在绝大多数市民眼里,监狱完全是个神秘陌生的世界,可在不惑之年的罗勇军心里,这里是他为梦想开始奋斗的地方,印刻着他的青春、他的理想,还有他最真的朋友。罗勇军是深圳监狱矫正与刑务办公室主任,2000年7月从学校毕业来到这里,一干就是20年,历任监区警察、机关干事、教育科科长、监区长等,现在主要负责监狱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多次获评“深圳监狱优秀团队”,并先后获得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

1.jpg

▲罗勇军查阅服刑人员档案、案情。

“无缝对接”助力刑释人员温暖回家

今年2月,深圳监狱接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的通知,百余名服刑人员将获得集中释放。“届时,不少亲属过来接送,监狱附近将出现200余人聚集。”罗勇军说当时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毫无经验可循,稍有不慎可能产生疫情防控风险。

考虑到这些情况,罗勇军向监狱党委汇报。之后,深圳监狱会同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坪山区司法局、坪山区卫健局、石井街道办事处、深圳市交通局坪山管理局等单位,共同协调刑释人员回家。罗勇军制定工作指引,研究部署了每位刑释人员的回家路线、所乘交通、后续安置就业、疫情防控等。为了让服刑人员特别是刑释人员掌握防疫知识,罗勇军组织警察讲授当前防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并为所有刑释人员配发疫情防控知识手册。

2月22日,在他的组织下,百余名刑释人员踏上温暖回家路,其中70余名刑释人员由亲属接回,其余无亲属接送的刑释人员,由深圳监狱统一派车送至高铁站、客运站,并协助其购票后乘车回家。刑释人员陈某没有亲人投靠,也没有地方可去,罗勇军了解到陈某的困难后,积极与社会帮教机构联系,让陈某出监后在社会帮教机构的安置基地暂住,并帮助他找到适合的工作。为了做到深圳监狱“零输入” 和刑释人员对社会的“零输出”,罗勇军连续两周没有回过家,每天工作到深夜,1个多月内完成了300余名刑释人员的刑释衔接和安置帮教工作。

3月10日,回归社会不久的刑释人员张某,再次来到监狱捐献了一批防疫物品。“他感谢监狱警察对他的帮助,希望每一位监狱警察都平安健康,我想这是对监狱警察工作的最大肯定。”罗勇军笑着说。

铁面无私履行刑罚执行工作

减刑假释是服刑人员最关心的事。曾经,在罗勇军任职监区长时,有服刑人员找到他说,“我只差三天就满足减刑的时间条件了,能不能通融一下,这一批给我报上去。”罗勇军义正辞严拒绝了,他说“法律的底线决不能碰,差一天也不行 "。

2.jpg

▲罗勇军(左)认真核实每一宗案件。

服刑人员张某自述符合特赦条件 , 因转业后的单位经营不善倒闭了,导致他的原始档案丢失 , 取证工作曲折而困难。罗勇军听说后,两次派工作组调查,补全了相关证据。原本不抱希望的张某得知自己被特赦后,感动地留下了泪水 , 表示—定要痛改前非 , 来报答执法公正、不辞辛劳的监狱警察。张某的案件也在服刑人员群体中引起热议,他们纷纷说感受到了监狱对服刑人员权益的重视和关心,并对警察办案的专业水平给予很高评价。

假释是附条件的释放,有利于服刑人员提前适应社会需求。近几年来,在罗勇军的带领下,深圳监狱假释案件有了大幅增长,常年保持在全省前三行列,无一错案。同时,他全面开展狱务公开工作,通过“四榜”公示、官网公开、开庭审理、普法宣传等方式,让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社会公众看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执法的公开透明。

耐心细致让服刑人员感受人文关怀

按法律规定,服刑人员不能提前一天出监,也不能“多坐一天牢”。服刑人员王某接到减刑裁定的“喜讯”后,却写下申请“我可不可以在监狱多坐一天牢?”罗勇军经过了解得知,王某已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如果他出监了就无法参加狱内考试,这对于初中毕业的他反倒成了“难题”。

面对王某“非分要求”,罗勇军多方协调,帮助王某如期释放后,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按时进入监狱考场参加考试,最终王某顺利拿到汽车维修工证书。事后他说感谢监狱为他提供了培训和考试的机会,感谢监狱引导他变刑期为学期,掌握谋生技能。

3.jpg

▲罗勇军检查狱务公开系统运行情况。

“服刑人员走出监狱,如何回归社会才是真正的难题。”王某的故事让罗勇军深受触动,他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服刑人员再社会化问题、谋生能力问题、就业生存问题,转变出现偏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推进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近年来,在他的精心组织下,深圳监狱依托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6000余人次;依托回归指导中心开展社会适应性训练,培训2000余人次;“以文化人”项目鼓励服刑人员潜心习艺,推介服刑人员作品参加社会权威比赛,斩获国家级金奖、银奖各1项。2018年,深圳监狱职业技术教育在广东省内成年监狱率先纳入本地规划。如今,服刑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向专业化、能力化、科学化延伸。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