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展览 「问题演绎」 7月23日在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AIRSpace展厅 开幕,共展出 19件由科学家、艺术家、AI与机器人接力合作的作品。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主办,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出品,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持机构,总策划为AIRS常务副院长、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丁宁博士与当代艺术家沈少民。

AIRSpace「问题演绎」过滤了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视觉惯性符号,为科学保留了一处艺术的遐想自留地,沉入问题、深入对时空、生命、存在、意识、智能等基础概念和终级问题的思考,在科学艺术两者的共振中,拓宽认知的边界。同时,展览本身便是一场自由开放的科学+艺术实验,让作品与观念在此获得持续的生长与发酵。

开幕日回顾视频

深圳市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包小红等领导,及受邀的科学与艺术界、媒体界嘉宾朋友们出席开幕仪式,共同见证AIRSpace首展启幕的重要时刻。

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总策划丁宁开幕致辞

展览总策划、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策划这场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展览是AIRS对于生命力的探索。他认为在注重研究科技和研究科学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人文关怀,考虑后面的经济规律,这样才更有生命力。“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真正的价值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AIRS正是在传承这种思路,尝试做一些探索。”

总策划沈少民开幕致辞

展览总策划、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艺术总监沈少民致辞,感谢诸位嘉宾的莅临,他引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一句话:“科学与艺术,两者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并表示“本次展览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智慧的结合与传递,将科学家实验失败的作品做成艺术,让科学家的失败转变成另外一种成功,那就是艺术”。这种转换能真正释放出科学家的想象力,获得直面未知,探索不确定性的创新驱动力。

总策划丁宁为嘉宾观众进行开幕导览

开幕论坛上,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民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U ABB) 发起人张宇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费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范悦,与论坛主持人丁宁博士,围绕对AI与机器人发展的期待与顾虑、科技向善、科学+艺术的新路径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谈。

“现在每个人,所有人类客体都在被技术所改造、影响,未来科技将会对人类有更强大的影响,人类会变得越来越所谓的‘人造’。这种情况下,人会在趋利避害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的自然属性会不断退化,科技属性会不断增强。”

“科技从未停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去创造;艺术又是另外一种做法,它是自由自在的,始终在找缝隙,找宿主,寄身在某一种化体内生存。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一个冰冷,一个热情,会发生什么样的物理化学反应呢?”

“我认为我们目前所面对的人工智能,其实更多的不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它的哲学性、宗教性远远超过于它的应用价值,也不再是小范围人类社会内部的问题,而是有人和自然的通俗性。今天我们说的科技根本不是科技问题,而是一个科技生成法则问题。在哲学层面,现在这一波人工智能包括互联网,给整个人类的深层哲学思维提升了档次。”

“既然我们展览是一场关于问题的演绎,莫不如我们将它变成一个问题的现场,我想一个好的展览生产的最大价值与知识,就在于激活我们对技术的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究竟对人的生活、生命以及生态产生什么深远影响,艺术家需要作为人文学科的代表介入到技术,以人的视角思考技术究竟会产生什么。这种介入不是表面的技术批判,而是恰恰需要我们深度学习技术,获得对技术的理解和认知后产生出的思辨。”

“我觉得要展现一个通向未来的路线图。我很高兴看到今天不同行业、专业的人和谐地坐在一起聊天,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东西,一个是个体的进步,还有整体的发展。所以这个路线图很关键。我也很期待通过这样的交流,通过深圳的先锋作用,能把我们的一些顾虑一点点解决掉。”

“所谓的向善,是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去支撑其他智能个体,形成一种协作关系,去应对复杂的极端情况。我们人类是一个容器,善是我们身上这个容器的基础,因为人类需要合作,产生相互认同与支撑,表现出来就是善的行为。我们做人工智能研究实际上是想把人脑袋里的这种能力提取出来,放到机器上面,让意识这种能力脱离物质的载体和约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AIRS院长徐扬生院士通过线上分享了他对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想法,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无法分割,二者应该互相学习。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跟艺术的联动,创造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对时代和大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AIRS前执行院长杜子德也发来线上致辞:“这个展厅,我们试图用科学的装置来展现艺术,用艺术的思维和手段来展现科学,希望能够给深圳乃至全国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有新意的地方。通过这些装置开启思维和想象力,探索生活、工作中艺术与科学的意味。”

「问题演绎」

学术支持: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总策划: 丁宁、沈少民

科学家团队: 蔡雁欢、 陈辉、陈勇全、陈鑫杰、丁宁、冯芷琳、冯伟明、付雪奇、高源、黄曦、林天麟、李南、刘众、刘俊辉、刘权、萨山、涂宇啸、万洪兵、王一凡、王淇、王超、王一斌、王健霖、元小强、俞江帆、赵达、张建国、朱洪武、张海翔、周鸿钧、张琳

参展艺术家: 费俊、黄佳胜、朱迪思 · 道尔、姜苏轩、刘明泽、刘鑫、沈少民、汪雪晗、吴振、许锦龙、夏明洋、新媒体视觉工作室Digital FUN

执行策划: 刘紫茵

装置设计: 许锦龙、李乐

艺术影像: 姜苏轩、许锦龙、刘紫茵、声光行V-Studio、城市光美术馆

展陈执行: 乐造展务

开放时间:

展览对公众开放, 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

开放时间:每日10:00-17:00

(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

试运行阶段,需提前一天通过链接预约参观:

展厅地点: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AIRSpace展厅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星河WORLD G2-1层AIRSpace

(星河WORLD三期地下停车场入口旁)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AIRS 面向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的战略需求,重点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基础、原创、共性技术研究,聚焦机器学习、运动智能、人机协作、群体协作等四大研究领域,积极推动原创突破与技术攻关。

作为一所国际开放式的研究院,AIRS 汇聚世界各地的优秀科学家,实践科技转化与机制创新,探索科技前沿,建设高端人才的摇篮和聚集地。

围绕人与城市的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AIRS 不断推动技术集成与落地应用,力争成为产业的推进器,服务民生产业发展,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

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和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联手创建的科学+ 艺术联合实验室,主创团队由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艺术家沈少民的团队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丁宁博士的团队组成。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创意实验室,致力于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与未知边界,融合艺术、科学、设计、工程思维。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科技艺术、数字创意、公共艺术等领域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科技+ 艺术的变革性未来,挑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知。

转载自AIRS公众号

编辑|刘紫茵、蔡雁欢

校对|崔宁、姜苏轩

关注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