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的时间轴上,2020年注定成为重要坐标。
庚子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时刻关注疫情形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习主席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紧接着,习主席对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军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密集的日程表,记录着习主席指挥战“疫”的身影,彰显着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见证着人民在领袖心中的千钧之重。
5月26日,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全军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统帅的号令,胜利的方向。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号令,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突出贡献。
军令如山、驰援武汉,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诠释绝对忠诚的不变军魂
疫情紧迫,武汉告急!
中央军委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建立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防控、科学处置”的原则,对军队防控疫情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军令如山,驰援武汉。闻令而动,冲锋在前。
除夕之夜,由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450名军队医务人员告别家人,乘坐军机奔赴武汉。一场军地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由此正式打响。
这是全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的一次初心使命大锤炼、思想政治大洗礼、强军伟力大凝聚——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加强军队党的领导、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全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英勇奋斗、尽锐出战,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大爱。
全体党员争当突击能手、救护先锋,主动请缨、踊跃参战,坚定冲锋在疫情防控和救治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一份份请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鲜红手印,为“党员”二字作出生动注脚。“解放军来了!”一队队迷彩身影犹如团团火焰,给疫区群众带来信心和力量。
这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全军卫勤力量第一次大抽组、大联合、大协同——
经习主席批准,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多个医疗单位共4000多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他们与驻地在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等单位医护人员一起,汇成了抗击疫情的钢铁洪流。
不分军种,不分战区,不分隶属关系……抵达武汉后,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由成立仅3年多的联勤保障部队统一指挥和管理,分别进驻武汉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全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是一场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的特殊战斗,更是一场检验联勤改革成效的“大考”。在军队前方指挥协调组的指挥协调下,战“疫”官兵迅速成立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建立各项运行机制,统筹运用一线专家团队力量,汇集各抽组单位优势学科专长,成立联合专家指导组,深度融合,联合作战。
大抽组、大联合、大协同的背后,折射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他们在第一时间攥指成拳,成为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的战斗队。
这是新时代人民军队一次举世瞩目的陆空兵力大投送、卫勤力量大集结——
继除夕夜之后,空军分别于2月2日、13日、17日,连续出动3批次27架大中型军用运输机,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乌鲁木齐、西宁、天津、张家口、成都、重庆等机场起飞,向武汉空运军队医疗队员和前方急需物资。与此同时,一队队身着各式迷彩服的军队医疗队队员,乘坐高铁梯次抵达武汉……
那几天,武汉天河机场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地标。媒体纷纷报道:这是继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之后,空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时出动大型运输机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我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应急应战的军地大协同、全民总动员——
联勤保障部队运输投送系统上下联动、多地协同,从南京、广州、兰州、沈阳、石家庄、洛阳、信阳7个方向同步装载、同时起运保障一线。1月26日,全军首批紧急调拨的一次性C级防护服10000套、医用酒精3760瓶等卫生物资抵达一线。随后,大批物资装备源源不断运抵武汉,创下了联勤运输投送系统成立以来单次任务投送方式最全、多式联运效率最高、航空运力使用架次最多等多项纪录。
这是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空军空降兵某部、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空军航空兵某师、空军预警学院、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陆军勤务学院训练基地等驻鄂部队组建的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昼夜兼程,130辆军用运输车日夜穿梭在武汉市生活物资网点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医疗单位之间,累计出动车辆4600余台次、兵力近1.7万人次,累计行车超过52万公里,成为一座城市非常时期的生命大动脉。
“协调军地,面向三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防动员系统各级主动融入地方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编入军地联防联控机制,担负军地联动应急指挥和军地协调职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湖北省军区疫情防控值班室的电话响个不停,请求协助解决抗疫物资的来电一个接一个。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全国动用民兵超过800万人次,出动人员最多的一天达到45万人。
全军部队坚决响应习主席号令,一手抓练兵备战,一手抓疫情防控,强化疫情条件下全军训练统筹,大抓疫情条件下应急应战训练,创新疫情条件下练兵模式,积极防控疫情条件下训练风险。
晴川汉阳九衢黯,将士策马驱疫魔。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统一指挥下,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起,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诠释了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的不变军魂。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白衣战士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党旗军旗增添光彩
4月15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关闭。
这一刻,距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这家新冠肺炎专科医院过去了73天。
这是标志性的一刻,意味着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重要进展,意味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胜利完成了习主席赋予的光荣使命。
从建造那天起,这家“野战医院”不仅被亿万“云监工”视为奇迹,还格外牵动着统帅的目光。
这,是信任的目光。在对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习主席强调:“我军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是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军地协同、坚持科学施治、搞好自身防护,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这,是嘱托的目光。通过视频连线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习主席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这,是激励的目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主席专门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习主席一下飞机,就乘汽车前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火神山医院指挥中心,习主席指出,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之时,彰显硬核之力。
从抵达战“疫”一线那刻起,白衣战士不断刷新一个个“军队速度”,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生命线——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全体医疗队员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铮铮誓言。以最快速度接收最危重的患者,接管最危险的病区,成了战“疫”一线全体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的重任。
抢速度,就是抢救生命。
“解放军来了,武汉有救了!”除夕夜,抵达武汉的军队医疗队连夜打响抗疫攻坚战。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48小时内接收确诊患者83名;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第一时间接手武汉市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武昌医院率先开展病毒核酸检测……
地处疫情中心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停止休假投入战斗,两个院区坚持24小时开诊,全力抢救重症患者,并抽组两支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市第七医院。
抢速度,就是鼓舞民心。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使用,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所全国瞩目的医院从交付使用前就开始了战“疫”读秒。为了抢时间,军队医护人员一遍一遍熟悉环境,规范诊疗流程,克服重重困难应收尽收、应收早收。进驻8天后,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量就已过千。
抢速度,就是践行使命。
2月15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同日承担起医院143名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这是一所尚未完工的骨科医院,军地医护人员携手整合医疗资源,将原定的860张床位数提升至1060张,成为战“疫”一线又一支“主力部队”。
紧随其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按时限完成病房接管任务,两天开始收治病人投入运行。为了加大收治力度,医院各科室连夜腾房,将原定的700张床位拓展至820张,9天后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
一声令,一声到!“共产党员”成为战斗集体共同的名字。专家党员突击队、“张华传人”党员突击队、插管党员突击队……在防护服和迷彩服之间不分昼夜不停切换,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中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从发起战斗冲锋那刻起,白衣战士不断贡献“军队智慧”,为人民群众点燃生命的希望——
“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检测试剂”“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牢记习主席嘱托,军队广大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
重兵坚守,“硬核团队”参与救治。为降低病亡率,军队前方指挥协调组统筹成立前方专家组巡回指导,建立专家会诊制度,指导制定诊疗方案。专家组由赴武汉地区支援的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宋青、叶平等5名专家,以及奋战在武汉地区4家军队救治医院中的13名专家共同组成,他们被称为军队医疗战线的“硬核”团队。
重点攻关,“硬核方案”频频亮相。武汉一线,各医院先后推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药物免疫疗法、“订单式”救治法等一系列新疗法,制定百余项医疗制度、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精准化”用药、“全程化”疏导、“亲情化”护理的救治方法。
重任在肩,“硬核技术”应运而生。疫苗成功研发是人类面对重大传染病取得根本性胜利的关键。3月中旬,一条重大新闻刷屏: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从无畏坚守战位那刻起,白衣战士不断创造一个个“子弟兵奇迹”,为人民群众撑起生命的天空。截至4月15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3家抽组医院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198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子弟兵昼夜奋战、舍生忘死,牢记宗旨本色,传承红色基因
知音湖畔,杏林新叶,陌上繁花。
3月10日,“封城”47天的武汉迎来了一个特殊时刻。
这一天,习主席走进武汉东湖新城社区抬头仰望、向楼上群众挥手问好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
镜头定格的瞬间,传递着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仰望人民,人民至上”——一位武汉网友写下了这样一句留言。
那一刻,人们更加强烈感受到,领袖与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习主席重要论述和讲话中,“人民”二字是高频词。
统帅心之所系,官兵身之所往。
人民子弟兵听从统帅号令,牢记宗旨本色,昼夜奋战,舍生忘死,在战“疫”一线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队员胡世颉和罗虎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防护服上。他们和来自全军的4000余名医护人员一起,日夜冲锋在“红区”,连续奋战在救治患者的最前沿。
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口罩,许多医护人员的脸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网友们赞叹:这是看到的最美的脸,这些军医脸上的印痕有多深,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的爱就有多浓!
医疗队员们出发时,每个人都揣着家人爱的叮咛;他们抵达后,每个人都将爱倾注给亲人般的患者。“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个春天,无数人的心头一遍遍涌动着这首难忘的旋律。
“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习主席对军队医务人员进行高度赞扬,并多次强调高度重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和爱护,指示出台关心关爱政策措施,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习主席的关心与关爱、信任和重托,激荡起抗疫一线广大官兵和医务人员的旺盛热情。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倾尽全力投入一场场战斗,也将无穷的力量带给那些与病魔抗争的患者。
在知音湖畔,一位治愈患者走出火神山医院,朝着送行的军医赵玉英和战友们深情鞠躬:“感谢你们冒死相救,因为你们,我更有信心战胜病魔!”
在被誉为“科技之光”的光谷,几位90多岁的老人被送到医院,张一丹、丁艳、张莹莹、张艳等“90后”年轻护士纷纷请缨,担负起护理老人的任务。一位患者给亲人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在光谷,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光合作用’。”
在寄托着“同舟共济”美好愿景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为抢救一名重症患者,军医姬鹏飞整整6天6夜吃住在医院。护士张婷带领组员每两个小时为这名患者翻身拍背一次。192个小时的接力守护后,转危为安的患者流下热泪。
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子弟兵的这个姿势铭刻在一方百姓和一座城市的记忆中。
深夜查完房,患者给值班军医胡宇发去短信,“心疼您”3个温暖的字就像亲人那样自然;佩戴呼吸机无法言语的患者拉着护士的手,用指尖在她手心里反反复复写着同一个字“谢”……
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映照着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
4月中上旬,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陆续回撤。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夹道欢送,武汉转危为安,人民子弟兵功成身退。回首间,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已经从凛冬寒夜走向万物复苏。放眼神州,长江两岸春意盎然,一犁春泥万顷新绿,复工复产机器轰鸣……
今天,驻香港、澳门部队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轮换,赴马里、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再一次出征,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官兵刚刚回到祖国怀抱,全军边海防部队电网建设加快推进……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风雨同舟,无数力量汇聚,无数暖流涌动,熔铸成蓬勃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
这是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在特殊战场的传承生发,是人民军队用初心和使命凝聚而成的红色基因最新序列。
这是人民军队强军故事在新时代的倾情讲述,也注定是新时代中国故事可歌可泣的篇章。(
新华社记者黎云、贾启龙 解放军报记者王通化、高立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