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这样的亲戚已经足够奇葩,但评论区算是彻底打开了无语的大门。

有个网友说,十几年没见的远房亲戚,微信都没有,某天忽然打来电话,说他儿子要上幼儿园了,看能不能把户口落在网友家(网友家刚好在学区)。

还大言不惭,说的好像是网友占了他的便宜:

“钱不会少了你们的,你们家刚好是个闺女,迟早要嫁人,生出的娃娃也会姓个外姓。

我就当我把儿子过继给你了,你们说出去也有面子。”

紧接着有人跟帖:

“我二姨,要用我家户口本,说是拿去贷款,贷出来的款可以用来还借我家的钱。”

“亲戚要买我房子,但是没给钱就要先过户,我可以继续住,但是要给亲戚房租,等房租交得够房子钱了,亲戚再用这个钱来付我房款。”

“亲戚跟我借钱,我说现在没有,他又说‘你不是刚发完工资没几天吗?你的钱都干什么用了’,我说我干什么跟你说的着吗?紧接着他又说‘那好吧,这月就这样吧,你下月发工资后不要动,我要有用’。”

“你不结婚的话,记得到时候遗嘱写你侄子的名字啊!”

……

上百条追评,大开眼界。

突然就明白了路遥写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

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02

的确,亲戚在父辈那会儿还很乡土,血缘和 地缘 合一,大家彼此依赖,真诚热络。

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一圈一圈往外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淡。

尤其是一些奇葩亲戚们的奇葩操作:

来往不多,管得倒挺多;根本不熟,装得倒挺熟。

万一再牵扯上什么利益,人性能打败一切血缘关系。

网友@生噎西瓜 说:“在奶奶生病之前,我挺喜欢家里那帮亲戚的。”

她在外地工作,平常不怎么回老家。

但每次逢年过节到家后,家里亲戚都会摆桌吃饭,一大帮人围起来,热闹,也体面。

可这种场景,在她奶奶脑出血瘫痪之后,再没出现过。

她的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到老了也没攒下什么存款,只留下一间平方,两块地。

家里的叔叔膝下两个儿子,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遗产,都得归他。

嫁出去的姑姑已经是“外人”,不配分得任何遗产。

其实算算账,农村的平房不值多少钱,可博主说:

“三家人为了争一套房子,互相诅咒对方出门就暴毙,打得头破血流,差点进了警察局。”

整理遗物的时候,身边总有亲戚盯梢,以防对方搜罗了老人家值钱的东西带走。

后来她才知道,姑姑趁人不在把奶奶手上的金戒指拿下来带走了。

而婶婶也惦记着这点金子,几次去找过。

这些家丑,闹得村里人尽皆知。

送走奶奶后,一家人不愿让村里继续看笑话,继续假装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老一辈总说“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

可见过了人性的丑陋,谁还愿意真心换真心。

在利益面前,所谓情感、血脉的羁绊,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03

之前读到过一句话, “有些亲戚,是盼你好,又怕你好。”

盼你好,是期望着你过得好了,能拉他们一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怕你好,是怕你比他们过得太好,好到他们没法从你身上搜刮点好处,又不甘心只有自己深陷贫穷。

记得之前有个上海女孩的故事。

女孩是独生女,父母在上海打拼了半辈子,如今不仅有稳定体面的工作,还攒下了三套拆迁房和一套自住房,其中有的直接写了女儿一人的名字。

一次谈心,女孩和父母说刚毕业半年,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

父母有点犯愁,但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只在聊天时随意和姨妈姨父提了一嘴。

可他们俩却藏着心思,想方设法给女孩父母支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