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行第16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系列活动,图为“我爱中国”国家版图知识宣传主题讲座在越秀区清水濠小学开展。

穗规资宣供图

9月2日,广州市第16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系列活动之“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活动在越秀区清水濠小学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本次活动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旨在大力普及国家版图、地图知识和测绘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

撰文:刘怀宇穗规资宣

活动邀请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地图所高级工程师陶岚开展题为“我爱中国”国家版图知识宣传的主题讲座。陶岚从身边的地图出发,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对地球到地图、版图、地图上的中国、地图上的广东和广州、怎样获取正确的地图以及儿童手绘地图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导同学们正确使用地图,形成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同学们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互动问答,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地图的想法。讲座现场还派发了宣传海报、知识手册以及绘图工具等,让师生更全面了解测绘法宣传日和国家版图等相关知识。

据介绍,国家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即领土是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的。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包括领土和享有一定主权权利的国家管辖海域。有时,国家版图也用来指反映国家疆域的地图。

地图上的广州:全市有好几块飞地

地图是表达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以及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由于表示了国家版图的地图象征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意志和政治外交立场,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版图在地图上的正确表示。

我国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的位置在帕米尔高原。

地图上的广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广州市有好几块飞地,其中一块飞地归属花都区,坐落在南海区。飞地是指隶属于某行政区管辖但又不与本行政区域毗连的土地,一般面积比较小。

广州市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基础测绘成果经省自然资源厅形成公众版和政务版基础地理成果;政务版基础地理成果应用于广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含数字广州地理空间框架、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广州市“多规合一”平台、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即“四标四实”平台)、广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空间资源系统(含城乡规划空间资源平台、一体化信息平台国土规划空间资源系统)等,实现多平台共享应用。

如何获得标准地图

1.到正规的书店购买地图产品

2.在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栏目下载标准地图

(下载网址:http://bzdt.ch.mnr.gov.cn/)

3.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网站标准地图服务栏目下载标准地图

(下载网址:http://nr.gd.gov.cn/gdlr_public/map/1/index.html)

标准地图供各单位和个人免费下载使用,直接使用标准地图时需要标注审图号,对标准地图内容编辑(包括放大、缩小和裁切)改动的,公开使用前需要送相应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

广州测绘地理信息成果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1.广州2000坐标系。2015年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海量历史数据使用最大化、坐标转换工作量最小化的思路,逐步建立了基于CGCS2000参考椭球的广州2000坐标系。2016年11月,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批准广州2000坐标系为广州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首次在行政上、法理上、技术上建立和统一了广州市坐标系统,解决了多套测绘基准重复建设的问题,实现了历史成果的无缝对接。

2017年4月,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高度评价广州2000坐标系的成果,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省规划协会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GZCORS),是对广州原有的两套CORS进行整合优化,以“基准统一、网络统一、数据管理统一”为原则,建成融合北斗系统/GPS/GLONASS等多系统的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GZCORS),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同时作为GDCORS的子系统,资源共享,实现无缝隙、无死角覆盖广州全市域。该项目获卫星导航定位优秀工程一等奖。

(二)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年来持续开展基本地形图更新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1:500地形图已覆盖3661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心七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1:500地形图为2073.58平方公里;外围四区(黄埔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1:500地形图为1587.42平方公里;1:2000、1:5000地形图已覆盖全市域7434平方公里。近年来,地形图更新工作融合测绘新技术,构建了地空一体化地形图更新模式,荣获中国测绘学会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白金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金奖等多个奖项。

(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

自2015年国土规划机构改革完成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每年开展卫星遥感影像采购和制作,随着卫星采集能力的增强,分辨率也从1米提高到了0.5米,每年提供一版现势性强的广州全市域卫星遥感影像图。

(四)2015—2017年度高分辨率航空摄影测量成果

广州市2015—2017年度高分辨率航空摄影测量项目在2015年底启动,2017年底完成,成果包括1:2000数字正射影像DOM、1:2000数字高程模型DEM,中心城区1800平方公里整体三维模型,长洲岛大学城示范区域约40平方公里单体化三维模型,从化区全区1:2000地形图。

(五)地下空间普查

原市规划局于2012年开始地下空间设施普查与测绘试点、编制数据标准等技术储备工作。2016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建规〔2016〕95号)“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综合管理系统”的要求,加大普查工作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00平方公里地下空间普查测绘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635平方公里范围地下空间设施普查。

(六)地下管线普查成果

按照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关于“2015年底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加强管线统筹管理”的要求,广州市在2016—2018年间全面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普查范围为广州全市域,共编制了3个技术标准,新建5个子系统,普查10类管线,总长度约86000公里,成果在2018年9月完成数据入库。

(七)广州市地理国情普查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通知》,广州在2014年开展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利用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查清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多种普查成果数据库,开展基础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完成普查报告和普查成果系列地图,普查工作于2017年全面完成,2018年起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八)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基础设施部分建设项目

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已完成了包括最新年度覆盖全广州市域的矢量政务电子地图数据、高精度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中心城区整体三维模型数据、全市主要道路高清实景影像数据等的入库,建立以广州2000坐标系为主的统一城市时空基准。项目共编制了3个标准规范,基于云计算、时空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技术,搭建了5个子系统,成果在2018年11月完成。作为全市可共用复用系统之GIS时空平台,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将面向全市域内用户或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