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 彻底摈弃动画固有的夸张表现
  • 从膜拜NBA转向表现本土篮球现状
  • 宫城良田成为主人公体现日本篮球变迁
作者:葛西祝
那是1996年。我记得《灌篮高手》最后一卷第31卷出版的时候,我妈妈第一个跑去买。母亲从小就有购买漫画的兴趣,上了年纪之后也一直追买着人气作品。
但令我惊讶的是那天晚上。父亲下班回家的时候,从包里拿出了同一本《灌篮高手》的31卷。“我在附近的便利店买的,买重复了吗?”他好像是这么说的。我父亲小时候就基本不读漫画了。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坚持阅读《灌篮高手》。这可能是我父母一起追的唯一一部漫画了。
后来不知在哪里读到了这部作品的评论,“连成年人都为之狂热的漫画”。这一点,连当年幼小的我也看得清楚。《灌篮高手》之所以能够超越《周刊少年JUMP 》所设想的世代,在更广泛的年龄层中流传,并不仅仅是因为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还因为它立足于现实比赛独有的那种只有精彩表现才能带来的戏剧性上。
即使是最近,也有很多人体验过这样的戏剧性。在这届世界杯足球赛上,日本先后迎战了德国和西班牙这种实力压倒性领先的对手。这种反败为胜的比赛本身就极具戏剧性。《灌篮高手》用漫画表现出了这种戏剧性,最后几乎放弃了一切漫画特有的夸张风味,以篮球的竞技性为核心,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
我想,父母也是被这一点吸引,才会一直读下去的。在父亲去便利店退货之前,我家在客厅里一直摆着两本《灌篮高手》第31卷。我还清晰地记得:在第31卷的封面上,宫城良田和樱木花道两人并肩而立。这样一看,宫城良田简直就像主人公。
26年后的今天。在电影《THE FIRST SLAM DUNK》中,宫城良田真的成了主人公。而且还是让父亲、母亲、我,还有很多读者都为之感动的湘北vs山王工业之战。

全面表现井上雄彦写实风格的动画

《THE FIRST SLAM DUNK》由原著作者井上雄彦亲自担任导演和编剧,由此可见,动画片全面贯彻了对篮球进行写实描绘的作风。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原作的再现,也反映了井上本人作风的变化,以及这26年以来日本篮球环境的变化。
首先,本片整体的艺术风格令人过眼难忘。虽然是3D动画,但极力营造一种是井上的画集在动的感觉(虽然比不上《双城之战》那种“画在动”的品质)。展现出了他近年来在灰阶打底基础上添加彩色的画风。这大概也和他用水墨画绘制《浪客行》的体验有关。可以说,本片是把2018年出版的《灌篮高手》新装再编版封面的画风原封不同地变成了动画。由于井上亲自执导,他本人在连载结束后26年里的画风变化得到了反映。

看来齐藤选手也是读了《灌篮高手》长大的。在原作激发下得到成长、变成职业篮球选手的人们,如今把训练有素的篮球动作回馈给这部动画电影。在这26年的时间里,原作究竟对多少选手产生了影响呢?
《THE FIRST SLAM DUNK》借助真实球员的动作,成功展现了读者在阅读漫画时无法掌握的比赛全貌。果然在漫画中,由于表现的性质,读者有时会聚焦于每个角色来观看,在有些段落也难以理清比赛细节。
然而,本片通过真实的球员动作,制作了一部接近真正比赛的动画片。毕竟在比赛的初期,樱木花道真的是个外行。樱木在山王工业面前几乎完全动弹不得的样子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在原作漫画和TV动画中,由于角色外行而夸张搞笑的举止,观众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如此展现实际竞技性的制作,简直就像是要洗雪电视动画版《灌篮高手》带来的耻辱。电视动画版因为制作成本和篇幅的关系,着重了角色的心理描写,对篮球比赛的描写严重失真。球场看上去好像有两百米长,选手只要轻轻一跳就能滞空1分钟。
实际上,井上在《REAL》中描绘了一些讽刺《灌篮高手》TV动画版的场景。可以看出,他这回极力避免用动画式的夸张表现来表现篮球比赛。

原作连载结束后的26年里——日本篮球从追捧NBA到在本土生根发芽

但我也觉得,TV动画版并非一无是处。角色设计和美术设计充分体现了当时华丽的篮球文化氛围。
《灌篮高手》连载、动画版开播的1990年代。NBA作为一种文化掀起了热潮。随着最大球星迈克尔·乔丹的活跃,篮球鞋成为了人人追逐时尚潮流。
原作虽然是高中篮球题材,但很明显是想把NBA热潮的热度反映在漫画中。流川枫的表现以乔丹为原型,登场人物大多以当时的NBA明星选手为原型。湘北队的队服也源于乔丹所属的芝加哥公牛队队服。漫画的封面就像NBA的海报一样,可见当时篮球文化氛围之华丽。
电视动画也是如此。动画的片头弄得活像NBA选手的精华集锦,进行神奈川县地方预选的体育馆被画得活像麦迪逊广场花园体育馆。动画编导至少想在外在层面表现NBA的华丽氛围。
但是随着《灌篮高手》连载结束,90年代接近尾声,NBA热潮也逐渐平静下来。进入2000年代,虽然明星选手登场,但至少在日本国内,作为时尚和文化的篮球似乎已经沉静下来了。
但体育不是一时的时尚就能消费的。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竞技,它将持续发展下去。依我所见,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篮球竞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陆续有日本选手挑战NBA等海外赛事、日本职业篮球联赛顺利开打.....井上雄彦在这一时期也做出了贡献,那就是建立“灌篮高手”奖学金,资助日本有志篮球少年赴美国大学预科学校受训。
《THE FIRST SLAM DUNK》着实反映了这26年里日本篮球氛围的变化,不同于受到NBA热潮明显影响的原作,它表现出了篮球运动在日本国内落地生根之后的气氛。
最具代表性的是对赛场气氛的刻画。不同于电视动画描绘的伪NBA气氛,本片真的表现出了在地方体育馆进行全国高中联赛的氛围。以真实的情景描绘了湘北对山王的比赛,其中也有表现比赛现状的意图吧。

宫城良田为什么会成为主人公?

此外,“为什么宫城良田会成为这次的主人公?”考虑到26年来日本对篮球的接受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在原作中,比起主人公樱木、流川,以及三井、赤木等湘北明星,宫城良田的背景故事并没被深挖。我想,这次的电影版有深挖其故事的意图,借用井上雄彦的短篇《耳环》(1998年)中描写的在海边城镇的秘密据点度日的少年的故事也蛮耐人寻味的。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日本篮球中发生的事情。本片让宫城良田独挑大梁,不得不考虑到还是第一个与NBA签约的日本人,现宇都宫布雷克斯俱乐部队员田卧勇太选手的影响。
26年前,井上在创作原漫画时,脑海里想的恐怕还是“优先让那些人高马大的孩子去挑战NBA”吧。实际上,原作的深层故事里,描写了“资质不错而想赴美发展的日本选手”。
但这是一个慎重对待梦想的故事。流川和安西教练商量去美国的事,山王工业的王牌泽北在比赛中表明留学的决定。另一方面,安西的过去因弟子谷泽之死而蒙上阴影。谷泽只是一味地憧憬美国,即使去了当地留学也没能成长就去世了。安西以自己的经验劝流川不要轻易去美国。
原作虽然是彻底憧憬美国NBA的漫画,但在后半部的故事中,作为竞技能力的现实,作者向读者讲述了挑战篮球发源地的困难。“能够满场跑动、身高2米的选手,只是在日本比较稀缺罢了。(在美国)他多次遇到比自己身材更高大、动作更迅捷的选手。”谷泽的这段轶事,在令读者心痛的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了当时日本和美国在竞技能力上的差距。
在这样的情况下,田卧勇太在2004年以身高只有173厘米的控球后卫身份,签约了聚集着“比自己高大又快的选手”的NBA。井上也对田卧选手说过:“从前没人敢设想日本选手能挑战NBA,不过,田卧选手实现了这一点,简直就像当年野茂英雄打进美国职棒一样令人振奋,谢谢您”,由此可见冲击之大。
宫城良田成为主人公,作为控球后卫以速度和传球对抗人高马大的怪物选手,这种局面确实让人想起田卧选手以旗鼓相当的能力对抗NBA强手的实绩。
之后,继田卧选手之后,富坚勇树选手、渡边雄太选手、八村垒选手等日本人也纷纷向NBA发起挑战,或前往美国留学。第一次获得灌篮高手奖学金的并里成选手是身高仅有一米七的控球后卫手,这也很像《THE FIRST SLAM DUNK》中的宫城良田。
另外,田卧选手是能代工业高中出身也意味深长吧。因为这所高中是山王工业的原型。加上这些,我觉得电影尾段在美国的场景反映了很多他的要素。《灌篮高手》以宫城良田为主人公,反映了2000年代日本篮球的发展轨迹。
最重要的是,通过宫城良田的视角审视湘北对山王的这场比赛,能够展现出原作中没能把握的比赛的真实全貌。良田是控球后卫,这个岗位的作用是俯瞰整个球场,将球传给其他选手,组织比赛。《THE FIRST SLAM DUNK》要将真实的比赛整体呈现给观众。只有控球后卫才能纵览比赛全局。
作为一部对NBA热潮致敬并深受其影响的漫画,《灌篮高手》开始了连载。在《灌篮高手》完结后26年的今天,篮球在日本开枝散叶、生根发芽了。《THE FIRST SLAM DUNK》反映了这26年来发生的历史。本片中湘北对山王的情景,当然与日本选手相继登陆北美的现实、还有日本篮球B联赛的风景紧密相连。作为本片的导演,井上雄彦所想要表现的,或许正是当今日本篮球的这份热量吧。

评分:9分(精彩)

除了将原作中最重要的比赛精细地制作成3D动画外,我们可以看到:本片的细节描写和以宫城良田为中心的故事情节,折射出过去26年里日本篮球的发展变化。井上雄彦彻底追求表现竞技本身带来的戏剧性,结果就是:本片在篮球竞技表现力上到达了无论动画还是真人电影都从未有过的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