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关于同意规划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议》(第13010240号提案)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医疗信息化现状

文山州共有卫生健康机构1402个(其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114个,村卫生室906个。我州在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全州顶层设计,信息化各自为政,“信息孤岛”严重,缺乏统一标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县(市)之间、医疗健康机构之间难以真正互联互通。更有许多机构自己内部都难以互联互通,只是进行信息化产品的堆砌和罗列,智慧医院建设水平较低。我州每家医院都由3-5家厂家通过接口的形式一起建设,系统架构老旧,数据不准确不能互联互通。

二、全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一)我州医疗服务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州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需要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以要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通过信息化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全面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以及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应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通过信息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科学就医,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整体效能,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同时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推动我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AI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助力“乡村振兴”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对于全民健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心,“强基层”及“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我州仍存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提供了方向,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医学知识检索等技术支持,通过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务人员电子病历规范化,破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基层诊疗行为监管,促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有同质化、规范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三)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精准监管的需求。我州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与正确的决策,而管理与决策需要大量、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只有通过全面收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数据、医疗数据,以信息数据为支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才能及时掌握各医疗机构工作动态和卫生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结合分析、模拟和预测,针对性地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相应决策,制定相应措施,为医疗设备、卫生人才等医疗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提供信息支撑。

(四)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便捷获取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国务院2018年以来相继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详细规范。为了实现我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生、老百姓的全链接需求,解决公立医院各自开办互联网医院服务存在管理和运行的堵点、业务范围不明确、缺乏标准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和诊疗规范、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通过建设全州统一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入口,为居民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使居民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所有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在线门诊缴费、住院缴费、查看检验检查报告、查看公共卫生服务、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提醒服务等,解决偏远地区疑难危重和复杂病症患者的就诊难题,同时把远程医疗与互联网诊疗相结合,把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建设与便民惠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使我州居民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医疗健康卫生服务。

(五)医疗健康信息化整体上云集约化建设减少财政资金的需求。目前全州各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分散分头建设本单位信息化,从技术实现上来看,缺乏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撑,从现有的集成模式实现全州数据的互联互通,不仅技术复杂、代价高昂,更会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系统独立建设,导致信息化投资中的通用硬件和软件部分利用率极低,运营成本高昂,并且因为没有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系统存在极大信息安全隐患。如果采用集约化上云统一建设模式,使全州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物理集中,专业人员统一运维,可以避免对包括电源、电池、空调设备、安全等级设备等方面重复投资;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大量节省财政投资,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将有利于围绕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形成上下游产业,使我州在上游数据采集及下游数据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方面,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通过我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我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中心,构建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挖掘、知识库服务、可视化服务、预测分析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组件,支撑医疗大数据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一)城乡居民便捷就医,享受生命全周期健康信息服务。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通过统一便捷、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项目建成后,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就诊资料可随时查询,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缓解“贵”的问题。居民通过互联网实现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等服务,居民在社区便可享受专家级的医疗服务,为居民就医提供极大方便,从而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二)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优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全州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可随时调阅患者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等基础信息,极大地减少临床诊疗工作量,实现医院之间、科室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和工作模式。同时,随着医疗大数据的积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资源,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和医学技术的发展。

(三)辅助管理部门决策,改进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通过项目建设,为管理部门提供自动化的日常监控报表(包括各项财务报表等)、疾病监控、医疗费用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从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提高统一调度卫生资源的效率,从而提升卫生行政整体管理水平,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四、存在问题

(一)无项目资金支持导致平台建设无法推进。由于没有相关配套项目资金支持,文山州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无法通过正常的程序进行立项招标采购建设。

(二)各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效果差,监管数据不准确。通过调研发现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无法互通,大多数医院都无法查询居民健康档案和居民历史就诊的电子病历,居民去医院就医往往需要口述或带纸质病历。医生对患者病史了解不完善,医疗机构间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增加患者医药费用,造成群众看病贵。医院的医疗健康数据存在不同厂家的数据库中,一数多源,医疗行为监管和医疗数据分析严重滞后,造成大处方、重复检查不到位等现象突出,绩效考核、绩效分析、医改成果展示等不能实时进行,无法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三)分级诊疗体系的缺失阻碍了诊疗同质化的进程。目前文山州各县(市)尚未开展覆盖全县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患者的远程会诊仍然依靠微信视频等传统手段,缺乏必要的患者数据的互通,上级医生不能够全面了解患者近期健康及医疗数据,给上级医生的诊疗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全州范围内不能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共享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群众无法在基层享受上级医院的就医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转诊和远程诊疗渠道不畅,造成群众看病难。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统一的平台体系还未建立,目前我州的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刚刚起步,各医疗机构都在建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来实现基本的挂号、缴费等功能,但是只局限在本医院内部使用,患者无法会诊、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同步使用。无法满足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生、老百姓的全链接需求,并且很多医院开展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存在服务流程和诊疗不规范、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居民无法通过全州统一的途径入口进行所有医疗机构的线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住院服务、结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各医院机构也无法查看居民在其他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处方、检验检查报告等,不能做到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与互认,不能有效减轻居民的看病费用。

(四)现有的建设模式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各医疗机构都在发展自己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水平参差不齐,居民的医疗健康医疗数据散落在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汇聚关联和分析利用,不能为居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因为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的成本巨大,各信息化系统普遍存在不同系统间难以兼容、难以整合、运维分散、推诿扯皮、扩展性不足、响应速度慢、数据不标准等问题,越来越难以支撑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探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综合各地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情况,拿出全民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向州委、州政府以及财政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二)寻找项目建设资金解决出路。加强与银行、系统开发商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到银行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对比系统开发商实力,选择可靠的系统开发商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后期产生的创收来偿还银行及系统开发商前期平台建设投入。

文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29日

[ 我要纠错 ]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讯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