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百姓都非常关心温州北高铁新城项目,请问目前高铁新城进展怎么样,未来要朝什么方向去打造?
永嘉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呈钱:
温州北高铁新城可以说是永嘉站的“涅槃重生”,特别是站房面积从5100平方米扩大到5.3万平方米,增设正线2条、到发线6条、站台4座,构建起区域发展的加速跑道。永嘉在新城总共安排近百个项目,总规模超千亿,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永嘉的城市能级,成为温州“融杭接沪”的北大门。主要从两个方面去介绍:
在功能布局上,主要是构筑三个圈。
一是核心圈。总面积3.77平方公里,承载着客运等主要交通运输功能,并配套布局现代化商业、服务业,是展示温州北高铁新城形象的窗口和门户。
二是城市圈。总面积8平方公里,打造以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产业发展三大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商务区,形成产业特色和产业竞争力,是高铁新城的现代化城市板块。
三是联动圈。总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是承接温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带动效应,与三江、罗东等地联动发展,布局商贸物流、教育服务、现代居住、金融商务等功能,实现瓯江北岸核心区等其他千亿级城市平台与温州北高铁新城良性互动。
在具体实施上,主要突出三大目标。
第一个是融杭接沪的新坐标。明年杭温高铁建成后,到杭州只要1小时、到上海只要2小时,大幅度拉近了永嘉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的时空距离,也极大地拓宽了永嘉的发展框架。同时,随着今后地铁M1线、BRT等公共交通的全面贯通,永嘉将实现与温州同城化发展,温州北高铁新城也将成为温州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的核心板块。
第二个是高铁经济的新引擎。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交通水平越发达,就越能拉动经济要素流动。像杭温高铁连接的杭州西站,位于杭州余杭区,是浙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本。永嘉完全可以发挥生态旅游“后花园”的优势,承接好长三角地区高端要素的溢出效应,导入产业基金、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打造温州高铁经济的新增长极。目前,永嘉已经规划1000亩的地块,用于重大项目招引和产业发展。
第三个是中心城市的新客厅。永嘉的高铁新城与其他新城的不同之处,在于永嘉是推倒重来、白纸上搞建设。整个核心区目前已经拆除面积180万平方米,特别是占地316亩总投资59亿元的雅林未来社区,是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之一,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以“智慧”为导向,通过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服务等九大场景建设,将打造成智慧的TOD社区,整个项目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未来高铁新城将是创新人才、年轻群体、产业资本的聚集地和向往地。
可以说,无论是区位优势、生态环境还是配套服务上,温州北高铁新城都将会是温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投资创业、生产生活、休闲旅游的热点板块。这里,永嘉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青睐、投资温州北高铁新城,共同打造温州“融杭接沪”的北大门。
永嘉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这几年传统产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永嘉在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永嘉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呈钱:
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永嘉的制造业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家庭作坊、乡镇工业和块状经济等阶段,形成了泵阀、鞋服、教玩具、服装辅料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当前这些传统产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特别是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产业是做大“共富”蛋糕的基础所在,永嘉将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实施产业攀登计划,打造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具体有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重塑产业新格局。总的就是坚持传统和新兴“两轮驱动”。传统产业方面,朝着“泵阀向成套流体装备转型、鞋服和服装辅料向时尚智造转型、教玩具向教玩装备转型”的方向,打造集“研发设计端、生产端、总装检测端、销售服务端”于一体的全国产业集群中心,永嘉通过“大起底、大梳理、大征地”行动,系统梳理出3000多亩地块,专门用于泵阀等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招引,争取到2025年产值突破900亿元,特别是泵阀要成为山区26县中,率先突破600亿元的产业集群,让工业老底子持续焕发新活力。战新产业方面,目前,永嘉已经制定了战新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总的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倍增:一个是以物联网和软件信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倍增;另一个是以抽水蓄能和节能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倍增,特别是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年内核准开工;还有就是以制药装备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倍增。争取到202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二是激发企业新活力。永嘉有超10万家的市场主体,这些都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特别是永嘉的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都是位居山区26县前列。接下来,永嘉还要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榕树计划”,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滚动推进“股改、储备、培育、上市”四张清单,加快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格局,力争到2025年,形成“十家上市、百家上亿、千家深度上云”的企业梯队,打造全省“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县”。
三是构建行业新生态。对于企业来讲,最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永嘉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率先推出工业全域治理试点,破解资源要素低配错配等问题,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接下来,永嘉还要以亩均效益评价,优化要素供给制度,目前正在推进“能源数据中心”建设,让要素配置由市场和数据说了算。同时,还要以“极简极速”优化审批服务,让企业“拿地即开工、完工即竣工、竣工即投产”。总之,永嘉要把企业家和创业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尊重企业家、保护创业者,打造营商环境洼地,加快构筑“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永嘉板块。
提到永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楠溪江,永嘉是如何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特别是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上,有没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永嘉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呈钱: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永嘉就在楠溪江中上游实施最严格的工业“零准入”机制,坚决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金山银山”。这些年永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治理、抓保护,相继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下步,永嘉还要久久为功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生态保护的文章。当前,守护楠溪江的一江清水,已经成为永嘉广大干部群众的最大共识和自觉行动。特别是2020年颁布实施的《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解决了管理上“九龙治水”的问题,还明确了十条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接下来,永嘉还要更大力度发挥《条例》的作用,强化刚性执法,细化配套举措,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和民间公益组织一起行动,共同守护好美丽的楠溪江。
二是基础补短的文章。“十三五”以来,永嘉已经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35.88亿元,极大改善了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接下来,永嘉还要深入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强基提质增效五年行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降碳“五大战役”,特别是抢抓国家专项债机遇,构建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永嘉也做了个安排,今后3年还要投资80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创成全域无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和园林县城。
三是转化利用的文章。这些年,永嘉依托楠溪江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这十年来,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保持15%以上的高位增长,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明年杭温高铁建成后,还会给永嘉带来巨大的客流量,永嘉将瞄准打造“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持续在做精核心、全域推进、重大接待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让更多游客玩在永嘉、住在永嘉、消费在永嘉,让“生态立县、旅游富民”能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嘉将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进一步打通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通道,真正把“生态保护的后发优势”转化为“永嘉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胜势”。
今年温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枢纽城市建设先行,在温州实现通达天下”,请问永嘉在助力温州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安排?
永嘉县委书记 黄慧:
永嘉地处温州最北部,地理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与温州市区十一桥隧相连,“四高三铁”纵横贯通,高速出口13个、全市最多,历来是温州融杭接沪的“北大门”,特别是随着杭温高铁与府东路过江通道的建成开通,永嘉将直接融入全省“一小时交通圈”,成为温州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主战场。永嘉将紧扣“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定位,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全力打好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加快打造一批路通四方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建强交通线路主动脉。紧盯“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总体目标,全面启动乐永青高速、合温高速、轨道交通M1线、温福高铁等四大“百亿”重大工程,统筹抓好杭温高铁及其站点建设,加快融入温州“521”高铁时空圈,到2030年实现铁路总里程达113公里、高速国省道总里程突破500公里,全面巩固对外“七高三铁”、县内“七纵七横”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
第二,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聚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深度融入温州港区建设,大力实施“路港联动”“路空联动”发展计划,精心做好瓯江、楠溪江两岸港口码头规划,积极推进永嘉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积极探索“通用航空+体育”“通用航空+ 物流”等新消费业态,加快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第三,提升公共交通便捷度。坚持以群众出行便利、要素高效流通为目标,加快推进大若岩至上塘公路、桥头至金溪隧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全力抓好城市断头路、“四好农村路”等建设,发展完善以轨道交通和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城乡公交和社区巴士为延伸、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出行满意率,力争2025年实现县域“半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