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升学季,周围很多人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我有一朋友,整天在我耳边念叨,一定要让孩子上清华附小,一定要让孩子上清华附小......把清华附小夸得那是天上有地下无。于是我开始思考,一所大学的附属学校为何会有这么强的实力?它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在我国高校系统内,以清华附小为代表的大学附属学校是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将聚焦这类学校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并结合高校有关实践动态,尝试分析高校应如何管理已经日趋膨胀的大学附校体系~

一、大学附校的特殊意义

清华附小就座落在清华大学校内,既享受清华提供的文化、资源支持,又为清华提供基础教育支持(如为教职工子女提供入学便利),是一所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学附属学校。

这里的“附属学校”,也简称附校,就是所有在正式名称中冠以大学全名的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概称。 大学附校已几乎涵盖各种类型的高校,包括传统上以教育学科见长的师范大学和以外语学科见长的外国语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及一些有知名度的理、工、农、医、艺类大学。 受益于大学为其配置的招生、教学、师资、财政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办学积累,不少大学附校也都已成为当地教学水平突出、生源质量优越、颇受家长学生欢迎的名牌学校,例如,民间俗称的北京“海淀六小强”中就有5所是大学附中,上海高中界的“四大名校”中也有3所是大学附中。 对大学而言,附校能帮助学校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并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基地,为教师提供了解基础教育、进行科研交流的渠道,同时,办学水平突出的附校还能提升大学的品牌价值,如能扩张,还能提供一些经济回报。 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引进、建设大学附校也是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有效路径,尤其是在建设新城、引导人口流动等工作中,配套建设大学附学往往还关系到有关工作的成败。类似的,大学附校也是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香饽饽。 大学附校对高校、政府和企业的意义,也构成了三方合作办学的基础。

以人大附中为代表的部分大学附校已成为各地的“超级中学”(来源:视觉中国)

二、大学附校的新潮流

本质上,大学附校的诞生,还是与当时“大学办社会”的时代背景有关,但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教育学部副教授赵健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大学附校也逐渐开始转型。

总体而言,附校经历了两次转型,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 由隶属于大学的“亲子”关系,发展出基于契约的“伙伴”关系;
  • 从单一的“亲子”模型,发展到多种模式并存。
  • 由契约关系产生的契约式大学附校,拥有上文提及的合作基础,已成为近年来大多数新增大学附校的办学模式,而且,由于基础教育并非大学的主要职责,受制于有限的办学经费,大学如要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今后可能也将占据主流。

    这类附校大多通过大学与政府合作办学而产生,也有大学授权给学校直属单位或关联单位,由后者与政府或企业合作而产生。

    实质是通过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或资金支持,由大学为合作建设的附校,提供相应的授牌、团队输入、师资培养、教学指导、校园互动等支持。

    如今,一些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对外合作办学,已形成品牌化、连锁化和规模化布局。

    例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已在全国各省区合作建设47所附属(实验)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师范大学也有类似布局。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校办企业也都在自己的产业结构中,纳入以所涉及大学冠名的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有的还已是收费高昂的民办中小学,而非上文主要关注的公办中小学。 例如,北大青鸟文教集团已在北京、嘉兴、珠海、南宁、成都等地开办冠名“北大”的中小学。

    三、高校该如何管理大学附校 ?

    这种合作办学大学附校项目一般都远离大学所在地,既无法为大学教职工提供子女入学的便利,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大学资源支持,不具备隶属式大学附校的天然优势。

    同时,随着合作办学的扩张发展,大学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单凭自身提供附属学校所需要的师资和校长资源支持,反而需要到市场上寻找人力资源,效果如何,要打个问号。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社会机构也开始盗用、冒用和违规使用知名大学品牌,建设所谓“大学附校”,以此收取高额学费谋利。面对数量繁多、校名差别不大的各种大学附校,老百姓也很难分辨,易被欺骗。

    此时,该如何保障大学附校能够继续复制原来大学附校的成功,确保大学投入其中、以冠名为主要形式的无形资产不贬值,就成了一大难题。

    面对以上困难,高校管理者需要有所行动。根据相关巡视整改通报,北大和北师大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清理整顿

    北师大选择对合作办学进行分批、分类整顿,原则上,只签署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双方合作协议,走公益办学之路,不与企业合作谋利;今后,还将定期公布合作办学清单,让民众知道哪些才是正规的北师大附校。

    而北大则直指校办企业举办的教育项目,并明确时限要求,对违规或逾期未能完成清理整顿工作的校办企业,北大还将追究企业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2.规范管理

    合作办学容易陷入“一放就乱”的困局,为严格、规范管理,北师大选择将重大事项决策权收归学校党委常委会负责,并成立相关联领导小组统筹这方面的基础教育合作;

    年底前,还将组建北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形成“管办”分离的治理体系,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也都成立了各自的基础教育集团;

    收费方面,北师大还研究制订相关收费标准,确保有章可依。

    为擦亮学校“金字招牌”,北师大发布《关于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相关事宜的公告》

    清华附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让人们为大学附校的办学水平所折服,但随着基础教育的属地化改造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学附校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及附校的办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和政府、企业合作开展的办学项目已成为主流,未来可能将进一步普及。

    但远离大学所在地的合作办学附校,能否继续赢得当地民众的欢迎,真正改善地方教育生态,仍需留待实践检验。高校作为参与方,需有所行动,确保学校品牌价值良性发展。

    通过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的有关实践来看,关键还是要在清理整顿(特别是校办企业办学)和规范管理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擦亮学校的“金字招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