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工具。然而,正如任何工具都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作它途一样,数学亦不例外。在所有数学的分支里,统计学由于与不确定性有关,以致用它来有意或无意行骗的人存在于各个领域。因此,统计学又被称为最容易被利用的学科。
2021年至今,统计学这门学问在汽车圈被玩的唯妙唯俏。先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推出销量排行榜;随后有人跟风推出豪华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紧接着又有企业发布5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从2023年初开始,理想汽车把这门汽车销量数据统计学开始发扬光大,将销量排行从月度变成了周报。在理想汽车的带动下,合资、豪华、民营车企围绕燃油车、新能源、SUV陆续推出不同版本的汽车销量统计学。直到2023年6月半年销量这个节点,汽车统计学被玩的花样百出。千变万化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不变宗旨,那就是谁发布的数据一定利好谁。
数据与营销的结合原本无可厚非,但在营销驱动下的数据统计乱象,展现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个行业竞争局面开始出现混乱。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全球第一次出现的“统计学陷阱”。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大量数据与资料被滥用,让世界第一次进入统计学陷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于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秩序的不信任,从而间接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从现在看,中国汽车销量数据统计有掉入这一陷阱的趋势。
汽车销量数据源头从何处来?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销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发布有几个权威渠道。行业认同较强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另外,政府职能机构与公安交管部门每年也会按照相应节点公布汽车上牌量宏观数据。
要论数据的权威准确性,自然是上牌数据。早在2009年“两会”上,时任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汽车总裁汤玉祥就建议,公安交管部门应该定期公开汽车上牌信息,以便国内汽车企业把握市场需求,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过,这一建议被有关部门回绝,理由是目前信息系统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公开的条件。另外,上牌数据中有部分涉及公民隐私,存在法律问题。因此,公安交管部门的上牌数据目前并不对外公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管表示,上牌数据不公开其实不只是技术问题,其中还有着商业利益。这些汽车上牌数据由一些中介机构加工整理后,会以高价卖给汽车企业。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每年要花高价购买这些上牌数据,作为内部分析市场的关键参考依据,一般不对外披露。
和上牌数据相比,2002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授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执行行业统计职能。中汽协的汽车产销数据来源于汽车主机厂。销量是指汽车厂家批发给经销商的汽车数据,而不是实际卖给消费者的数据。在车市平稳的情况下,批发量和零售量基本一致。因此,中汽协发布的汽车销量同样可以反映国内汽车发展行情。
中汽协采用的车企上报形式,也给个别车企留下了数据“活动”空间。销量高的车企自然不在话下,而销量惨淡的车企则通过“作弊”来撑场面,最典型的就是华泰汽车销量数据造假。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华泰汽车实际汽车上牌量为4.5万辆,但向中汽协报的销量却是18.3万辆,华泰汽车因此事被中汽协怒批,甚至险些除名。
乘联会官网首页
另一个协会机构是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旗下机构发布的乘用车销售数据,具体负责部门为乘联会。乘联会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轿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任务是车企内部信息交流。2009年,乘联会加入并成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营销研究分会,2017年更名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由于之前不是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式协会机构,因此没有汽车产销统计权和发布权。乘联会的数据同样也是来自于厂家自报。
为了避免不同车企因为上报数据存在“作弊”行为,中汽协和乘联会不断加强信息收集合规工作。在没有得到全部车企上报数据之前,绝不会泄露已经上报的车企数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汽车十三行采访时表示,乘联会只关注自己的市场关注点,数据只作行业内部统计使用,对其他协会数据不作评价。曾担任中汽协副秘书长的师建华告诉汽车十三行,不同协会有不同的市场针对特点,数据也有所侧重,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行业决策和消费者购车的参考。
新势力们热衷的“五花八门”统计
在基本销量数据来源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新能源汽车从2019年开始市占率大幅提升,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开始在销量数据上动起了“营销心思”,汽车统计学也从那一刻“发扬光大”。
2021年初期,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首次推出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从而展现部分新势力企业在规模上已经取得消费者认可,向资本市场证明商业路径的可行性,这敲响了汽车统计学的大门。紧接着,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部分产品定位高溢价的造车新势力在销量排榜前加上例如50万元以上等“价格”定语,以此展现自身产品的市场地位。
进入2023年,真正把“汽车统计”这门学问做到炉火纯青的是理想汽车。2023年开年至今,理想汽车将原来各车企打造的月度销量排行榜变成了周度销量排行。对快速上量的理想汽车来说,这一排行榜不仅把同行销量踩在脚下,而且要从每月踩一脚变成每周踩一脚。按照信息公布规则,按月发布数据的中汽协和乘联会显然无法满足理想汽车每周发榜单的节奏。明眼人都知道,理想汽车的销量数据就是把交管部门不对外公布的上牌数据作为依据对外披露,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本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也不回避这一问题。
人们发现,理想汽车公布的这份新能源汽车周度销量排行榜非常“艺术”。首先,理想汽车公布的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巧妙将自身增程技术产品与其他纯电技术路线车型进行对比。其次,理想汽车对比的企业是“造车新势力”,将比亚迪等车企排除在外,从而让自己登上第一的位置。就在理想汽车发布7月第一周销量数据榜单时,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对理想榜单产生质疑,认为理想汽车刻意将小鹏汽车销量压缩,凸显自身销量优势,双方在网上产生了争议。
如果说理想汽车的周度排行榜还有一定说服力,那么部分车企的“汽车统计学”艺术成就之高让人忘却。以高合汽车为例,早期打造出“50万元豪华纯电动汽车销量榜单”的高合汽车,在今年5月销量榜单上已经不对外披露具体销售数字,而是改为市场占有率。根据数据推算,50万元以上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市场占比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大部分车企并没有将这一细分市场产品作为企业生存或规模化的重点。即使销量占比24%,高合在这一细分市场的排名完全无法说明这家企业发展的问题。一位了解该企业近期动态的行业人士透露,之所以把销量数据变成市场占比,大概率原因是近期销量实在拿不出手。
在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传统车企在统计学这门学问上终于坐不住了。进入六月,一份合资品牌10-30万元纯电销量排行榜披露。这份排行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矬子里拔将军”,上汽通用别克凭借6457辆的“优秀成绩”,斩获这一超长定语销量排行的冠军。而6457辆的数据不仅无法与民营自主车企纯电单车销量相比,甚至都无法与销量处于中部的部分造车新势力相提并论。
与合资品牌一样,豪华品牌也玩起了汽车统计学。一份“百万级及以上高端豪华SUV半年销量榜单”更是让人不明所以,这份榜单将主打SUV的捷豹路虎细分市场销量体现的淋漓尽致。细心的人仔细一算发现,10家进入榜单的车企总销量加起来不超过7万台。这个长期稳定的超豪华汽车市场数据排行,掩盖了捷豹路虎在华规模下降的事实,将“丧事”办成了“喜事”。
类似的汽车统计学不仅围绕销量开展,而且已经延伸到技术参数上,“2023年全栈自研新势力车企续航排行榜”、“800V平台排行榜”等统计榜单已经开始陆续出现。长期跟踪汽车数据分析的一家机构负责人表示,汽车统计的过度营销化,已经让数据本身失去了参考意义。不仅消费者感到迷茫,就连他们这些长期跟踪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士也开始混乱。有网友调侃,大学应该开启一门“汽车统计学”,以李想为代表的这些车企创始人就是最好的老师。
汽车统计学热闹背后的“虚火”
数据统计标准的多元,根本上其实是竞争秩序的多元,多元背后意味着竞争接下来可能会走向无序。许多经历过智能手机竞争的IT人士回忆,汽车统计学很像当年智能手机的用户统计乱象,大家在同一个风口与技术差异不大的赛道上,渴望通过有利于自己的数据,阶段性争取消费者和资本的关注。一旦没有了风口,市场回归理性,数据也会逐渐回归到一种规则。一位IT人士表示,现在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荣耀,都不会太多将排行榜当回事。反倒刚刚被汽车企业收购的魅族,现在热衷在IT行业“打榜”。在他们看来,打榜对IT产业来说已经是不自信的行为。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28.3%,产量与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2.4%与44.1%。在347.4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份额中,比亚迪销量占据36.14%,特斯拉占据8.47%。除了这两家车企外,新能源汽车半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5个手指头可以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去除15万元以下规模化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后,真正可以满足之前排行榜“定语”的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并不高,这充分说明中国智能高端电动车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大家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赔本中赚吆喝,以求自己走得更远一些。
这让人想起统计学一个最典型的“负面故事”。统计学家亚布拉罕·沃德在二战中对于美军归航的幸存战机身上残留的弹痕进行统计,倒推出被击落的战机的“致命部位”,从而找到战机的薄弱环节。如果仅从弹痕上统计,飞机应该需要在机翼和座舱前后加强防护能力。但这样的统计结论却不真实有效。因为,真正击中飞机的心脏或机头的话,飞机根本没机会返航,这便是统计学中的“幸存者偏差”概念。
一位不具名的统计学专家认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数据可以部分作为营销依据,但不能成为行业认同的营销主流办法。层出不穷的数据榜单正让汽车行业产生“幸存者偏差”,认为大家都做得不错。实质上,各种第一的“不真实统计”,不仅让消费者在购买中产生偏差,更容易让消费者日后失去市场信任,这会让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长期生存受影响。
针对汽车数据榜单热,师建华向汽车十三行表示,车企公布有利于自己的销量,或者是对销量数据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修饰说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目前行业统计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师建华同时强调,车企需要加强自律,要为自己公布的销量数据负责。车企统计不能刻意放大“长板”隐藏“短板”,更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市场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