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1309005 发布时间:2022-07-11 浏览次数: 10

2022年第4期

-亚太热点透析-

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学术治理 杨洁勉

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    胡伟星

-区域安全探讨-

全球供应链安全问题的理论及现实研究

大国政治的货币维度 ——冷战金融起源、美元霸权及对俄金融制裁  李黎明

-海洋动态观察-

全球视野中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

论海上军用无人系统的法律地位 卜凌嘉

-国际政治聚焦-

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困境及国际社会的关切

------------- -------------

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学术治理

杨洁勉

内容提要 :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建设见证了中华民族复兴及与世界互动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在理论建设方面,确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积极创新理念和理论,开始了在国际学理和学术交流方面从仰视到平视的新阶段。新时代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要站在世界高度和学术深度予以认识和提升,需要明确学术边界和主体,加强学术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指导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目标,基础是相关的专业,平台是研究、教育机构,抓手是研究课题,依靠则是各种人才。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学科建设 区域 国别学 理论意义 学术边界 学术主体 学术体系 学术治理

作者简介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


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

胡伟星

内容提要 :乌克兰危机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民族冲突、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背景,需要从乌克兰内部、俄乌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多层次加以解读。放在一个较长历史时空来看,这场危机也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俄乌冲突不仅是一场地区冲突,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延续。俄乌冲突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发生了突变,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俄乌冲突告诉人们,传统地缘政治逻辑并未远去,大国竞争仍是对战略空间的争夺,战略空间影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它仍然是今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轴。俄乌冲突搅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大分化、大震荡、大重组,国际经贸和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

:俄乌冲突 乌克兰危机 地缘政治学 大国竞争 欧亚大陆 世界岛

作者简介 :胡伟星,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基金项目 :澳门大学科研基金 /讲座教授研发资助(编号:CPG2020-00027-FSS)


全球供应链安全问题的理论及现实研究

内容提要 :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遭遇极大挑战。供应链涉及企业、国家、国际秩序等诸多主体,可从微观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生产的交易成本和比较优势、政治学上的大安全角度等看待和思考供应链安全问题。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供应链安全面临供应链节点危机外溢、地缘政治博弈解构和重塑、气候变化长期威胁等诸多现实挑战,造成大宗商品供给紧张、普遍民生问题担忧、供应链重点由 “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对世界和中国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叠加挑战。各国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开放的全球化,围绕供应链的大国竞争,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积极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稳定器与动力源。

:供应链 供应链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 气候变化 地缘政治博弈

作者简介 :刘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时事出版社副社长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要国家和区域”重大研究专项(编号:20VGQ004)


大国政治的货币维度 ——冷战金融起源、美元霸权及对俄金融制裁

李黎明

内容提要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不仅实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西欧落地,成为美元霸权体系的起点,也将货币维度嵌入大国政治博弈之中。尤其是在冷战秩序形成过程中,货币所扮演的角色,既加速了全球秩序的裂变,又实现了西方阵营的整合,因而冷战秩序不仅是两个地缘政治集团的对抗,也是两种货币金融秩序的竞争。在 20世纪60—70年代,美元霸权体系实现了迭代与升级。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化”,美元霸权体系从区域性货币霸权体系演变为全球性货币霸权体系。21世纪以来,美元越来越具有“武器化”色彩。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欧为主体的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的货币金融制裁和封锁。这是冷战货币与安全秩序的复活,也进一步凸显了美元的“武器化”趋向,折射出当代国际政治的复杂面相。

:冷战起源 大国政治博弈 美元霸权 马歇尔计划 货币金融 安全战略 对俄金融制裁

作者简介 :李黎明,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讲师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移民、流动性与美利坚文明研究”(编号:20JJD770002)


全球视野中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

内容提要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是已有国际实践中国际海洋环境法治与多个国家海洋环境法治双向互动的理论总结,也是国际社会不断应对海洋环境国际保护难新问题的实践探索。国际海洋环境法与国内海洋环境法协同创新的正当性,基于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有鉴于此,国际法与国内法协同创新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呼之欲出。基于整体主义思维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要求国家及时履行其国内法上的职责和国际法上的义务,并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反映国际共识,不仅注重建立、完善公法规制与私法救济协同运作的综合性法律机制,而且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国际性推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全球视野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环境风险 跨界损害责任 法治建设 核污染水

作者简介 :梅宏,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编号: 17BFX127


论海上军用无人系统的法律地位

卜凌嘉

内容提要 :海上军用无人系统的法律地位是一个未有定论的问题。现有的一些主张 ——“平台决定法律地位说”“军舰说”“船舶说”“军事装置说”,均有其依据及其问题。根据控制平台决定海上军用无人系统的法律地位,不利于沿海国保障其安全和权益,而且适用范围有限。“军舰说”不符合《海洋法公约》对军舰定义的文义解释和缔约国的意图。现阶段,海上无人系统不满足《海洋法公约》第94条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第98条对海难救助的实质性要求,将其作为船舶存在安全隐患。“军事装置说”有利于保护沿海国安全,但可能会遭到海洋军事强国的反对。海洋军事强国和沿海国对无人系统的利益冲突,不仅会影响其对无人系统的定性,还会阻碍相关习惯国际法的形成。

:海上军用无人系统 法律地位 海洋法公约 海洋军事强国 沿海国

作者简介 :卜凌嘉,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军舰豁免权法律问题研究”(编号:20YJC82000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科研项目(编号:SML-2020SP005)


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困境及国际社会的关切

内容提要 :阿富汗塔利班的再度执政,重塑了该国的政治生态,并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自塔利班作为一种自发现象兴起迄今,其自称和他称随着阿富汗国内政治、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演进而历经复杂流变。当前阿富汗临时政府为谋求外交承认,保持了一定耐性且展开了国际互动,但其两度以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为“国号”的做法,引发了国内外的审慎思考。未来对“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外交承认问题,将会对阿富汗国内及国际社会对阿塔的历史书写产生连锁影响。除了对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会牵涉阿塔首次建立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外,国际社会还对其建立包容性政府、与恐怖组织脱钩、保障人权、改善民生以及与邻国关系等诸多方面重点关切,这些因素将会对阿塔的执政及受国际社会接纳的前景产生直接的影响。

:阿富汗塔利班 阿富汗临时政府 身份政治 外交承认 政权合法性

作者简介 :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伊斯兰教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编号:21BZJ054)、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的中东政治变迁研究”(编号:20201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