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爱看书的汽水  ·  react hooks set ...·  6 月前    · 
烦恼的黑框眼镜  ·  【Briefings in ...·  1 年前    · 
《兹山鱼谱》的视觉隐喻和黑白美学

《兹山鱼谱》的视觉隐喻和黑白美学

李濬益导演作品《兹山鱼谱》

影片描述了韩国学士丁若铨因传播西学被发配到遥远的黑山岛,来到岛上后,丁若铨结识了昌大、家居婶等岛上原住民,并对这里的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余生潜心撰写《兹山鱼谱》的故事。《兹山鱼谱》凭借黑白的画风、精炼的情节、朴素的风格,巧妙的刻画了特殊年代人们对于理想和命运的抉择。导演充分运用视觉元素,从而使影片达到符号化的隐喻效果。在影片中,李濬益精准地将人物情怀投射在视觉元素之中,让美学流动在黑白画风之间,从而形成了一副宏大的精神图景。


一、黑白美学

李濬益是韩国一位重量级的导演,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在2015年作品《思悼》就曾大量运用黑白二色,2016年更是用黑白画风完成了作品《东柱》,到《兹山鱼谱》李濬益的黑白色已经产生不同凡响的美学效果。

(一)黑白的纪实美学

成为两班的昌大

作品描述的是1800朝鲜王朝纯祖一年的历史故事,黑白无疑具有纪实性,也更容易将观众带入那个黑暗的年代。官员白色的官服、黑色的官帽,人民深色的粗麻衣服、散乱的黑色头发,只用黑白二色就可以轻易的将官与民区别开来,在黑与白之间讲述着官和民的故事,也让观众跟随着不同人的人生轨迹,看时代洪流中的人物如何飘荡于黑白之间,黑或白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人民的粗麻衣服和散乱的头发

(二)黑白间色彩流动的隐形美学

影片虽是黑白色,但却精妙的呈现出了黄、红、蓝“三原色”,及其调和出的流动色彩,李濬益对于隐形色彩的调度无疑是成功而有效的。在丁若铨与昌大亦师亦友的愉快时光里、在丁若铨与家居婶的甜蜜生活中,黑白间出现了温暖的“黄色”,这种温暖让观众泪目。

温暖的“黄色”

在庶民因无法缴税自断命根的时候、在昌大怒斥官员鱼肉百姓的时候、在昌大脱下官帽的时候,黑白间出现了愤怒的“红色”,这红色是鲜血是怒火,是黑暗年代中庶民的内心颜色,是昌大读懂黑暗官场的绝望之色。

愤怒的红色

在丁若铨被流放后、在看到百姓的疾苦后、在丁若铨与昌大志向不同分别的时候,黑白间出现了“蓝色”,这是抑郁的颜色,是苦闷的颜色,是惆怅的颜色。

苦闷的蓝色

在三原色的调和下,丁若铨寄理想于海洋的时候出现了希望的“绿色”,在昌大举家回归黑山的时候出现了理想的“紫色”,在丁若铨离世的时候出现了令人惋惜的“褐色”,形成了一副色彩流动的山水画...

(三)冲破黑白的青色

青鸟

这一抹青色比《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色更具色彩意义,辛德勒中的红色有着标识和描述的作用,兹山中的青色却有着升华主题的象征意义,从青鸟出生到海胆露头再到冲破天际,象征着昌大步入官场被黑色裹挟——不堪腐败的官场——回归黑山的理想回归现实的心路,这应当被列入影史最为动人的色彩之一。


二、视觉隐喻

李濬益在影片中多次采用视觉隐喻的方式向观众诉说着主题,这些隐喻既是叙事元素也是点题点睛之笔,影片中“本体”和“喻体”的完美呼应也造就了这部优秀的历史作品。

(一)黑山的隐喻

黑山

黑山作为故事重要的发生地,在此人物悉数登场,故事逐渐展开。黑山在影片中有三个隐喻作用:

黑山隐喻丁若铨的人生

一是隐喻丁若铨的人生。 丁若铨被流放前得到纯祖的暗示“日后必会召回”,在被流放后他结识了昌大,看到了庶民的疾苦,将“学识”化为“实践”,寄情于山水和鱼类研究,直到离世也未被召回。黑山这个本体作为丁若铨寄身之处,也是他将命运放置之处,黑山见证了他的到来和离去,同时就像黑山远离大陆一样,丁若铨也必将远离黑暗大的官场,他就是黑山,黑山就是他。

黑山隐喻昌大的选择

二是隐喻昌大的选择。 昌大作为一个贱民,他的人生理想是走出黑山、进入两班、考取官职,在丁若铨出现后,他学取知识,理想也逐步实现,最终理想被官场的黑暗打碎,他回归黑山。影片中他三次出走黑山,第一次因学识被辱、第二次他才华出露、第三次追逐理想,当影片中一次出现他和黑山、大海的镜头时,其实昌大的选择导演造就告知了观众,他是土生土长的黑山原住民,他的一切都被黑山见证着,当他望向大海思考仕途的时候、当他出海捉到200斤大鱼的时候、当他顺心内心回归的时候,黑山都在注视着、见证着,同时也向观众诉说着。

黑山隐喻文化

三是隐喻文化。 影片中有一个主题就是“文化的包容性”,这个主题的引出和结束都在黑山,在大海之上丁若铨告诉昌大“我用朱子之学接纳了西学,但国家却接纳不了我”,丁若铨用大海般的胸襟接纳了西学,就如同黑山接纳了他,在黑山上一次次与昌大的碰撞也是文化的碰撞,丁若铨抛出“朱子之学到底是给庶民的学,还是给皇帝的学”,简言之到底是“圣学”还是“愚民之学”,200多年后的韩国文化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吗?

200多年后的黑山象征现在的韩国文化

(二)鱼的隐喻

李濬益将鱼这样一种生物放置在影片中,是情节所需更是主题所需,影片中鱼这个本体在不同场合的出现有着不同的寓意,也有着不同的指代作用。

鱼作为“思想”的喻体

鱼作为黑山唯一的裹腹食物,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在丁若铨潜心研究鱼类后,岛上的食用鱼种日益丰富,这种丰富还折射在了思想上,昌大就是这种作用的见证者。

鱼:亦师亦友的关系

鱼在影片中也成为丁若铨和昌大这段亦师亦友的关系的桥梁,昌大丰富的鱼类知识震撼着丁若铨,同时丁若铨也用知识回馈着昌大,鱼是昌大最想逃离的物种,但却是流放后的丁若铨寄托理想的载体,一条鱼在两人眼里是两个世界、两种人生,在昌大碰壁后,他终于看见了丁若铨眼中的鱼和人生。

编辑于 2021-06-03 13:36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