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旧城区可持续更新之道,以东伦敦科技城为例(下)
上期,我们提到了东伦敦旧城区更新的前两个阶段,即艺术化和文化创意阶段,但对伦敦东区而言,创意产业只是减缓了衰败速度,谈不上复兴。伦敦东区的复兴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真正开始,一场转危为机的科技革命让曾经的“城市伤疤”逆袭成为“伦敦小硅谷”,最终成为老城区可持续更新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量企业裁员、倒闭。伦敦东区同样受到打击,但同时,其低廉的房租、便利的交通、艺术化的氛围、潮牌的生活配套,以及靠近金融城资本的优势,让Dopplr、Last.fm、Redmonk、MOO、Trampoline Systems、AMEE等30多家互联网初创企业扎堆在东区,创业公司称这里为“硅环岛”。
2010年11月,政府投入4亿英镑,以硅环岛为核心,打造东伦敦科技城。此后,东伦敦科技城被定义为科技、数字和创意企业为主的科技集群,是“欧洲的小硅谷”,东伦敦科技城在经历了在艺术化阶段,文化创意阶段的更新之后,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继续迈向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建软实力,助推产业
东伦敦科技城整合城市的各类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的“生态圈”,为伦敦探索新的产业方向。
政策支持——税赋优惠政策
颁布专利盒政策,将具有专利的企业所得税降低10%;修改IPO规则,进一步支持进入到成熟期的科创企业;推动研发税务优惠,实施EIS和SEIS投资计划,投资者将获得高达50%的税收减免,活跃了市场内的个人资本。
管理机构——科技城投资集团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招募科技领域的企业家成立“技术城投资集团”,旨在孵化东伦敦科技集群。
资金来源——金融城融资平台
创业初期,扶持资金由政府出资。更多的资金来源,是通过科技城投资集团与金融城合作的融资平台提供,为不同阶段的初创企业提供不同支持。
创新机制——提升科创质量
科技城构建了创新促进机制,确保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均会获得助推。其中,初创企业除了政策扶持外,科技城会收购建筑中的一部分空间,用作科技孵化区。成长企业进入该阶段的企业会进入“未来五十”计划阶段。成熟企业由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RDF)与科技城联合为企业提供跨区域的发展计划、制造商贸易展览会、一对多研讨会等服务。
人才机制——人才专项签证
科技城与政府联合推出英国“人才标准界定工作”准则,向全球杰出技术人才开放大门。政府推出了针对数字产业的技术签证——Tier1。Tier1允许科技城为境外的科技人才提供担保,从而使他们不需要雇主的担保,就可以前往英国工作。
优化硬实力,再造城市中心
东伦敦科技城采取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方式,进行新一轮的硬件更新提升。
塑造特色生活
环境艺术化,邀请有着涂鸦教父之称的Banksy,比利时涂鸦大神ROA等来此作画;引入艺术家David Cerny的系列艺术装置,老城区成为艺术家们的露天美术馆。
生活丰富化,随着来自全球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的涌入,东伦敦科技城采取“点状更新”方式推动建设。全球首家临时购物中心BOXpark于2011年开始营运。BOXpark把举办各种活动和演出作为核心功能之一,旨在激发地区的文化活力。努力将自身塑造为美食之旅目的地,孵化出一批汇聚各国美味的网红餐厅,吸引游客来此打卡。
完善产业需求,营造创新氛围
为进一步引入科技企业、留住人才、激发创新,东伦敦科技城将“非正式交流空间”和“职住平衡”视为首要更新目标。
社交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交”成为东伦敦科技城环境更新的标配,除了公共空间的社交空间打造外,还增加咖啡馆、书店这些容易激发社交的商业场所。有了交流场所,还需要各类活动运营促进社交。为此城中成立行业交流协会tech meetups,举办编程、区块链等各类专业领域的非正式交流活动。东伦敦科技城还为企业与用户之间提供交流机会。如将公共空间变为科技产品的测试区,吸引公众参与,加速产品的迭代。
职住平衡,东伦敦科技城规划未来5-10年内,在用地局促的情况下,实现职住平衡。如硅环岛的the Atlas公寓,高度达152米,商业配套齐全。在办公空间方面,主要通过旧建筑结构更新与拆除重建方式获得。如谷歌在老城内的办公空间,由老建筑改造而成,保留了建筑外观,内部根据谷歌的需求,进行了大更新,并命名为Campus London。
此外,东伦敦科技城通过向海外派驻科技大使的形式,促进国际合作。如汤森路透公司的全球移动技术主管Bob Schukai,作为科技城驻纽约大使,促进两个城市间的技术合作。
如今,东伦敦科技城以“硅环岛”为核心,生长出一个没有边界的高科技区。在2021全球科创城市排名中,伦敦仅次于硅谷排名第二,东伦敦科技城功不可没。而东伦敦科技城漫长的发展之路,为全球老城更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