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稿》临习要点

文:许文远(国展获奖作者)

颜真卿被称为王羲之后最伟大的书法家。其楷书与欧、柳、赵并称史上四大家,行书《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列书法史。有学者以为如果从书法技法的丰富性上来讲,《祭侄稿》完全可能高居第一,因此称颜氏行书为“稿书天下第一”。

当然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今天就是想谈一下自己在学习颜体行书,尤其是临写《祭侄稿》方面的几点体会,以期对同学者有一点启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临出帖子本来的效果,就需要尽可能恢复当时作者在书写时的一些基础条件,包括能影响作品效果的一切,其中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应该就是纸、笔、墨等。

因此,临习《祭侄稿》我们就要深入体会颜真卿书写时的情绪变化,以及由此带到字帖上的反应。同时,在书写材料上,笔者认为临习《祭侄稿》应该用粗纸、秃笔,用墨最好是残墨,否则难以呈现原作的效果。

《祭侄稿》由于是草稿,作者在书写时一边遣词造句,一面下笔行文,情绪随时处于波动之中。因此,字形变化大,涂抹比较多,如果不认真阅读,反复研究,很难弄清楚细节问题,如针对每个字的行笔路径,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下笔就会犹豫,甚至是错误。

《祭侄稿》篇幅不长但字体、字形变化丰富,可以说楷、行、草都不同形式的存在。三种字体用笔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不区别对待分别下功夫,笼统临摹很可能顾此失彼把握不好。

有人说,颜真卿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真谛。别的不说,《祭侄稿》作为一篇在情绪极度激动,行文思绪飞扬,书写不计工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其字组的运用十分合理、娴熟,字内空间的处理矛盾而又统一,用笔沉稳厚重,都充分体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高超。

若仔细观察字内空间结构的细节,便可见细微变化之精妙。字组、字势、结构的处理上精妙之处比比皆是。仔细读来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篇幅所限在此不做详细评述。

《祭侄稿》是标准的以势取胜的作品,可以说气势逼人。如果不在之前几点上做足功课,做到对字帖大大小小各方面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而是在临习时亦步亦趋,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一定体现不出字帖的精髓,作品也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颜真卿传世的字帖很多。楷书不说,行书帖比较精彩的就有“三稿”、《裴将军诗》、《刘中使帖》等。特别是《争座位》和《裴将军诗》与《祭侄稿》并称颜体行书三宝,可借鉴学习挖掘之处甚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对比参照,在更大的视野里认识颜真卿行书的特点与魅力,临写之时便可以穿插使用,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颜真卿的行书不拘泥于前人之窠臼,大胆创新,开宗立派,以至不朽。直至今日,在应对大展厅装置效果和现代画面构成等方面借鉴意义非常明显。简单地说,他的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画面动感十足,块面关系处理十分精彩,线条充满弹性与张力,非常现代。

在创作中,要把颜体行书的规律性特点充分表现,就一定要突出大小、轻重、开合,以及块面与线条的矛盾统一关系,同时可以借鉴“二王”一系书法的风格特点,加上自己的理解,力争创作出既有颜味,又有个人想法的作品。

因此,颜真卿行书如巍峨高峰耸立千年,高山仰止,我辈唯有努力攀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2020-10-08 阅读 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