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更迭,便捷的交通工具面世,独竹漂则渐渐变成了一项近乎失传的技
艺
。
2009年,独竹漂正式入选
贵州
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独竹漂逐渐发展成为
竹乡
小伙子
代代
乐此不疲的民间
体育活动
,成为竹乡
姑娘们
“
巾帼不让须眉
”的标志,也成为姑娘们心中仰慕的男子汉的标志。赤水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积逐渐转化形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20世纪70年代,独竹漂作为纪念“毛泽东畅游
长江
”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必须参加的表演项目。
独竹漂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单人、双人表演有比正划、
倒划
、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形体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
连贯性
和一致性。
独竹漂
竞技比赛
竞速赛是参赛者们在比速度、比耐力,选手们看似无声胜有声。竞速赛有短距离的横渡赛和
长距离
的顺流漂赛等。
20世纪末,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独竹漂走出
贵州
,走向全国民运会,并得到专家推崇,在全国民运会上赢得了金牌。从此,赤水独竹漂名噪一时,知名全国。并在1998年以来多次荣获表演奖。1999年,在全国第六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上,赤水独竹漂荣获团体表演金奖,常被各种媒体誉为“中华一绝”。此后,在2002年省民运会、2007年全国民运会上再次取得表演金奖。同时,作为
少数民族
传统
体育项目
逐渐在贵州各地和全国各地传播推广。2007年贵州省把此项目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
红花岗区
举办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赛。该项目现已列入2011年将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竞技项目进行推广。
在2011年9月11日进行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独竹漂成为民族运动会的新增项目,比赛在风景秀丽的
红枫湖
水上基地举行。经过两天的角逐,来自贵州
麻江
的
苗族
选手胡朝贵笑到了最后,幸运地成为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首个一等奖获得者。当天,独竹漂项目还完成了60米女子直道竞速的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同样是来自贵州的一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