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

第十二章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

本章作为艺术门类论的结语其主要意义在于从宏观上将艺术从其表现的精神性上进行总结,艺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发展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拿 民族艺术 来说,所谓民族艺术就是以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而这种民族性就变成艺术的特殊性即个性。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民族艺术的标准或重点并不在于其反映的内容是不是有民族特征,而是在于其是否表达了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才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与灵魂。

十二木卡姆

一、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根本上说艺术的民族性根源来自于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以古埃及与古希腊为例来说,古埃及是以 农业生产 为主要的生活内容,影响到古埃及人的精神则是对于神明的 崇拜 ,虔诚地像神祈祷才能够风调雨顺,加之农业生产需要的是太阳,有了阳光万物才能生长,所以他们的神话体系里太阳神是主神,也就是“拉”,而他们修建金字塔的意义也在于可以接收到第一缕阳光的照耀。而古希腊则是以 航海与商业 为生活内容的,这样的生活造就了古希腊人勇于与自然抗衡斗争的精神,于是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讴歌人与自然的斗争,比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之王》都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作品。

太阳神
奥拉孔

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千差万别,而这种差别则造成了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同样是奴隶制社会,古埃及有金字塔,古希腊有帕提农神庙,中国有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同样是封建社会,欧洲有哥特教堂,中国有皇家园林。同在近代,欧洲有毕加索的立体画,有贝多芬的交响乐,有凯旋门,而中国有齐白石的花鸟鱼虫,有刘天华的《百鸟朝凤》,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正是因为民族艺术的多元性才构成了世界艺术的丰富多彩,这就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中华民族艺术的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的艺术自古以来就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推崇与喜爱。继往开来,中华民族的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对艺术家来说根植于民族精神的民族特色就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无论是现代作家赵树理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所创作的反应农村社会生活矛盾斗争的小说,还是漫画家华君武以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的中国式漫画,都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强大的现实作用。

毛主席在1956年《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提到:“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性,但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一课数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仔细一看,每一片叶子又有所不同。有共性,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作曲、歌唱、舞蹈都应该这样”。艺术的创作只有扎根于民族肥沃的土壤,才能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才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四、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首先是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像中国,各个民族的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次是指中华民族的艺术与其他国家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再次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的影响。

1、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必要性

各民族艺术因其个性而充满差异,因其共性而又有融合的可能。发展本民族艺术,保持民族艺术的生命力,让本民族艺术立于世界之林,只有在相互学习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为本民族的艺术注入活力,焕发生机,这是历史的必然。

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不能对自己的艺术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不能无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但吸取其他民族艺术的初衷不是消除本民族艺术的特性,而是更加彰显本民族的艺术,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失去本民族艺术的特色,全世界艺术都趋向同一,这不仅是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的悲哀。

2、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相互影响的历史依据存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不同,而植根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说它是现实的,则是因为现实中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使得艺术相互影响也拥有了可能性。 首先 ,基于艺术的共性,使得艺术的相互影响有了发展的土壤。实际上不同民族在其生产、生活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社会形态与意识也具有许多共性,而这种相互影响也分为对等与不对等,比如20世纪初的俄国艺术曾广泛影响我国的艺术发展,但中国的艺术发展却未能大面积影响俄国艺术的发展,再比如西方现代派艺术收到很多中国艺术的影响,同样也给予中国艺术以发展的空间。 其次 ,民族与民族间的交流活动,为艺术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可能性。大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多批留学生,因为当时的唐朝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随着留学生的回国,从中国带回去非常多有关中国艺术文化的书籍、艺术品、思想。同样中国也从西方国家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吸纳回诸多西方的艺术思想,早一批艺术大家基本都有留学经历,像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等。

3、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内容的相互影响

某一民族艺术在思想上的进步性是可以影响到其他民族艺术的发展与革新,如19世纪末走向世界艺术前列的俄国艺术,自由、科学、民族、理性的思想与精神对中国的影响极大,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便是收到这样思想的影响,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艺团体,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对封建腐朽迷信思想给予猛烈的抨击。

第二、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而在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中,也会对本民族的艺术在形式上产生变革的助推力,比如话剧本是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它的传入为国内的文学表现形式产生了新的刺激,诞生了中国话剧,如《雷雨》、《日出》等。

《雷雨》

第三、艺术思潮、流派、创作方法的相互影响

我们以艺术思潮为例,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掀起的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交流,而中国当代艺术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格局,展现出的技法上的不拘一格和个性化,就是收到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

4、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方式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东西方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东西方民族因其民族地域、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必然会产生艺术间的相互影响。如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的产生与发展便是与日本的浮世绘的深远影响密切相关,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形成受益于日本浮世绘对线条与色彩的理解。

神奈川冲 浪里

(2)中外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自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来,就对中华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艺术相互融合的体现。

敦煌莫高窟

(3)中华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甚至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朝代,这就必然造成了国内多民族艺术的相互融合与发展,比如五代后唐著名画家李赞华,原名耶律倍,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其作品《东丹王出行图》便是融合了中华民族与契丹民族的民族特色的作品。

东丹王出行图

5、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便可得知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中有这一条内在的运动规律的,而这一规律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拿来 。即原封不动的把其他民族的艺术拿过去。

(2) 汲取 。保持本民族艺术主体特征不变,从其他民族艺术中抽取符合其民族特征的特色,扩充本民族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3) 融合 。将其他民族艺术中的优势与本民族艺术中的精华相互融合,从而打到发展本民族艺术的目的。

五、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辩证关系

世界艺术 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艺术,它本身也是民族艺术。只是这种民族艺术符合全人类艺术的本质属性,概括全人类艺术的共同特征,阐释全人类都共知的“ 真、善、美 ”。

1、世界艺术表现的是“人的一般本性”

“人的一般本性”在阶级社会里,是寓于阶级性当中的。在阶级社会中,人性是仅带有阶级属性的,并不带有超阶级的人性。比如,爱,具体有男女之爱、母子之爱、父女之爱、姐妹之爱、兄弟之爱、故土之爱、祖国之爱。他们即收到伦理的制约,也因伦理而趋同。所以,不管你身处于世界何地、什么性质的国家,爱都是在其共同意识中存在且相似的,那么“爱”变成了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与特征,也因此反应“爱”为主题的艺术,便有了成为世界艺术的可能,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

2、世界艺术表现的是“人类共同美”

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共商的艺术中就包含着共同美。人类的共同美在阶级中表现为阶级美,在生活中表现为生活美,在同一民族中就表现为民族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农民以劳动为美:鲜嫩红润的面色,强壮结实的体魄。而上流社会以不劳动为美:病态、娇弱、惨白的妆容。民族美则是某一民族为美的而对其他民族则不美的东西,比如荷花,在中国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但在日本荷花则是丑的表现。因此超越不同阶级的人类共同美必然存在,超越不同民族的人类共同美也必然存在,这是客观规律。

3、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联系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艺术,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中华民族的京剧、书法,同样得到西方人民的欢迎与喜欢。

(2)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区别

民族的并非一定会成为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前提就是是否揭示了“人的一般本性”,是否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只有真实的反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艺术。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