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外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医院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疾病而享誉国内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集医疗、科研、预防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研究与教育中心。
医院临床医疗区(阜成门外院区)总占地面积为55 300㎡,总建筑面积为157 000㎡;预防研究区(西山园区)总占地面积为73 300㎡,总建筑面积为37 000㎡。
后勤保障概况
医院后勤保障处下设动力科、能源管理办公室、总务科、资产管理科、修缮科、膳食科、营养科等科室,以安全保障为核心,从文化建设、资产管理、能效管理、安全生产、营养膳食、综合修缮、环境绿化、物业服务等方面完成后勤专业系统建设及保障任务。
西山园区后勤保障及管理办公室下设办公室、综合运行、消防治安、饮食安全等职能,以安全运营为中心,从建章立制、消防安全、综合治安、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日常保障六个方面开展具体保障和管理工作。
2021年,医院在制度更新中强化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后勤保障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文件的要求,强化了后勤内控管理工作,完成不相容岗位框架设置,使后勤内部各项业务互相联系但又互相制约。
动力科
动力科以保障医院六大基础动力系统(水、电、气、空调、锅炉热力、污水处理)的运行为主,管辖五个班组、一个站房。
2021年度,安全供电31 550 000 kWh,安全供水320 000 m³,安全用气940 000 m³,供应热力6.5×1013J,供应液氧12 450 000t,处理污水310 000t,使用药剂80t,进行水质检测700余次,日常巡查(包括周检查、月检查、隐患排查等)1万余次,经相关部门(安监局、环保局、供电局、消防局等)及院内联合安全检查约60次。
能源管理办公室
能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能源降耗管理。自2015年成立以来:通过管控,年均为医院节省300万元;通过技改,年均为医院节省401万元;获得节能财政补贴等奖励资金344.3万元;助力医院被评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总务科
总务科负责医疗和生活垃圾管理、环境绿化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管辖一个班组——司机班。该科室实现了新大楼使用5年后崭新如初的目标; 年均转接电话43万次;年均安全行驶9万公里;完成心脏移植转运170次;年均载客乘梯505万人次;年均消杀防护42次;年均分拣可回收垃圾99t,节约成本28.4万元;选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年均节省清运成本5万元;年均清运医疗垃圾579t、生活垃圾1194t;实施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资产管理科
资产管理科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档案管理。
修缮科
修缮科负责建筑以及动力管线等设施设备的综合维修与改造,管辖一个班组——综合维修班,每年约接到报修2.7万单,回访满意率达99.8%。
膳食科
膳食科负责职工健康膳食管理。2019年6月25日新职工食堂开业,使用面积为1700㎡(扩容近80%),年均供餐88万人次,为手术室、恢复室、介入导管室等重点医疗科室送餐50万份。
按照“以健康为中心”的定位:取消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和转基因食用油;减少油炸食品,减少油、盐使用量,采用“大厂、大牌、小包装”调制品;推出“阜外八件”“阜外月饼”等特色食品;响应光盘行动,实施小份制;以四季为节点,推出四大菜系(江浙、粤、西北、东北)。
在食堂安全管理方面,规范留样流程,完善菜品溯源的基础数据,实现食堂留样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大提高团体用餐的食品安全性。
营养科
营养科负责住院患者健康膳食管理,配合临床实施饮食干预及宣教。该科室为住院患者年均供餐97万人次,住院患者就餐率达到98%,满意度达到88.3%;注重基础营养膳食宣教,年均覆盖38个病房;治疗饮食就餐人数达到6571人;参与会诊232人次、营养筛查622人次、营养咨询482人次;借助中国心脏大会以及相关媒体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活动。
西山园区后勤保障及管理办公室
西山园区后勤保障及管理办公室负责西山园区安全生产保障、消防安全保障、综合治安管理、综合维修管理、保洁管理、膳食管理。
借助区域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北京地区医院后勤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12月1日印发了文件,面向全市三甲医院公开遴选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医院积极响应,经过初审、复审和答辩,于2017年3月被确定为第一届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在任期内,医院通过实操培训、会议交流、标准制定、评估诊断、督导检查等方式,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行业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后勤管理流程优化咨询;外包单位服务能力评估;运维突发事故诊断分析;重点工程项目可研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截至任期结束,医院已与全市106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质控联络,为后续后勤质控督导工作的全面延伸和专家优势资源的下沉奠定了基础。
密切关注形势,做好疫情防控
后勤保障处持续深入贯彻北京市及我院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全面从严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做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加强宣传引导、学习培训。
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在48小时内建成了两个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的筛查诊室,平面布局、施工质量、设备设施均达到了使用要求并迅速投入使用。
在5小时内完成了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的场地搭建;完成了核酸筛查检验室室内净化装置的安装;完成接送志愿者及物资配送任务200余次;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要求,为返京学生提供24小时用车保障。
通过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印发了《医院后勤相关专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制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方案》;联合院感及疾病预防控制处、护理部制定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环境清洁消毒建议》;制定了《特殊时期保洁、空调、电梯工作措施与操作流程》。
保障医院保洁消毒、新风通风、医疗废物处置、污水排放、膳食供应等事项的疫情防控安全,确保疫情防控全覆盖。2021年度对重点公共区域用过氧乙酸消毒4347次;对筛查室、门诊公共区域擦拭消毒4091次;对52部电梯按钮、轿厢和地面消毒30.62万次;更换电梯按钮膜7.53万次;清理空调排风口10.78万次;对食堂职工宿舍、餐厅、操作间、库房、餐车及原材料外包装等消毒1404次;定期对粗加工间、冷链食品包装及库房等食堂重点区域进行核酸采样;疫情期间实行“一人一桌”分餐制,并提供多种套餐,进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疫情期间,为减少职工外出频次、缓解职工不安心理,紧急设立了职工超市,保障了职工日常基本采购需求。
2022年上半年,对后勤部门的1000余人(含外包单位人员)加强防疫管控,从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重点岗位人员流动、强化学习培训、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加强保洁消毒和食品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防疫管理,持续强化“保、食、洁”等重点环节防控措施。
为落实《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的要求,对1号楼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通过强化工艺控制和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该项目已于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改善设施条件,服务医护人员
西山园区的设施调整与改造
为了建设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心血管病医疗及预防、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努力实现由单纯性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变,医院启动了西山园区C座实验室改造项目。该项目有待深化设计的实验室约为500平方米,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需求,计划将其改造为“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实验室”。该项目已开工,预计在今年完工、年内投入使用。
按照《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用房及家具配置管理办法》,启动西山园区办公室规划、调整工作,旨在有效统筹办公空间的高效使用,为西山园区二期业务单元入驻做好准备,创造匹配中心、医院定位的办公环境。同时根据建筑内的业务内容,遵循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会议室统一使用的原则,调整功能分区并启动改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结合中心、医院“十四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为实现房屋统筹管理、完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空间利用率,以及配合西山园区二期建设项目、达到园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夯实安全设施基础,启动西山园区A、B、C座建筑地下室改造项目,将其改造成一个集办公、实验、会议、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区,为职工、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该项目分阶段、分区进行,C座建筑地下室改造已开工,A、B座建筑地下室改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启动西山园区室外景观步道项目。在修建过程中,山体生态环境未受到破坏,并得到一定的修复和提升。现该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职工、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同时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职工就餐条件及体验
医院一直非常重视职工的就餐保障工作,医院工作会议多次指出要“创造更优美的就餐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就餐质量”“让职工吃得方便、吃得放心、吃得满意”“结合医院专长,在给职工创造舒适就餐环境的同时,更要让职工吃得健康”。
2019年6月,医院新职工食堂正式开业,由原来的800 ㎡的地下餐厅扩大为1700 ㎡的阳光餐厅,食堂就餐人员容纳量增加了80%,日均就餐人数近3800人,并为手术室、恢复室、介入导管室等重点医疗科室送餐(共9处)。
为了方便职工用餐,医院研发了智能结算系统:芯片餐具自助结算,平均结算时间为2 s/单,缩短了排队时间,避免结算差错,同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通过智慧物联系统,能够看到此次就餐的营养摄取信息;具备在线订餐、余额充值、无卡支付、消费查询、营养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功能。
为了保证环境整洁、提高管理效率,新职工食堂采用了旋转式餐盘自动传送回收机、低温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器(24小时内可高效分解98%的厨余垃圾,全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先进设备,在减少人员成本、运输成本、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另外,公开食堂后厨和操作间加工情况,真正做到“明厨亮灶”。
建设多功能闲阅空间
为了丰富医院职工的生活、为其提供放松身心的良好条件,医院开展了市场调研与职工问卷调查,在没有可参考的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开展了近3个月的方案论证,历时1年半完成了咖啡阅读区建设。落实院领导提出的“打造书香阜外、厚植人文情怀”的文化理念,在M层会议厅区域建设了开放医师阅读区。
改进后勤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顺应医院和社会发展趋势,以新大楼正式开业为契机,于2014年推进医院后勤改革工作,对后勤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一步将后勤服务向市场开放(部分基础设施运维、保洁、司梯等),引入优质社会资源。
按照“十四五”期间中心和医院的发展定位,建设后勤安全监管平台。此平台基于BIM技术,以能耗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一站式服务等多个模块作为应用重点,可实现设备全面优化管控、数据智能化分析展示、信息数字化精细管理、支出成本精准定位、长效监管等功能。目前平台所有硬件安装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软件功能开发和调试,预计今年年底正式上线运行。
6月16日在院内广场举行了“2022年节能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岗位安全等注意事项,普及节能降耗、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知识。
每年在五一劳动节前,联合医院工会组织工勤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素质和能力。
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本部院区、西山园区互查机制,按照“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制度,分别由两个院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带队检查,把重点落实在“查缺”上,通过检查达到提高后勤安全保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提升就医体验,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为提高2022年春节及冬奥会期间医院用电安全,后勤保障处历时两个半月进行策划、筹备,在7天内完成3次、187个步骤的高压倒闸操作,最终在2022年1月顺利完成配电室内高压供电设备校验和安全检测等工作。
为解决1号楼通风系统问题,给广大患者和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及工作环境,同时满足国家对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启动1号楼通风系统改造项目,目前工程进度已过半,现地下一层、二层的通风质量已有明显改善,预计年底完成整体改造。同时为了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空调进行统筹管理,现已启动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预计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启动1号楼医疗中心调整改造工作,逐步提升12层~14层的整体医疗品质,现12层已完工并投入使用,13层已开工,预计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14层病房改造及屋顶绿化升级将根据计划开工。整体改造后将突出传承与国际化,融入多元文化,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
根据年度医疗重点工作计划,对照中心和医院的“十四五”医疗规划,秉持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方便患者就诊、实用性强等原则,将原健康管理中心改造为消化内镜室,现已完工,待医务处报批手续完结后投入使用。
为贯彻落实卫生健康系统防汛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要求,医院立足“强化防汛应急处置、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底线思维,进行电力设备设施防汛度夏各项筹备工作,重点针对医院应急供电、地下配电室倒灌水淹、重点部门过负荷停电等典型极端场景,开展保供保电暨防汛度夏应急演练,磨合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打通无障碍通道,达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对无障碍设施的达标要求。
牢记社会责任,保护院内外环境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医院积极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全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院内宣传,引导职工、患者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
为解决院内生活垃圾站功能分区不足、设备老化引起的噪声扰民等问题,下一步将启动硬件改造项目,同时对生活垃圾站周围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增加院内绿化面积。该项目已列入2023年财政项目,现已启动调研及方案设计工作,预计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通过不断实践与创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同时,获得了医护人员、患者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
原文作者:
魏泽元 杨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资料来源: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2022年第12期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