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伦敦科技城崛起 —— 科技创新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提到伦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这个传统的国际城市背后正通过科技创新转型,逐步成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
一、东伦敦科技城崛起经历
东伦敦科技城是位于伦敦东区的集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群聚的中心。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有超过1600家公司进驻以东伦敦为中心的科技城。在这个没有边界的高科技和创意新聚落,原本几乎被遗弃的重工业贫民区,已经焕然一新,成为美国硅谷之外的又一个国际科技创业中心。伦敦科技城不但吸引了谷歌、脸书、英特尔、思科等科技企业的青睐,也吸引了科技巨头设立伦敦科技城投资机构。
图1 东伦敦科技城“硅环岛”地区
1、“迷你硅谷”崛起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金融区东北部、靠近其貌不扬的老街(Old Street)路口的肖尔迪奇区(Shoreditch)。在金融危机前后一大批新兴互联网公司在该地区涌现,而伴随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积聚此地,这个由诸多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自发成长起来的“硅环岛”(Silicon Roundabout),被英国政府树立为成功城市创新集群的典范。
这个被称为伦敦“迷你硅谷”的地区增长迅猛,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期仍保持不错的发展速度。不过在初期发展阶段,它并未得到政府支持,也没有同大学建立直接联系。“硅环岛”最初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高密度科技产业园。2008年,那里只有30家科技企业;到2010年1月,科技创新企业达到85家。在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现在其中心投资区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2、东伦敦科技城升级
为了协助让原有的产业集群更具规模,2010年政府颁布了一项支持“迷你硅谷”发展的计划,将包括奥林匹克公园在内的东伦敦建造成高科技产业中心,命名为“东伦敦科技城”。政府投入了4亿英镑支持科技城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并确保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空间用作孵化区。思科、英特尔、亚马逊、Twitter、高通、脸书、谷歌等大型公司也开始进驻,巴克莱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再次开展针对创业企业的特殊融资服务。仅2011年,就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将总部设于科技城。东伦敦科技城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成长最快的科技枢纽。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东伦敦科技城,是一个集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群聚的中心。吸引企业的原因,除了其策略性位置、尖端数字与创意设施及充满蓬勃朝气的文化外,更有邻近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等四所顶尖大学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而该科技城更因邻近伦敦奥运园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根据2015年欧洲数字城市指数(digitalcityindex.eu),伦敦在支持科创的排名中高居榜首;在Compass发布的全球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分析中,伦敦也以其科创企业数量、生态系统价值以及企业退出价值数据,成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Tech city的数据显示,硅环岛附近的高科技公司密度已达到了3328家/每平方公里,人才密度全球第一。随着海量的国际高科技公司不断入驻,硅环岛在国际科技界名声大噪,被誉为“欧洲的科技硅谷”。
二、东伦敦科技城成功的核心关键
伦敦东部地区在发展初期外部环境整体低迷、内部创新资源缺乏,其利用城市更新的重要契机,发挥地理交通优势,无缝对接欧洲人才与市场,共享大伦敦资源与配套,成功推动城市转型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要素。
1、发挥政府部门重要作用
政府总体规划地区发展。东伦敦地区经历多位英国首相的谋划和伦敦市政府推动。1997年,伦敦提出打造“创意之城”,伦敦东区通过吸引文创艺术青年实现文创复兴。为进一步推动东伦敦地区经济复苏,2010年,英国前任首相卡梅伦提出“用创新产业带动创意产业”,并启动了“东伦敦科技城项目”,把硅环岛向东扩展到斯特拉福德奥林匹克公园的区域,形成高技术产业中心。
除了整体计划布局,政府还推出各项政策:2012年,发布创业企业家签证(EntrepreneurVisa)吸引企业家落户伦敦,创业贷款计划(Startup Loan Scheme)直接注入资金扶持初创企业的成立;2013年,颁布专利盒政策(PatentBox Scheme)将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所得利润的企业所得税降低10%以鼓励创新;开放数据库资源,支持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同时修改了IPO规则,进一步支持进入到成熟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伦敦市政府还出面设立“伦敦技术大使团队”,由市长亲自挂帅在引进科技龙头企业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2、有效利用市场资源
借助地缘优势,接触欧洲市场。在伦敦的科创企业,受惠于欧盟内的自由流通制度,可以快速将产品或服务推向整个欧洲大陆(该条件目前受英国脱欧可能会有负面影响),同时利用伦敦国际大都市的便利近距离接触庞大的应用市场。
借助文化地理环境,面向国际市场。利用英语环境和位于世界中心的时区,伦敦的地理位置便利了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商务交流。东伦敦科技转型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市场,通过人才和市场定位的国际化,结合伦敦作为世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更好发挥城市国际化人才资源集聚和国际化人才溢出的优势,将伦敦科技创新推向全世界。
借助国际金融市场资源,吸引创业企业落地发展。东伦敦科技城利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和市场规模效应,为创业企业提供丰富的资金和融资工具,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从风险投资角度看,伦敦是欧洲最大的风险投资集聚地。
3、传统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
传统行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支撑,新兴科技产品和服务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形成特色创新产业。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庞大市场和众多金融机构,通过东伦敦科技城的复兴吸引众多初创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伦敦,推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在金融业基础上叠加科技创新,产生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和项目,如信用贷款(Funding Circle)、转账换汇(Azimo)、移动支付(PowaTechnologies)等金融科技各方向都在快速衍生,甚至有成熟的独角兽企业(Transferwise等)。同时,伦敦时尚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时尚文化所奠定的市场需求也为时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温床,ASOS、FarFetch都已是目前市值过百万美元、业务全球化的伦敦科创企业。
除了与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伦敦科技产业在个别领域独树一帜。东伦敦科技城利用本地名牌高校云集,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突出,如2014年Google收购Deepmind,2016年Microsoft收购Swiftkey,这些创业企业都是伦敦人工智能行业里的佼佼者。这与伦敦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剑桥、牛津在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创新研究紧密关联。在可穿戴技术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甚至金融科技领域的突破,这都让人们对伦敦科技创新发展多了一份寄予和期望。
4、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建设对于东伦敦科技城开发也至关重要。2010年,伦敦市政府投入4亿英镑发展东伦敦科技城。其中,政府投资5000万英镑建造欧洲最大的民用设施中心,为新兴科技公司提供礼堂、会议厅、实验室以及工作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聚集于此,东区逐渐成为伦敦新的经济中心和最具活力的初创企业社区。
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市区与机场。通过轨道交通建设,科技城核心区硅环岛能够快速抵达伦敦金融城等重要区域,也能抵达金丝雀码头与其他市中心重要区域。伦敦市政重金规划的纵贯伦敦的大型城铁Crossrail1和Crossrail2都从“硅环岛”附近穿过,2018年跨城高铁运行,在皇家码头、金丝雀码头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分别设有车站,为广大上班族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东伦敦毗邻伦敦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利物浦火车站,提供覆盖东英格兰地区的通勤列车服务,还设有去往斯坦斯特德国际机场的机场快线。
5、吸引国际人才队伍
东伦敦科技城在人才集聚方面更加突出国际化。一方面得益于欧盟人才自由流通政策,伦敦积攒了大量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在鼓励创业的同时也给出了不少签证政策上的扶助,如欢迎科技人才来英国就业的杰出人才移民签证(Exceptional Talent Visa),使伦敦外来人才移民手续受理的时间要比欧洲平均短20%。英国政府还颁布企业家签证吸引创业人才。
伦敦科技创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多达150万,从产品的技术开发到商业运营,外籍雇员比例高达53%。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科技人才选择到经济发展状况更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就业,导致欧洲内部的科技人才流动。而在伦敦本地国际知名高校培育的科技人才和国外科技人才流入的双重影响下,伦敦成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巨大人才蓄水池,科技创新企业在这里更容易找到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
6、成立独立运作组织
东伦敦科技城有设立科技城工作组织。在2010年东部硅谷设想提出的同时,卡梅伦也在东伦敦肖尔迪奇地区同期成立了支持科创产业的政府外组织“科技城”(Tech City UK),为以伦敦为首的相关英国城市里的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创造有利的辅助条件。科技城工作重心在项目和政策两个方面:一方面启动与科创企业相关的项目方案,如Future Fifty(旨在从政策、平台、资金等方面支持入选英国B轮以上发展最快的50家科创企业的项目),DigitalBusiness Academy(与高校联合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在线的创业培训课程的项目)以及Tech Nation(英国科技产业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政策推动研发税务优惠(R&DTax Credit)等实现,这也是Google等科技巨头纷纷将研究项目搬来伦敦的重要诱因。
7、培育独特创新环境
东伦敦创业圈子推动创新生态成熟。科技创新创业生态,除了以解决办公空间和培育创业企业的联合办公和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当地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培育。随着创业文化的兴起,以老街为中心的“硅环路”逐渐成为伦敦科技创业的起点,从老街到斯特拉福(Stratford)的东伦敦地区,遍布共享工作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高频次的创业论坛、活动聚会。丰富的创业活动为伦敦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充沛的交流和社交活动。创业者在聚会中找到合伙人,投资者也在是这样的场合下发现投资项目,它为创投业的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人脉搭建的平台,而一个创业圈的发展不仅来自于这个平台提供的各种元素,更是整个圈子内开放式思维所营造的融通的生态环境。
三、东伦敦科技城的未来挑战
尽管伦敦在城市转型科技城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所有大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都面临类似挑战,梳理发展挑战对寻找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创新创业成本高
大都市创业成本高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难题。创新成创业成本高主要集中在房租高、人员薪酬高、科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竞争性关系。以伦敦为例,将其与同为欧洲重要城市柏林比,其房租差异巨大,在柏林中心城区单套房屋月租一般为400欧,在伦敦只能在四区以外(郊区)与他人合租一个卧室;伦敦科创行业平均年薪为77508美元,而柏林为63000美元,且程序员平均工资远高于平均值。另外,大都市都面临科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竞争问题,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金融业发达、资本市场开放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极好的融资环境,但同时资本营利性要求和其他产业高回报性对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何平衡科技企业发展时间长、风险高、资本回报要求高一直是城市创新的重要议题。
2、原生公司逐步被收购
东伦敦转型初期借助了科技巨头的力量,东伦敦将谷歌、脸书、思科、因特尔等科技公司引导在东伦敦硅环附近,在本地设立欧洲总部或地区办事处,形成科技创新环境,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业集聚。该做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转变当地科技创新环境,但缺乏原生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最终会影响到未来当地科技创新发展。与纽约面临一样的情况是,当地科技创新公司不断涌现,即便培养了不少上市的科技公司,最终还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没有话语权的企业。开发AlphaGo的DeepMind公司作为伦敦原生公司最终还是被谷歌收购。这可以认为是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巨头夹击下呈现的态势,但对于以培育多样性、创造性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为目标的城市以及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打击性。
3、创新生态成熟周期长
创新生态作为目前科技创新城市的标志正在被人们不断模仿和提及,但是要培育创新生态,使之从硬件设施、专业服务、风险资本、创业人员到整个创新创业圈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而这对于许多城市规划者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伦敦的城市创新生态基本构建完成,一般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衡量创新生态发展,国内外多会考量城市地区是否有孵化器、加速器等针对创新创业的办公空间,同时还会考虑风险资本对创业人员的关注,更有甚者如国内会考虑科技园对城市科技创新的溢出。总体而言,基础设施容易建,资本和专业服务可以导入,科技园可以定点建设,但是问题在于如何从设施建设、资本导入和服务引进向创新生态圈的构建完善到自我演化都需要时间的慢慢演化。纽约用了10-15年来培育创新环境,伦敦用了10年左右来更新科技创新理念,对于国内各个城市来说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培育创新生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思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