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翟东升老师及其学术水平?
72 个回答
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翟东升老师的视频内容,开始看觉得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知识没什么问题,但是渐渐的发现有一些理论真的值得商榷。简单列举几个能想到的:
1.虽然翟老师经常表露对美国经济路线的鄙夷,又强调自己是党员, 但是在实际经济政策的态度上还是比较亲美的,或者说走美国路线的 。
比如翟老师《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课程里 主张完全放弃外汇储备 ,并举例了巴西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被50亿基金狙击的例子,说国际资本可以无限杠杆,多少外汇储备都是没用的。当时听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当年索罗斯狙击香港不就是中国靠外汇储备给扛下来的吗?索罗斯的无限杠杆呢?这不对呀。但是翟老师只是一句带过:亚洲金融危机对外汇储备概念的误判。这???理论依据呢?
这个课程的主体逻辑就是让大家 借助美元的潮汐效应去收割第三世界国家 ,这干的不就是美国干的事吗。这跟我们一带一路政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可不是一回事啊。狙击巴西是金融资本和巴西内鬼联手做空,人民币国际化可不是去掠夺的啊。
美元储备虽然买不了芯片半导体买不了光刻机,但至少可以买石油买铁矿石吧, 在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国际化之前就完全放弃美元储备 ,这感觉有点目的不纯。注意:他说的不是降低美元储备,比如我就保留1万亿美元储备,他强调的是一分不要。
2.最近翟老师的视频,声称应该 大幅提升政府的负债,债务货币化来补贴生育 。每个孩子每个月直接发钱,1w3/月一直发到研究生毕业。其逻辑是1.中国政府的债务比较低,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借债越多越划算,所以根本不必担心政府债务风险。2.大量补贴穷人让穷人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产出更多的人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其依据就是瑞典高福利,但人民并不懒,亿万富翁的占比全球最高,说明高福利的结果是高创造力。
这推论是不是有点太简单粗暴了?瑞典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原始积累、本国的丰富资源、稀少的人口,这些是中国能比的吗?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资源的提升是直接发钱就能立刻解决的吗?
如此大量的举债发钱,结果只有一个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拥有资产的富人的资产增值远远高于穷人的收入增长,因而导致社会贫富进一步加大,社会动荡。而这一结果是翟老师举着共同富裕的大旗制定的政策所导致的。我们要的共同富裕跟翟老师说的共同富裕好像不是一回事。这个场景在太平洋对面正在上演着,可以拭目以待。
3.最后一点是出于 个人的观感 ,翟老师在多个场合都在 夸奖拜登总统的英明神武 ,这我实在接受不了。在我看来,拜登最擅长的就是装模作样一本正经的把所有事情搞砸,从他当选至今,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
--------------------------------------------------------------------------------------
最近几天这个答案忽然点赞多了起来,貌似是翟老师在b站的新课程上线了,还专门做了一期来回应质疑的,特意去看了一遍这一期,汇总一下我对这期内容的看法:
首先说明一个逻辑, 货币超发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资产的增值速度远远超过个人劳动收入的增速,因此拥有资产(房产、股票)的富人就会更富,底层劳动者就会更穷,贫富分化加大。首先要理解这个逻辑才能对下面的几点进行讨论。
1. 大面积借钱是否会带来通胀,翟老师的观点是这取决于经济体的整体生产供给能力。低效率部门在宽松环境下会价格上涨,高生产效率部门(比如说资本深化比较高的部门:高科技、工业化)产品价格下降。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高生产率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然后说减少贸易顺差,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输出通胀,就可以把通胀控制在2-3%这个健康水平了。
这里是存在逻辑漏洞的。低效率部门价格上涨,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必需品(粮食肉蛋)、理发通马桶等生活服务价格会上涨,这不就是肉眼可见的通胀吗?高生产效率部门通过扩产能、高流转实现供给增大,价格会下降。注意,这部分高科技产品是通过扩产能加快流转和迭代速度实现价格下降的,举例说你两年前买的iPhone 12现在只要不到5000了,不过我们现在最新款iPhone 13还是你两年前8000的价格,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跟我理解的价格下降好像不太一样。
而从个人角度看,日常必需品价格上涨是我要承担的,房租会涨,而资本主导的高科技、工业化所产生的收益是由资本和企业家获得的,而且这个收益是远大于发钱的成本的,这是共同富裕吗?各位年轻人有几个能从高科技和工业化中获得收益?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乡镇又有多少能够参与到这些高生产效率部门?
然后说减少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怎么减少?我们的出口主要是中低端产业,不是我说想变成高端产业就高端了。我们的问题在于低端产能过剩,而这部分产能光靠国内市场是消耗不掉的。谁不想做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业,可是我们整体科技水平生产能力达不到啊。你让乡镇企业去搞无人机这现实吗?我们搞一带一路目的就是要疏解这部分低端产能,为啥不是直接把这部分产能都产业升级呢?就是因为低端产能还提供了大量就业,都智能化了都高端了那这些就业人员都去跑滴滴送外卖吗?还是直接领钱躺平?
2. 给年轻人发钱会不会让年轻人变懒?翟老师的观点是发钱不能太高,年轻人要为了35岁以后不被淘汰,会更努力,更内卷。80%的年轻人都能参与到中高端岗位的竞争之中,年轻人也不能再靠父辈的积累。最后说年轻人玩篮球玩滑板玩游戏也可以挣钱。
这一点我有点无力吐槽了。。。之前翟财长不是主张每个年轻人每个月发13000吗?这是不能太高?即便如翟所说不是太高但可以让年轻人有更多选择和议价的资本,比如2000,那么在企业中会怎么样?企业会优先选择35岁以上的员工,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更听话更没有议价能力,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就更小了,竞争更激烈。尤其是女性,除了婚育现在又叠了一层buff,彻底封死了年轻女性的职业路径(这能促进生育?!)。毕业即失业将成为常态。由于内卷年轻人就会接受更低的工资,原来5000工资现在3000我就干。这不就相当于国家出钱帮资本家降低成本吗?
80%的年轻人能参与到中高端岗位的竞争中?难道现在年轻人没有参与到竞争中吗?问题在于中高端岗位是有限的,参与到竞争中并不代表就能成为中高端啊。扫码就有机会赢红包是吧?
最后举得那个例子有点侮辱智商了,靠打篮球打电竞现在不能挣钱吗?能靠这个挣钱的几率是多少?人均谷爱凌吗?
3. 给所有年轻人发钱财政负担是不是太重了,债务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翟老师认为第一年轻人消费倾向高,起点收入会转化为消费,会带动经济和税收,导致的债务增长并不快。第二中国政府的债务率很低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66%)。而无硬锚的主权信用货币不与金本位挂钩,本币计价的国债就是没有上限的。
这部分观点我严重不认同。年轻人消费倾向高,那么我们认为发的钱都用于消费了,很显然这部分货币就被传导到整个社会了,这和给年轻人发钱不会造成通胀是自相矛盾的。货币像蜜又像水,但终究还是水。同样这些钱也会传导到房地产、股市--金融资产升值--贫富分化,还是这条老路。
中国政府的债务增长空间,我认为并不高。翟只比较了政府债务率,中国66%。那么看看下图:
IIF公布的数据,中国各部门债务/GDP比值
这是中国社会整体债务的数据,2019年中国各部门债务总和已经达到了GDP的300%
1997年四部门债务总和120%,08年前都处于较低债务水平170%。这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但是在09年之后一路飙升。目前的债务水平已经是超过了所有新兴国家的总和了。要知道这些年是中国GDP高速增长的阶段,而债务总值的飙升速度就更高了。
其中我们看到家庭债务的增长是非常大的,这对应了居民买房的贷款增长。而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就是土地出让金,实际上它是以家庭债务和企业债务的形式存在的,而没有计算到政府债务中。再有企业债务是所有债务中占比最高的,而我们知道我们的国企占经济总量的62%,国企利润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国企也肩负着很多非盈利的社会保障责任,那这部分对应债务是否也可以认为是政府债务呢?我们政府债务低只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统计路径与其他国家不同,
全球新兴经济的债务总量都维持在200%左右,而中国300%是最高的,在绝对值上只有美国超过中国,美国在18-19年也是在300%左右。这里没有考虑新冠疫情后无限QE后的情况。
翟老师举了翟币的例子来说明主权货币发行的债务没有上限,格林斯潘说美国的国债不需要还,It's my money, your problem! 那么问题来了,翟币什么时候发行?翟老师的解释是暂时不发,不合法。为啥不合法,很明显这里存在逻辑漏洞。所有人都知道翟币是你自己印的,你凭空印出来的东西跟我换手机电脑天然气,除了傻子没人会愿意接受啊。那为什么美国可以?因为美国在全球有军事霸权、科技霸权、金融霸权,你不用我的美元结算我就打你(伊拉克)、制裁你(华为)、把你踢出swift(俄罗斯)。此外美国有全球最高的黄金储备,全球大宗商品都用美元结算。这些因素形成了美元的优势地位,美元的价值对应了美国整体的财富价值。所以美元是无硬锚货币,翟币才是无锚货币。在美国的霸权地位下,美债确实不用还。但是问题在于哪天美元的霸权地位不在了,人家要求你用RMB结算美债,你怎么办?同样,翟老师用翟币买了一堆东西,年底了人家说还钱,利率10%,RMB结算,你咋办?
这里要再说明一点,在没有了金本位的限制,货币的发行就是以债务的形式存在的。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央行每次发布降息,就代表着增发货币。但是降息也是有下限的,随着央行的利率降到0甚至是负利率,债务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小。相当于钱印出来了但是发不到社会上去,因为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财富增速也是有限的,钱印太多了并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只能导致通货膨胀。在金融资本盛行的当下还会出现更极端的情况,当通货膨胀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飞涨时,投机资本会通过金融衍生品不断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最近的妖镍事件,大宗商品的价格飞涨反倒使本来超发的货币不够用了(超发了10%,结果大宗期货大涨10倍),成了通货紧缩。这种情况政府就非常难办了,继续增发货币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不增发吧大家都缺钱经济下行。一旦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那金融危机就要来了。
翟只是简单罗列了优势货币地位下的好处,却完全不提其内在原理和隐患,这跟写爽文没啥区别了。
4. 给年轻人发钱导致人工贵了,不利于制造业,不利于就业。翟老师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难和低端制造业招工难的结构性错配严重,劳动力价格上涨促使企业加大高端产业研发投入,创造更多写字楼岗位,低端产业可以转移到RCEP的东南亚。
这有点定向讨好粉丝群体了吧?翟老师的粉丝都是大学生,所以就说大学生爱听的吗?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和低端产业招工难结构性错配,所以就应该增加写字楼岗位,减少低端产业?按照这个逻辑,每年有1000万人考取会计证,所以我们每年应该增加1000万个会计岗位吗?就业错配是教育与用工市场脱节的问题,就应该从教育改革入手啊。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是高中分流50%,也就是有一半学生是上不了大学的。同时从人类智商分布上看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从事高科技属性的行业。那么必然有大量人口需要从事低端产业、体力劳动。高科技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低端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显然低端产业才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
从产业结构上讲我也不赞同低端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一方面是东南亚短期内还没有能力承接那么大规模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也是金字塔型分布的,我的乡镇企业只生产一个小配件,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他是整个产业链上的组成部分。没有低端产业的积累高端产业就是空中楼阁。高端产业只能是小部分的,即便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了美国水平,我们的市场也不可能成为完全的高端市场。整体消费能力仍然是中低端为主。少量的高端用户买苹果华为,大量的中低端用户买小米ov。少量的高端用户买Tesla,大量的中低端用户买byd。
典型的反例就是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低端产业都转移了,再想转回去是不可能的。翟一直强调不走美国的老路,但是实际上在重复美国的老路。或者说这是典型的精英思想,底层世界并不在精英世界的考虑范围之内。
5.这一点翟已经承认了富人是会在给年轻人发钱的过程中受益的,翟的主张的是收遗产税收移民税。西方不是已经有成熟的应对方法了吗,家族信托啊。富人企业主有很多方法可以逃税的,最后被收割的还是底层人民啊,好不容易苦了一辈子买套房,孩子想继承还要交税。
6.后面的补漏措施就不分析了,基本上没什么意义。因为前面的理论逻辑就是有问题的。
----------------------------------------------------------------
为啥这个回答下的评论都不显示,破乎这是要干嘛?只能这么回复了: @清风丿牧云
共同富裕那个系列我都看了,在阐述共同富裕的措施翟老师列举了很多策略,都是国家正在实行的,这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后面他重点讲了MMT和人民币对外扩张,我觉得这没有因果关系,是在误导。
关于拜登,如果描述拜登搞砸的那些事算是黑的话那肯定是有的,但涉及个人评价,我感觉还是很高的。按他的逻辑拜登是迫于共和党的压力假装对中国强硬,然后假装把这些事搞砸以达到缓和中美关系的目的,我觉得这很扯。
----------------------------
破乎真的无语,不管什么评论都直接被删。这位 @交易员周周 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翟老师的观点,不知为啥也被夹。
不过我仍然认为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才导致的结果,恰恰凯恩斯主义是为了延缓贫富分化才诞生的。二八分化是任何自由经济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政府投资了才出现二八分化,所以我认为为了共同富裕而放弃凯恩斯主义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在经济下行时期,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首先解决的就业问题,然后是刺激消费,目标是刺激经济复苏。那么受益的首先就是面临失业的穷人,至少可以有工作有饭吃,这解决的是现实问题。
之所以选择基建的投入就是要提升基础设施的功能性,不通路的要通路,破旧的路要更新,普快列车要换高铁,4G要换5G。基础建设的提升就是为了加速商业的流转,以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这是凯恩斯主义的重要一环,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性忽略?(这里针对的就是这位知友所说的“不要杠说建铁路能拉动经济”)我们的扶贫工作重点就是要村村通水电、通网、通路,这些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在这个拆旧建新的过程中,如果更新的设施越先进,那么产生的效益就越大,随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个效益就会逐渐递减。所以我们现在的基建就侧重于新基建,超前建设,就是为了把这种效益最大化。而美国基础建设很完善,现在把破旧的高速换成新高速,这种收益就相当有限了。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失效但在中国还是有效的,未来在5G的建设上可能还有很大的空间。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失效更重要的是因为金融资本的兴起,买空卖空赚钱太容易了谁还去苦哈哈的搞实业,不搞实业就没法创造就业,没法拉动消费。就如美国修个地铁比我们修个高铁还贵,问题就在于这些行业在金融资本的裹挟下必须暴利,利润太低就没人干了。在这个背景下有资产的富人资产增值远远快于穷人的劳动所得,自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新技术没有出现、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加大,美国就开始搞MMT了。但是我并不觉得MMT和凯恩斯主义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凯恩斯主义靠经济进步抹平政府债务,MMT认为政府债务已经抹不平了那就把政府债务无限吹大,只要泡泡不吹破那就皆大欢喜。靠基建拉动收益越来越低当然就被放弃了。但是钱可以无限印吗?印钱就意味着降息,当你的利息已经降到0了,你还能继续吗?老问题又来了,消费又不足了,而且又想放水而不得,因为利息已经是0或负了,这时候 流动性陷阱 就出现了。就是说当利率在0或负的时候,再印钱对经济的刺激就失效了。2%的通胀是合理的,那7%的通胀呢?通胀可控吗?美国上一个加息周期没有完成就又降息了,这一次加息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发给年轻人就不会通胀了?怎么可能。发钱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会降低劳动参与率,美国现在的问题就是劳动参与率低,这是美联储多次提到的,而不仅仅是通胀问题。钱发太多了,在家领钱不比上班爽吗。即便是一个勤奋的年轻人,多领的钱会全部拿去消费吗?不买点基金理财吗?不买房吗?股票会涨,房子也会涨。即便是发钱给年轻人,通胀同样会传导到整个金融系统。又回到了金融资产涨价,富人赚更多,贫富分化加剧的老路上。
靠印钱成为最大消费国?这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国际化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取代美元之前,大部分消费要以美元计价,你这么放水印钱别人是要调汇率的。再者,中国的人均GDP已经马上就要进入发达国家水平了,一个14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出口额占世界15%,想要通过印钱去买买买,那总得有人生产吧?印度吗?我觉得这是混淆了因果关系,美国因为霸权可以通过印钱收割世界,而不是因为美国印钱成为了霸权。我认为石油人民币结算、RCEP这些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远比印钱更靠谱。
仅是个人的一些思考,如有错误还请批评指正。
3.15更
所有长篇幅的评论都会被系统自动删除,不知道是触发了什么关键词。好在我短期内能在PC端看到这个内容。
以下是这位朋友 @ccs000 的回复
----------------------
第一点我在前面内容和评论里已经提到了,你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怎么取消?这是你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从明清以前就是贸易顺差了,改开以后更是靠出口拉动经济。本来我们前几年在调整,不搞出口过度依赖,但是疫情来了出口又在疯涨。美国从特朗普开始叫着要减少逆差,打贸易战,结果逆差创新高了。中美一个顺差一个逆差你跟人家学放弃外汇储备?是先有美元的国际地位才有美元靠印钞收割全世界。而不是我玩命印钱人民币就国际化了。中国是世界工厂,工业制成品都是中国造的,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15%。中国如果变成贸易逆差,我们拿着人民币去买啥?去哪买?印度吗?
第二点钱发给年轻人跟给全民发钱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货币是流动的。这是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货币像蜜又像水,但最终还是水。关于补充的凯恩斯主义和mmt我在上次更新的时候说的很多了,而所谓的给年轻人发钱才是青苗法。
第三点我说了是个人观感,拜登拉稀这种事都是小事,翟嘲笑归嘲笑,但是对于决策层面的评价就是很高。而我的观点是拜登最擅长的就是一本正经的把所有事搞砸。从中美关系到阿富汗撤军到俄乌冲突,无一例外。
3.15再更 回复 @随风
你的逻辑我没看懂,南巡讲话的结果就是特区进一步开放搞活经济,出口创汇换美国的绿票子啊。我们承接的就是美国转移的低端产业,接下来发生的就是美国发展金融产业,制造业空心化。而这显然是我们目前需要杜绝的,不能再摸着鹰酱过河了。最后一句说的没错,我们真正强起来才能有实力摆脱,但不是靠印钱搞MMT啊。翟的问题就是貌似他的观点是有逻辑的,但是他的论据并不能支持他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