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1954年4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提议召开亚非会议,同年12月,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就召开亚非会议问题达成协议并联合发起。应邀参加亚非会议的共29个国家,除以上5国 外,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后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和也门(今也门共和国)。会议由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任主席,印尼总统苏加诺以《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为主题致开幕词。两天大会之后,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委员会分别举行5天秘密会议,讨论了民族主权、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世界和平、与会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就有关亚非国家的利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7部分,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此次会议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发展和团结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亚非会议是在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形势下召开的,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竭力利用某些国家制造纷争。美还派遣了一个由70多名所谓记者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到万隆活动,企图从会外进行操纵,使会议陷入分裂。台湾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策划暗害周恩来总理、破坏亚非会议的政治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包括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3人和中国记者5人在内的11人遇难。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对亚非会议持积极支持态度。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时,周恩来总理在机场发表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参加会议的,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前两天一般性发言中,出现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面对会议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周总理当即决定将原来准备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散发,而作即席补充发言。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存在求同的基础,这就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总理讲话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代表团与一些国家代表团进行广泛接触,加强协商,密切合作,为争取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