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江、黄河横贯东西,秦岭、淮河分异南北,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世界少有,因此统筹区域发展堪称“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四大版块”优化发展,“五大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形成。

三大目标稳步推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就显著

两年前,38岁的田甜结束了在上海、江苏等地打工的经历,回到家乡湖北省罗田县创业,开了一家母婴店。今年初,她还参加了罗田县在双创示范基地举办的培训,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她在某平台的视频号粉丝就从几百人增加到了1万多人。

“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比原来都高了,又有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我再也不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上海那边去打工了。”田甜告诉记者。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三大目标。随着近年来一系列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动作、大举措的实施,我国区域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区域发展平衡性持续增强,向着三大目标的实现迈出了坚实步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各地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均衡,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东、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生师比基本持平,生均用房面积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过东部地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5.4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超过13.6亿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说。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西部地区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超过东中部总和,有的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西部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也逐步接近。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随着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跨省迁移数量明显减少。

五大战略统筹推进

四大板块优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6万多名征迁群众喜搬新居。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给河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河北与京津联手打通拓宽“对接路”2089公里,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沿江各省市增强系统思维,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7.1%,干流水质已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

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重庆于2022年8月发布的《2016年以来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就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重庆经济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2021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5位。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公布。一年来,横琴新增澳资企业700多家,总数超过5000家。今年上半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33.22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94%。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座谈会,发出“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经过3年来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介绍,今年1月~6月,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2.4%,同比上升5.8%。2019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本世纪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雪豹、白唇鹿、岩羊等大型野生动物重现黄河源。

“永和县提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以道路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一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庄—阁底段)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四好农村路’成为省级示范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山西省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告诉记者。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着重强调要紧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点,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区域经济带动示范作用。沪苏浙皖四省市真抓实干、通力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涉及超万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超987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亿余元。2021年,沪苏浙皖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1万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6.2%;实际使用外资1042.6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对原有“四大板块”战略发展进行了重点的明确定位。

从2014年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到2016年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再到2021年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全面振兴东北的棋局一步一步在破解。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以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省份探索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

2021年6月,国务院通过《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开放融合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开放室主任、研究员卢伟告诉记者,三大因素共同驱动中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即大投资、大转移和大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组装产能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西部地区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不断发力,东中西部地区梯度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随着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重大举措的实施,神州大地上,区域协调发展的和谐乐章正在奏响。

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然而,脱贫不是终极目的,协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城市与乡村从来就是一个有机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等要求。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确立了中国在较长时期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的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通过村企共建的模式,由同福集团货币资金出资占股70%,塔元庄村利用村里集体建设用地及闲置资产使用权出资占股30%,通过十大园区互相配合,互相链接,将一二三产完美融合。

如今,塔元庄村同福园区已安排周边村民300多人就业,未来3年内项目计划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直接及间接解决上万人就业,5年内形成以塔元庄为核心的5万人新型乡村小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12年末提高11.6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9个百分点。乡村建设全面提速。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88缩小至2021年的2.50,人均消费支出之比由2.57缩小至1.90。

“缩小城乡差距一直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现代化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促进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加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协调。”卢伟说。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不断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要求通过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升保障能力和统筹层级,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2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非常必要,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卢伟举例说,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特殊制度环境,商品和要素流动存在一定障碍。为此,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探索加强与港澳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在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对港澳开放,积极推动与港澳的通关便利化和营商环境、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减少三地人员、货物和要素流动限制,着力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十年努力不寻常,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中华大地展现出新图景。展望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支持各地区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形成相对平衡,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区域发展支撑。(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