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不爱看书喜欢玩积木,玩积木能玩半天,让她看书最多十分钟就呆不住了,该怎么办?

关注者
131
被浏览
18,131

108 个回答

恭喜这位宝宝!年仅三岁,就找到了能玩半天、乐此不疲的事。

接下来就简单了, 触类旁通,跟着兴趣走就行了。

对于孩子已经喜欢的“玩积木”,我就不赘述其好处了,主要谈谈“看书”。先说一点:

十分钟,一点儿也不短

发展心理学家Natalia Gerso的研究发现,约18个月大时,宝宝开始有了“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并开始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但这个专注,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列举了不同年龄幼儿的专注力持续时长。

3-4岁 :幼儿对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续 约10分钟
4-5岁:幼儿能专注于操作性学习活动约15分钟。
5-6岁:幼儿能专注于安静的活动15-20分钟左右。

三岁能坚持十分钟,一点儿也不短,并且这个时间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所以,“玩积木能玩半天”和“看书最多十分钟”之间的差异在于:玩积木时的专注力是有连续性的,即被各种内外因素干扰后,还能回到最初的事情上;而看书时一旦走神,就容易被新活动所吸引。

说白了,就是 兴趣程度不同 ,那么:

按图索骥,实现兴趣迁移就好

看书的兴趣不够浓,很大概率是孩子没有体会过阅读的乐趣。

我以前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提供体验丰富的书(有色彩、有声、有纹理、有触感、有趣味翻页),和孩子积极互动(一起读书、聊书、角色扮演、编故事),布置专属阅读区,留意是否有浇灭他阅读热情的言辞等。

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延续兴趣远比培养一个新爱好容易的多,你不妨试试:

先让孩子读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事物有关的书,再顺藤摸瓜,不停地找兴趣。

喜欢玩积木?那不妨读读由同名动画片改编而成的绘本《积木小屋》,看看一层又一层像搭积木一样往上叠的房子里藏着怎样的生活记忆?再深入点嘛,就可以从《建筑师的大创造》里了解进阶版的搭积木:建造房子的全过程。

摘自《积木小屋》

喜欢追气球?那就用《红气球》来激发想象力;用《气球小熊》来感受害怕、生气、难过和开心四种情绪状态;再用《你不能带黄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和《你不能带红气球进美国国家美术馆》来走进高高在上的艺术,你瞧那些怒气冲冲乘船穿过大湖想捉拿黄气球的人们是不是跟油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中的士兵们一模一样?这么多有意思的拓展不得追着读?

摘自《你不能带黄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

喜欢捏泥巴?那你一定不要错过生动介绍泥巴派和泥巴夹心蛋糕制作大法的《泥巴书》,还有教大家怎么做泥巴、怎样玩泥巴的《小泥人》,这不就能一路读过去了嘛?

摘自《泥巴书》

喜欢小动物?那就太多啦,《让路给小鸭子》《假如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逃家小兔》《小兔子学花钱系列》《活了100万次的猫》《田鼠阿佛》《可爱的鼠小弟》《小黑鱼》《月下看猫头鹰》《大猩猩》《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等等,不都得看看?

摘自《田鼠阿佛》

喜欢交通工具?地上的有《轱辘轱辘转》《100层的巴士》《宫西达也小卡车绘本》《托马斯和朋友幼儿情绪管理互动读本》《好厉害小车迷》等,天上的有《飞机场是怎样工作的》《第一次坐飞机》《一次荣耀的飞行》等,海上的有《小船的旅行》《从前,有一艘船》《呀,拉出了香蕉船》等,小人儿不妨都去试试合不合眼缘?

摘自《飞机场是怎样工作的》

当然,我不是在推荐童书,只是举些例子。

这世上没什么非培养不可的爱好,也没什么非读不可的书。 所谓畅销榜、新书榜、经典榜等不过是出版社和经销商的噱头,与其说是给孩子看的,不如说是卖给家长的。

看书前,千万别给孩子背上“非读不可”的心理负担。

读书和玩耍一样,是很享受、很快乐的事,不要太顾虑“看了能如何,不看会如何”,有兴趣就读,不合眼缘就散。

等孩子追随喜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之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咱们也就功成身退了 ,毕竟: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知乎亲子

我是从小学艺术,出版过3本设计类著作的 @优米妈 ,知乎母婴盐究员,咱们一起快乐育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