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你学不会”的海底捞,市值已经直逼2000亿港元。据说,还让一位祖籍四川的华人,成为了新加坡的首富。相比之下,A股的餐饮企业们,就显得“孱弱”许多。扛着老字号招牌的 全聚德 ,其最新的总市值,只有30亿人民币出头。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国人的吃文化也博大精深,但在海底捞之前,资本市场上的餐饮企业,却声名不彰。昔日号称中餐第一股的湘鄂情,即便有着A股的泡沫滋养,但最高峰时候的市值也不足百亿。

叫得上名号的八大菜系,满足着大家挑剔的味蕾;旅游攻略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章节,挖掘出各个地区的特色餐点,也最大限度地挑动着老饕们的神经。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楼酒肆和餐饮小馆们,在安放了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吸纳着为数众多的就业人员。但中餐企业们在股市取得的成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乏善可陈。

个中原因何在?或许跟中餐的操作复杂程度有关。随便翻出一本菜谱,其罗列的菜式、制作方法,一百个初学者,可能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拿“加热”的环节来说,炸、烤、熘、焖、烩、爆、煸……仅带“火”旁的烹饪技术,就有数十种之多;而后续还跟着煎、酱、氽、溻、贴等。光是准确区分出这些字的含义,已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在具体的用材用料上也非常繁琐,主材的选取尚好操作,配料和工序可就让人难办起来:油温5分热如何准确判断?料酒少许的“少许”是个什么概念?花椒适量的“适量”又该怎么理解?一千个主厨可能就有一千种标准。即便标准统一,不同的食客还有着各自的口味偏好,很难形成一致的评价标准。所以一些知名饭店异地扩张的打算,便往往受制于厨师的瓶颈,和各地食客口味的差别。有鉴于此,一些个性化的饭店,甚至只能点名哪位厨师掌勺,不提供点菜服务。

在这复杂的现状下,火锅简直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不管清汤、麻辣还是鸳鸯,底料是菌王或者大骨,至少锅底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油碟自调、酱料任选,则充分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口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再辅以灵活性的产品,火锅便率先成为突破异地扩张障碍的品类。从德庄到小肥羊,从刘一手到东来顺,最终是海底捞成为了中国餐饮业的一哥。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便是解决了中餐的标准化。其实,那些成为畅销书细节的食材管理、据说要靠咬筷子来练笑容的服务流程,本质上是在向消费者传递和强化这样一个信息——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严格标准化的,顾客可以对用餐有着稳定的预期。反馈出来的结果,就是不管在深圳抑或是北京,涮一顿海底捞的体验不会有任何区别。

然而即便有海底捞们的努力,但中餐在标准化的道路上欠账实在太多。相比世界一流的餐饮巨头,仍然很有距离。麦当劳的最新市值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差不多是7个海底捞的体量;其经典产品巨无霸汉堡,已经成为衡量各国货币购买力平价的重要指标。相比竞品的肯德基,麦当劳其实并不总是创新,当对方在中国市场推出米饭等新品后,并没有立即跟进。然而在市值上,麦当劳也5倍于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在一些人看来,麦当劳等洋快餐被归于非健康食品的行列,但他们提供的产品,却暗中契合着人类对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盐最原始的需求,毕竟在自然界的基因记忆里,这些都是稀缺品。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登录 后可以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