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27年,2019年50岁肿瘤专家因癌离世,他留下悔恨,要引以为戒
2019年3月27日,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副院长王磊教授为拿回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无限荣誉。
很多人也难以想象,这位抗癌斗士,在一年前已经被笼罩在癌症的阴影下,百分之八十的胰腺和脾脏都被摘除,只能依靠输液来维持营养。
以至于,在领奖的前一天,他还在接受吸氧的抢救。
而他所患上的,是“癌中之王”胰腺癌,这令人震惊的结果,却并没有阻碍王磊的工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依旧还在出诊、科研、参加课题讨论。
王磊医生的传奇人生
王磊之所以会选择当上一名医生,跟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的外祖父和父母都是河南一个县城很有名望的医生,对于那些患者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困难甚至是生离死别,王磊也从小就耳濡目染。
由于父母平日里工作比较繁忙,王磊也经常出现在手术室附近,当年父母为了方便工作,干脆将家搬到了距离手术室很近的的地方,这也无意中使得王磊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1987年,王磊参加了高考并报送志愿,选择跟随父亲的脚步报考了郑州大学,原本是要读临床医学,可是却被调剂到了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国外的“香饽饽”行业,并且特别挣钱,王磊在了解到这些以后依然不满意,他觉得学口腔“不够灵活”,因为这个选择很难去帮助病人解决生死攸关的疾病,他内心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想要重新换一个专业。
1992年,王磊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且按照专业被分配到了郑州口腔医院。
这一次,他选择了放弃,郑州的高薪没有让他心动,他反而回到了父亲所工作的医院,当了一名普通的普外科医生,并且在20岁出头的年纪拿起了手术刀。
因为年龄小技术好,王磊在当地也很快出名了,被称为“小王一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不断向前狂奔,很多人怀揣着梦想南下,王磊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南下了,
1996年,他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硕士,而他的导师,便是中山六院的首任院长汪健平。
为了更加详尽的了解医学知识,硕士毕业之后他则再度上了博士。
想要治好病,就要更加精密,因此他研究的是比细胞更加微小的分子世界。
2001年,他赶赴世界顶尖肿瘤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那里从事消化道肿瘤领域的研究。
不过,当时中美之间的医疗现代化差距还是比较大了,刚刚来到美国的王磊也傻眼了,摆在面前的各种精密仪器他几乎都没有见过,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使用。
为了弥补差距,他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而且就算是美国的一些重大节日,身边的人都早早去休息了,他依旧待在实验室中,一直到很晚才会离开。
当时,王磊的妻子也陪他去了美国,希望能够好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王磊是个“不着家”的人,在美国的日子里,妻子几乎见不到丈夫,他早早就出门了,晚上,通常是妻子已经睡着之后王磊才会回家,然后倒头就睡下了,有一次,邻居还问王磊的妻子:“你的老公,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
在王磊妻子的回忆中,她认为丈夫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类型,只是很刻苦,所以要付出更多。
在美国,王磊的第二个孩子正好出生了,当初为了去美国求学,两口子借了不少钱,现在孩子出生,一个家庭所需要的开销也就更大了,那段日子,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辛苦。
为了省钱也为了不耽误时间,三年半的时间里王磊从来没有回国。
2007年,位于天河区员村的广州第六人民医院移交到了中山大学,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定位是肠胃肛门医院,62人的精英团队加盟,不过工资却打了折扣,成为了“开荒者”,王磊也没有什么犹豫,选择跟随导师进入了这家医院。
当时这家医院还是二级医院,住院楼是在九十年代建造的,可其他的楼房都来自于七八十年代,和大医院比起来,条件还是差了很远。
王磊的妻子说:“在别人的眼里,学成归来的医生竟然会选择这家医院,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对于这批医生来说,他们的路则更像是创业,那时的王磊常常以乐观的心态鼓励着同事们,可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医院中拿不出手的科研成绩、新大楼也没有建造等一系列的问题,让王磊经常吃不好也睡不好。
还好,在2009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广州市内最大的医疗大楼封顶,完成速度之快也出乎人的意料,在王磊的提议下,医院内还为员工准备了咖啡厅和健身房。
到了2011年,王磊便以杰出的成绩升任为副院长,先后管理起科研、教学、临床、后勤等多项工作,每项工作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从早上7点去医院到晚上10点回家,王磊几乎没有周末,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医院里。
2016年,中山医院成为三甲医院,而且胃肠肛门科也登上了国内的领军位置。
能有这样的成绩,王磊是立了大功的,可他却经常说自己不是当领导的料,每次在招聘的时候,只要觉得人还合适,二话不说就直接招进来了,也不绕弯子,他觉得做医疗以外的事情都没必要那么累。
而且,给他当学生,从来得不到什么便利,他们说:“王老师不偏不倚,非常正直,他说话也直来直去。”
从周一到周五,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王磊几乎一直都在手术台上,而且他觉得只要自己在手术台上,就不会觉得累。
周末偶尔休息一下,王磊也会返回到家中,可是在家中待了半个多小时,他又会感觉到不安,马上就要回到医院当中去。
孩子也不太理解父亲为什么会总想着往医院跑,对此,妻子只是解释道:“你的爸爸已经走火入魔了,拉不回来。”
如今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马腾辉是王磊的学生之一,他的能力,也是跟随王磊在手术中培养的,在手术的过程中,王磊会经常给他讲解:一定要注意,这里是输尿管,还有,不要伤到括约肌。
因为见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他的危机感特别强,20多年的时间里,他格外注重术后总结,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想要患者保存更多的生理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比如,在诊疗的过程中,他经常发现一些肠癌患者肿瘤被根治以后,因为肠管放射性损伤依旧是饱受煎熬,直肠肛门也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他和汪健平的团队不断探索,成功建立起一套“单纯全量化疗”,这是一套治疗直肠癌的新方案,为直肠癌治疗打开了全新篇章。
王磊最为满意的,其实是他所开创的新手术方式:天河术。
当时,王磊在治疗方案中发现,放射性肠炎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相关,他也成功捕捉到了其中的灵感,开创扩大切除手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这项研究成功,也最终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在美国,一般新式的手术通常会以人名命名,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手术方式会加上王磊的名字,可王磊始终秉持着低调的原则,想要以地名命名,考虑到六院在天河区,于是,这种手术方式便以“天河术”被命名了。
抗癌斗士,最终倒在抗癌的道路上
一切变化,源于2018年3月。
中旬的一天,王磊参加了单位的体检,检查结果令人非常震惊:胰腺癌晚期,并发生了肝部转移。
胰腺癌对于王磊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这种疾病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发展迅速再加上死亡率特别高,令人闻风丧胆。
王磊很清楚这次遭遇,得知结果后,他返回了家中,握住妻子的手,盯着天花板,思考着一个问题:仅仅49岁的年纪,死神就要将他从手术台边拉走?
很快,他也化悲痛为力量,想要赌一把。
他主动参与到手术方案的讨论中,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比较激进的手术方案。
2018年4月1日,王磊接受了手术,并且切除掉了脾脏和80%的胰腺,还有一部分胃和肠道附近的大部分神经。
在术后,王磊对身边人说:“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紧接着,就是煎熬的化疗过程,他的头发几乎全部掉光,当时也有不少医生悲观的认为,王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要和病魔战斗了。
结果,当年6月5日,他就登上了ASCO大会的讲台,为了能做好这次报告,他提前在床上休息了10个小时的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在积蓄力量。
由于已经不能正常进食,他超过八成的营养都得依靠输液来维持,原本高大的身体也渐渐变得瘦弱不堪,可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在接下里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的门诊、讲课和学术会议也从来没有断过,每周三会举行一次课题讨论会,只要是身体还允许,他绝对不会缺席。
手术台上,他也会尽量去主动操作,实在不行,就站在一旁给其他医生提供指导。
2019年,是他从事医生行业的第27个年头。
他说从来没有想过会得这种疾病,可是得了之后就没得选了,他只能选择过好每一天。
在这个阶段,王磊能够安慰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去工作,这些工作也经常让他感觉到生命依旧丰盈。
他也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总要把国家和家庭放在最前面的位置上,现在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工作,看看还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些什么。”
他是胃肠肛门专科在国内最有“话事权”的医生之一,牵头制定了多项疾病的手术规范操作指南,他苦心培育出的医院,床位已经从40多张增加到700多张。
面对身患重病的丈夫,妻子表现出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她说:“他只是做了这个时代他该做的事情而已。”
截至2019年,他已经培养出了研究生16人、博士生11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在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在世界知名期刊上,5年之内他都至少发表了100篇论文,其中还有30多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在相对冷门的领域,他一待就是十多年。
王磊说:“如果一帆风顺,会一直为医院服务,让事业走得更远,可是,现在,却更多考虑家庭和亲情。”
王磊也认为他是一个“失职”的丈夫和父亲,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王磊还是穿上了西装和家人们拍摄照片,妻子将他的脸摆过来对准镜头,眼泪在眼眶打转,她说:“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乖过。”
在2019年上半年,王磊说他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研究的课题能尽早出结果,二是希望身体好转,能够和妻子孩子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
虽然从他的话语中,也听出了悔恨的味道,可对于这位尽心尽责的医生来说,如果让他重新选择,难道他真的会多在家里休息休息吗?
可是,如此年轻的医生患病,也给人留下了启示:身体不是机器,是需要劳逸结合的,长时间加重的负担,只会越来越让身体达到极限。
在后来的采访中,王磊还乐观地说:“过去二十多年身体没有拖过后退,一直精力充沛地去工作,人生就像是一趟旅行,早晚都要踏上这趟列车。”
对他来说,他更觉得只是早一点下了车而已,可是对于亲情的不舍,也会让他非常难过。
2019年6月23日20点40分,王磊因胰腺癌而逝世,享年50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银河园白云厅举行。
可想到“天河术”,同事们依旧能够想到王磊医生的音容笑貌。
2021年,王磊的妻子依旧带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紧张,她还要处理好家中的所有事情,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想着过去的事情了。
在她的眼里,丈夫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所以她也不会去怪丈夫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努力学习,也是为了能够和父亲一样为社会多做贡献,他幼年时曾“怪罪”过父亲,可随着他慢慢长大,也理解了当时父亲的选择。
治癌27年,这位将时间永远定格在50岁的肿瘤专家却因为癌症过世,他留下的悔恨,让所有人都引以为戒。
“抗癌医者”王磊:生命最后一刻,他仍在惦记患者 央广网
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副院长王磊身患晚期胰腺癌仍坚守临床和科研一线 南方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