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路透社5月11日称,摩洛哥皇家武装部队在声明中说,1架参与沙特主导的轰炸也门联合行动的摩洛哥F-16军机10日失踪。

摩洛哥国家通讯社阿拉伯马格里布通讯社(马通社)发布的声明称,同一中队的第2架战机的飞行员无法看清失踪飞机的飞行员是否弹射出了飞机。失踪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6点被击中。

马通社称正在开展调查。(编译/姜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被击落的摩洛哥空军F-16战机残骸。(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为何沙特迟迟不对也门发动地面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截至4月10日,沙特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行动已进入第3周。尽管沙特一再宣称重创对手,但沙特空军持续半个多月的“决战风暴”空袭行动,除误炸造成不少平民伤亡以外,并未有效阻止胡塞武装继续攻城略地。4月3日,胡塞武装攻入南部重镇亚丁,一度占领总统府,迫使各国紧急撤侨。图为外媒发布的胡塞武装在亚丁市中心作战视频截图。那么,为何沙特只是一味采取“猛烈空袭+海上封锁”的打法,却迟迟不动用驻屯在边境线上的15万大军呢?本图集就此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综合各方情况分析,沙特之所以迟迟不出动陆军,归根结底可能就是一个字:怕!或许有人会说,沙特军队装备那么精良,难道会在形同乞丐的胡塞武装面前怯阵吗?但有很多迹象表明,“沙特怕打地面战”并非空穴来风。图为阅兵式上的沙特军队方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单从武器装备上看,沙特的确“高大上”,土豪作风duang、duang的。但问题在于,挥金如土就能换来强大战斗力吗?以沙特陆军为例,图为其之前装备的M-109自行火炮。沙特陆军曾拥有280门该型火炮,但现已转入“预备役”――说白了就是扔到沙漠里风吹日曝当废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同样变成“预备役”的,还有法制AuF1自行火炮和AMX-10P步兵战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俗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单价650多万美元的法制“凯撒”轮式自行榴弹炮,沙特一买就是100门。没准人家还偷着乐呢――总价才6亿多美元,白菜价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海湾战争时期,沙特装备的法制AMX-30B2坦克,火控系统先进但防护较差,于是460辆该型坦克在战后被沙特果断变成“预备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取代AMX-30B2,沙特先购入400辆美制M-60A3“应急过渡一下”,很快也弃之不用,换成442辆美制M1A2坦克。2013年,又决定把这些坦克全改装成与美军同步的M1A2SE。图为已成为历(垃)史(圾)的沙特M60-A3坦克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至于沙特陆军的各种单兵装备,同样是相当豪华。别的不说,光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总计就有3万多枚,悍马车则有1.5万辆。图为沙特陆军的装备“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悍马底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那么,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跟走马灯似的沙特陆军,实战中表现又如何呢?图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的一场著名战斗――海夫吉攻防战的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时,沙特陆军(确切地说是沙特国民警卫队,其地位、装备类似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因其忠诚可靠,一直被沙特王室倚为心腹,用于把守皇宫、圣城和战略要地)作为主力参加了海夫吉之战。图为战斗结束时,海夫吉小镇入口处起火燃烧的装甲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役,伊军先后对海夫吉发起3次装甲营级冲击,前2次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击退。图为描绘美海军陆战3营在海夫吉城中搜索伊拉克散兵游勇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第3次进攻中,伊军一举突破沙特军队防线,将后者赶出了海夫吉。后来,在美军狂轰滥炸的掩护和支援下,沙特集中2倍兵力才突破伊军火力封锁,冲入海夫吉。士气崩溃、弹尽粮绝的伊军旋即丢下武器逃进沙漠。图为描绘“沙漠风暴”行动期间,走投无路的伊拉克军队向美军装甲部队投降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海夫吉之战期间,为前线提供支援火力的美海军陆战队11团炮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沙特陆军在这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中死伤100人左右,伊拉克方面死60至300人(因很多逃散的伊军被打死在沙漠中,难以精确统计),被俘400人左右,9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被击毁。然而这里面大部分是美军空袭的战果。也就是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沙特陆军在地面战中,与被美军空袭狂虐到崩溃边缘的伊拉克人仅仅打了个平手。而沙特从中吸取的教训居然是把所有不好使的法国武器都扔了,换美国新装备。至于别的问题,相信用钱能解决一切的沙特陆军懒得多想。图为海夫吉之战中被摧毁的伊拉克装甲运兵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过打也门,沙特历史上还是有胜利记录的。1969年,沙特就和当时的南也门人民共和国(首都就是亚丁)发生边境冲突。也门方面一名旅长被打死,并在沙特的空袭中损失惨重,沙特随后发起地面攻势,以35人死亡的代价夺回边境小城Al-Wadiah。此后南也门与沙特一直关系紧张。有传闻称1978年1架也门的米格-21战斗机击落了沙特的4架英制“闪电”战斗机――沙特否认。图为也门装备的米格-21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沙特“闪电”战机,现在只能到博物馆去瞻仰“遗容”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分析人士指出,客观地讲,沙特军队在以前战争中的表现也不能算“糟糕”,只不过其战斗力与光鲜的武器装备无法相称罢了。图为参加代号为“阿卜杜拉之剑”军演的沙特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比也门政府军,沙特军队的装备当然要精良许多,比如其陆航部队的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只要战术应用得当,就有可能打破胡塞武装的山地战优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从近日沙特动用“阿帕奇”打击胡塞武装的情况来看,其并未深入胡塞武装控制区,而只是在靠近两国边境的地带“浅尝辄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与沙特陆航部队掌握情报和山地战经验不足有关。图为2014年军演中的沙特“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那么,到底是胡塞武装的什么“秘密武器”成功吓阻了貌似强大的沙特军队呢?请大家看下这张图,是否被这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和吸引?没错,这就是胡塞武装的根据地――也门北部山区的“标准地形”。而在这类酷似阿富汗的山地实施清剿作战,可谓困难重重,历来是“谁来谁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墓”,也门北部山区虽没那么夸张,但从胡塞武装顽强据守当地数十载,令也门政府军、沙特军队徒叹奈何的“光荣战史”来看,胡塞武装山地游击战术的威力不可小觑。图为也门北部萨达地区的山脉,连古老城镇都建在悬崖峭壁之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图片摄于2014年3月27日,其中建于半山腰、被薄雾环绕的楼房,据称是胡塞武装领导人的故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胡塞武装堪称天生的山地战专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6日报道,IHS国家风险评估机构中东分部负责人菲拉斯・阿比・阿里就认为,沙特军队可能无法在山区不敌胡塞武装及其盟友(包括忠于也门前总统萨利赫的武装),因为在这种地区,熟悉地形将被证明是一大优势。图为2013年1月24日,一名胡塞武装人员正在制高点警戒,保护山下举行的盛大聚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照片摄于2015年1月20日,图中这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炮楼”位于也门首都萨那外围的高山上,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原本由忠于也门总统哈迪的卫队把守,但仍然被胡塞武装一举攻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后勤仗。沙特一旦向也门境内派出地面部队,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后勤补给压力。图为本土演习期间,在预定补给地域排列开来的沙特军用油罐车。而这样毫无遮拦防护的粗放补给方式,在战时只会变成对手的活靶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还有两则“沙特向埃及和巴基斯坦借兵”的消息也可佐证前面的判断。据日本《朝日新闻》3月31日刊文称,埃及军队2013年发动政变后掌握政权,沙特在随后一年半时间里向埃及军政权提供了价值230亿美元的原油和资金援助。2014年又向因经济危机而陷入困境的巴基斯坦提供了15亿美元资金。正因为有了大笔金钱铺路,沙特才有底气要求两国派遣军机、舰艇和地面部队助战。说到底,沙特还是对自己出兵迎战胡塞武装信心不足。图为军事表演中钻火圈的埃及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对于“东家”沙特的请求,埃及却不敢满口应承。原来,上世纪60年代纳赛尔主政时期,埃及曾在也门深陷战争泥潭而伤亡惨重。这一血的教训,势必严重影响埃及将大军投送至数千里以外陌生地域的决心和意志。而巴基斯坦也一样,据中东研究所的拉菲克教授分析,巴基斯坦对沙特提出的派兵要求只会做出“最低限度”的支持。也就是说,即使巴基斯坦加入联军行动,该国军队也不会成为主要作战力量,他们或许只是负责帮助沙特加强边界防卫而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请求外国直接出兵外,沙特还寄望于也门南部忠于总统哈迪的武装趁乱收复失地,以及与胡塞武装暂时结盟的前总统萨利赫的武装能阵前倒戈,为亲哈迪势力反攻创造条件,然而,这些派系各有图谋,难以整合。图为3月22日,忠于哈迪的武装把守在拉赫季省某战略要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自家陆军不给力,外援和内应又不靠谱,那么沙特空军能行吗?有分析认为,沙特空军虽有多达300架先进战机,但可发挥“战力倍增器”作用的KE-3A加油机和KC-130H加油机却只有12架。说白了就是“守土抗战困难不大,远程行动问题不小”。图为正给本国F-15战机空中加油的沙特空军KE-3A加油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外,沙特的战术侦察能力也很成问题,其只能靠RF-5E和台风IDS等依赖光学照相的飞机来执行战场侦察任务,而没有类似E-8这样带有合成孔径雷达的指挥控制飞机――其RE-3A型飞机实际上是类似美国RC-135的电子侦察机。图为沙特空军的RE-3A。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缺乏特种飞机对于沙特来讲其实是个小问题。因为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完全可通过改装弥补这一缺陷,只要肯花钱。而沙特皇家空军明明有巨额经费,却不去寻求购买或改装这些飞机,只能说明其对现代空中力量的认识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支援陆军”层面上。众所周知,现代空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作战形态,它的雏形可追溯至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闪击战术。图为纳粹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时代发展,空中战役已比当年更为复杂,但核心概念都一样,关键问题是在掌握充分敌情的前提下,做好协同工作。那么沙特具备这个能力吗?看起来没有。眼下,沙特空袭目标仍以萨那、亚丁等肉眼容易辨识的城市地标建筑为主。此外就是让F-15E战机挂着先进的“狙击手”吊舱在也门上空“自由行”,看到可疑目标就过去扔一通炸弹。图为也门首都萨那一处地点遭空袭后,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据法新社报道,4月2日美国军方一名高级官员称,美国会向沙特主导的也门军事行动提供空中加油帮助,但不会为空袭提供精确的情报信息。换言之,由于缺乏自主情报搜集能力,再加上得不到美国鼎力支持,沙特领衔的空袭行动的效果注定将十分有限。图为4月5日,一辆胡塞武装的坦克把守在通往亚丁市中心主要干道的入口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更让沙特寒心的是,据法新社4月3日报道,美国宣称考虑为沙特提供加油机和预警机(AWACS),但条件是沙特必须先返还所提供的加油费,说白了就是“我助你打也门,这忙不能白帮”。另外,美方强调自己“仅仅是帮助沙特监控边界,了解胡塞武装占领区的情况,而没有提供相关目标信息来协助沙特发动袭击。”图为挂弹起飞的沙特空军F-15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实际战果来看,沙特及其盟友的空袭没能挡住胡塞武装南下进攻亚丁的步伐。据伊朗法尔斯新闻社4月7日报道,胡塞武装已控制了整个亚丁,给沙特支持的也门总统哈迪的部队以重创,后者被迫逃往亚丁周边山区。图为攻入亚丁市区的胡塞武装人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据法新社4月8日报道,胡塞武装尽管损失了部分军事力量,但其主力尚存,而且放弃了易遭空袭的集群作战模式,转而重新拣起游击战的老本行,化整为零混入百姓中间,让沙特及其盟友的空中打击无的放矢。图为空袭中被毁的胡塞武装防空雷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越是误炸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就越容易激起也门民众的义愤,进而增强胡塞武装的支持率与合法性。图为4月8日沙特空袭萨那后,一名也门男子在遭空袭建筑物阳台上愤怒地呼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束缚了沙特手脚的除了作战和情报搜集能力欠缺外,还有一大外部因素也使其不敢轻易对胡塞武装发动地面战,那就是伊朗可能会武装介入也门冲突。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6日刊文分析,由于鞭长莫及,伊朗眼下还停留在和沙特“打嘴仗”的阶段,但谁也无法排除沙特发动地面入侵后,伊朗被迫出手的可能性。图为外媒绘制的沙特及盟友空袭也门所出动的军机数量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事实上,伊朗已经对沙特空袭胡塞武装的行动作出了有限反应。路透社4月8日称,伊朗派遣2艘军舰――“厄尔布尔士山脉”号战舰和支援船“布什尔”号开赴亚丁湾,意图在也门沿海建立“军事存在”。图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号战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4月8日,沙特边防炮艇在靠近也门的红海巡逻。但伊朗军舰的到来,显然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沙特的战略部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更重要的在于,也门是一个典型的被部落、族群、教派等前现代认同撕裂的“补丁式”国家,名存实亡的政府、胡塞武装、部落武装、“基地”组织和南部分离主义运动等各派政治势力的混战,已将这个贫穷的国家搅成了一锅粥。外部势力的介入,只会乱上加乱。未来也门分崩离析,走向“利比亚化”的可能性远超过重归统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乱战,注定没有赢家。

(2015-04-10 14:22:00)

【延伸阅读】异军突起!揭秘也门胡塞武装的前世今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3月25日夜间,沙特率领多国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了代号为“决战风暴”的军事行动,沙特为此部署了100架战机、15万士兵和部分海军。图为沙特空军“狂风”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不幸的是,26日的空袭行动误炸了一处平民区,造成至少75人死伤。图为2015年3月26日,也门首都萨那,大批民用车辆在空袭中变成废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26日,一名胡塞武装人员走在首都萨那机场附近的一片被空袭摧毁的民居废墟上。那么,胡塞武装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惹得包括沙特、埃及在内的中东强国对其大打出手,必欲除之而后快呢?本图集就将为您揭示其中的奥秘,以及该组织的前世今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胡塞武装(Houthis)是也门境内的一支什叶派反政府武装。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也门北部萨达地区的侯赛因・胡塞创建了“青年信仰者”组织,也即后来胡塞武装的前身。2004年,由于与执政的萨利赫当局水火不容,侯赛因・胡塞率众发动叛乱。自此,萨达省沦为战场。图为2009年,坚守阵地准备与胡塞武装作战的也门政府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2004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侯赛因・胡塞被政府军击毙。他死后,其支持者将“青年信仰者”组织改名为“胡塞人”,以示永远追随前者。目前,胡塞武装由其兄弟们共同领导,其中最有分量的头目当属阿卜杜拉・马立克・胡塞。图为2009年8月30日,执行平叛任务的也门军车在北部萨达省的公路上行进。

在2007和2008年的2次短暂停火后,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军重启战端。2009年11月6日,沙特政府高调宣布,胡塞叛乱武装进入沙特境内袭击目标,造成沙特士兵死亡。 于是,沙特开始越境打击胡塞叛乱武装。沙特外交官称,“台风”和F-15战机轰炸了胡塞叛乱武装的巢穴。此后,沙特陆军和特种部队开赴也门北部,协助也门军队打击胡塞叛乱武装。英国媒体指出,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图为沙特空军EF-2000“台风”双机编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遭到内外夹攻的胡塞武装,原本处境不利。孰料2011年初也门首都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萨利赫政权因此无暇顾及胡塞武装,这就给了后者喘息之机。图为2011年3月30日也门首都萨那,当地民众举着反对萨利赫的画像示威游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反对派力量增强,萨利赫逐渐众叛亲离,并因被反对派炮火炸伤而一度离开也门境内,其对国内局势的掌控进一步弱化。图为2011年3月31日,也门首都萨那,反对萨利赫政权的民众在拥抱和亲吻叛逃过来的前政府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抓住千载难逢机遇的胡塞武装借势卷土重来,很快控制了北部的萨达省,并开始逐步向南推进。2014年9月,胡塞武装进入首都萨那。图为2014年9月21日,也门首都萨那一处地点因交火引发冲天烟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控制首都后,胡塞武装并未停下扩张的脚步。据报道,也门全国共有21个省份,从2014年9月占领萨那以来,胡塞武装已控制其中9个省份。塔伊兹市所在的塔伊兹省是也门人口最多的省份,且距离总统哈迪所在的亚丁仅有140公里,图为胡塞武装2014年初至2015年2月的军事行动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胡塞武装采取“右勾拳”迂回战术,直接穿插到了距哈迪大本营亚丁仅140公里的也门第三大城市塔伊兹。另外请注意塔伊兹与厄立特里亚之间狭窄的红海入口,那里就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曼德海峡。据英国《阿拉伯人报》3月24日报道,当胡塞武装控制塔伊兹后,也门争端就具有了国际化趋势,因为西方和沙特等国不能容忍一个与伊朗有联系的集团控制曼德海峡,特别是在德黑兰已基本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的情况下。也门分析家巴希姆・哈基米说,“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将是主要得益者,这将成为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中向超级大国施加压力的牌。”沙特也将面临原油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招致了这么多强国的敌视,胡塞武装遭到外部打击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了。图为2014年9月22日,一群胡塞武装人员站在一辆缴获自也门陆军第1装甲师的步兵战车上欢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10月30日,两名胡塞武装人员在首都萨那的一处公路检查点执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萨利赫下台后,也门新总统哈迪也无力抵挡胡塞武装的攻势,他本人甚至一度遭前者软禁,直到2月20日深夜才得以离开萨那,前往南方重要港口城市亚丁。图为哈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19日也门胡塞反政府武装与总统卫队在首都萨那总统府附近激战,造成近百人死伤,随后于20日占领总统府。图为2015年1月,原也门总统卫队的士兵被迫脱下军装,换上平民的衣服,带着自己的随身武器和私人物品离开总统官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2日,胡塞武装人员阻止一名身着便装的原总统卫队士兵进入总统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0日,进驻首都萨那的胡塞武装人员在一条通往总统府的交通干道上警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2日,几名胡塞武装人员从首都萨那的总统府附近乘车经过,其中一人显然正在嚼也门人酷爱的兴奋剂――卡特叶(注意鼓起的腮帮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3日,也门首都萨那,一架军用直升机在一群胡塞武装支持者的头顶悬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2日,身着政府军服装的胡塞武装人员站在一辆步战车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3日,也门首都萨那,大批胡塞武装人员抬着阵亡同伴的棺材举行葬礼,后者在与总统卫队的交火中阵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23日,情绪激动的胡塞武装支持者,这时候他们也没忘了嚼卡特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然,对胡塞武装不满者也大有人在。图为2015年1月23日,一群反对胡塞武装占据首都的示威者在呼喊口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再强烈的抗议,也难以阻挡胡塞武装对国家权力的渴求。据美联社2月2日报道称,一位也门资深政客表示,控制也门首都萨那的什叶派叛乱分子提出,他们的武装人员应当成为该国军队和警察部队的一部分。此时该武装已控制了萨那所有重要的政府大楼和多处军事设施。图为2015年2月1日,胡塞武装人员在伊卜省中心城市用一辆汽车残骸充作路障,以阻挡因其开枪射杀平民而被激怒的示威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胡塞武装向正规军转变的速度很快,图为2015年2月6日,身着警察制服把守在总统府外的胡塞武装人员,其中一人正在嚼卡特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身着也门军队制服的胡塞武装人员在萨那总统府附近巡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胡塞武装不仅与本国政府军作战,还敢对西方军队动武。据合众国际社2月11日报道,萨那机场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胡塞武装强占了停在机场的美国大使馆车辆,还夺取了正在撤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武器。图为萨那街头,身着警察制服、头戴黑面罩的胡塞武装人员,请注意其中一人手持的美制自动步枪,保不齐就是从美军手里缴获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大量吸收前政府军警加入和招募支持者后,胡塞武装(包括支持者在内)总兵力已达10万至12万之众。图为2015年2月7日,胡塞武装的支持者在首都萨那的一座体育馆里跳舞庆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控制了首都和北部大片地区的胡塞武装,很快开始“行使权力”。图为在萨那街头指挥交通的胡塞武装人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胡塞武装人员在街头警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据法新社2月25日报道,2012年也门前总统萨利赫为报复政治对手,下台后竟然化敌为友,转而支持胡塞武装。另据联合国2月25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萨利赫执政33年,通过腐败聚敛的资产估计在32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图为萨利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5年3月22日,也门西南部城市塔伊兹,反对胡塞武装的示威人群被前者发射的催泪瓦斯驱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月,在产油的也门马里卜省,当地部落武装人员荷枪实弹,防备胡塞民兵可能发起的进攻。该省实际上已被胡塞武装三面包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22日,在亚丁东边的南部省份拉赫季,一名忠于也门现总统哈迪的民兵正在操控一门双管防空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22日,也门南部拉赫季省,一辆隶属忠于也门总统哈迪的民兵的坦克据守山顶,监视着山下一条交通干线的一举一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在亚丁,忠于也门现总统哈迪的军队和民兵同样如临大敌,准备与南进的胡塞武装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忠于也门现总统哈迪的民兵乘坐武装皮卡驶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25日,忠于也门现总统哈迪的武装民兵乘车在南方港口城市亚丁巡逻,其中一人还用手指着拍摄者,可能是在发出警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21日,忠于也门现总统哈迪的民兵嚼着卡特叶,倚靠在坦克履带旁歇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今日俄罗斯”网站3月25日发布的向亚丁进军的胡塞武装的视频截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已普遍换上制式军服,武器装备也相当精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3月25日,胡塞武装攻占了距亚丁不远的一座也门最大空军基地。从公布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该基地停放有数架米格-29战斗机。另据法新社3月25日报道,一架战机25日对也门总统哈迪在亚丁的府邸实施空袭,由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胡塞武装确已拥有自己的空中力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面对胡塞武装的凌厉攻势,也门总统哈迪在邻近的空军基地被占领几小时后,便先乘坐直升机,后经由海路逃往沙特首都利雅得。而此时的沙特,已经磨刀霍霍,做好了对胡塞武装动武的准备。图为2014年7月,驻防边境的沙特军队密切监控也门一侧的动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3月24日,外媒发布的沙特军队在靠近也门边境地带部署重炮的视频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于沙特等国的军事介入,胡塞武装不甘示弱。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27日报道,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穆罕默德・布海提发出警告:“沙特的入侵是向也门人宣战,我们会反击。”他表示,这可能会将整个地区拖入全面战争。图为3月26日,胡塞武装人员在萨那街头持枪抗议沙特等国的空袭行动。至于未来也门战局将向何处演变,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2015-03-27 12:15:00)

(新浪军事)

新浪简介 About Sina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通行证注册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