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超预期变化等多重挑战,长沙经济恢复进程波折不断。服务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突出的行业,发展持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在持续震荡起伏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恢复进程略有放缓。

一、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恢复放缓。2022年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0.0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2%,增速比2021年分别回落17.3、16.0个百分点。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是4年来的最低水平,增速出现较大回落原因在于,一方面,2021年低基数利好为2022年所不可比拟;另一方面,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和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从2022年时间序列角度分月度看,2-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速分别为9.6%、1.7%、4.8%、6.2%、-0.8%、-1.8%、0.9%、-0.3%、-0.5%、0.1%、0.0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3%、-1.6%、0.9%、4.9%、-1.3%、-2.6%、1.2%、-0.6%、-1.1%、1.3%、0.2%,持续的疫情扰动、3年来不断叠加、共振的下行压力使得2022年增速前高后低,整体上始终处于在较低水平上震荡起伏的状况。

当前持续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使得经济发展恢复进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数据出现起伏、波动将是常态。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企业生产经营将逐步改善,就业水平提升,整体收入水平提高,服务业重新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基础将逐步夯实,尤其是服务业的低基数利好又将显现,经济运行状况在2023年整体好转将是大趋势。但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整体好转仅是趋势,恢复能达到的水平、高度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群体免疫”后出现诸如交通、影视、旅游、餐饮等领域脉动式的反弹,但能否持续也存在较大疑虑,而且实际上上述领域在长沙服务业中的占比并不太高,如果把目光放长远,在此复杂严峻环境下,作为相对更困难的领域,长沙服务业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同样将有一个不短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将在整体上呈持续回落的态势,变数只是回落幅度大小。根据目前内、外部形势,考虑长沙市服务业的特点、结构,短期内面临的困难或许还会延续,真正“拐点”何时出现尚难预期,顶住不断出现的新下行压力,最大限度地对整体经济作出贡献是2023年服务业主要努力方向。

(二)服务业增长贡献下降。2022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4%,在三次产业中,和全国、全省一致,第三产业增速在三次产业中处于最低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相对上年,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下降24.6个百分点,少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但从横向对比的角度看,即便承载着较大压力,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2022年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2,服务业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增速略高于长沙的南昌第三产业增加值远小于长沙,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与规模大致相当的城市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发展特点。

1.互联网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22年长沙互联网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2%,增速远高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其他行业门类,拉动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增长1.7个百分点。其所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在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门类中,营业收入增速最高,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也逐渐笼罩到新兴行业,互联网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也一直呈持续下滑的态势,2020-2022年增速分别为13.7%、19.1%、9.2%。长沙互联网软件服务业主要靠龙头企业拉动,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的单位有36家,营业收入占比62.8%,比上年增长25.7%;众多的中小单位面临更大困难,184家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的中小单位,营业收入占比只有22.3%,营业收入下降19.3%,呈“单位数量多、营业收入占比小、营业收入增速低”的不利局面。

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成为长沙服务业发展制约瓶颈之一。2022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从1-2月的同比增长28.3%逐月下滑至1-12月下降3.1%,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及比年初回落幅度最大行业。

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疫情影响不断冲击,企业经营、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增收节支”普遍的措施可能就是较大幅度地减少广告等投入,对广告业以及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文化和娱乐服务业门类中的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大类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加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势冲击;叠加对媒体行业规范化的限制;另外“广电”集团正不断进行着“发展战略”的调整,长沙广告业运行状况不断滑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也相应地从1-2月的21.8%下滑至1-12月的-46.1%,从2月的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5个百分点下滑至1-12月下降7.8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下降。疫情及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从1-2月的29.4%回落至1-12月的1.3%,从2月的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7.2个百分点下滑至1-12月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持续的经济增长乏力使得对用工增加的需求整体滑坡,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比较紧张使得通过中介的用工方式发生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正逐渐显出疲态,前期比较有支撑能力的行业所发挥作用也回归平常。

湖南全省的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业龙头单位多数在长沙,结构性差异使得长沙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整体状况在省内处于比较劣势,实际上其他行业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结构性差异带来的比较性困局。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震荡。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最大,对整体格局变化起关键作用。2022年该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波动,从1-2月同比下降17.3%,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6.7个百分点,至1-12月增长6.9%,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震荡决定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整体数据的起伏。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龙头单位走势非常关键,全年该行业营业收入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还是靠龙头单位,1-12月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单位有20家,营业收入占比64.5%,增速为13.3%,远高于全市增长水平。

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期待着“疫后回升”。“新冠”疫情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影响一直相当直接、突出,2022年年初长沙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稍好以外,后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7月累计增速跌至波谷-0.7%,1-12月增速为3.1%。

就规模普遍较小的本行业门类企业而言,疫情造成的影响非常“深刻”,不少企业停业关门,成为行业门类增速难以提升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规模以上在库93家单位中,有25家是破产、注销、停业退出的保留企业,所占比例非常高,加之疫情影响新增单位逐年减少,其结果是2020年12月、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的有效报表单位分别为99、74、68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上述25家企业同比减少营业收入1.45亿元,拖累1-12月该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增速下降4.7个百分点。

5.文体和娱乐服务业面临的困境难以缓解。近年来长沙文体和娱乐服务业持续面临较大压力,营业收入增速一直呈现回落趋势。2022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24.1%的增速低点,后期下降幅度震荡收窄,下半年相对稳定,1-12月增速最终为-16.7%。文体和娱乐服务业在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处于重要地位,1-12月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65个百分点,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0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门类中负面影响最大。

文体和娱乐服务业弱复苏始终是当前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最关键的发展制约瓶颈。1-12月长沙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582.09亿元,同比增加3.02亿元,而文体和娱乐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35.29亿元,同比减少47.33亿元。长沙该行业主要单位聚集在马栏山视频文化园,1-12月该园区文体和娱乐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62.44亿元,同比减少44.67亿元。拓展至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马栏山视频文化园减少营业收入68.07亿元,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4.3个百分点。以长沙目前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广电系”为主体的“马栏山”不出现重大转机改变现状,长沙文体和娱乐服务业,甚至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都难以走出困境。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运行平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也是对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影响较大行业。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中占比居第1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经历了2020年疫情重创,2021年的恢复,2022年运行相对比较平稳,1-12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是该门类中比较新兴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增长7.2%;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3.6%。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1.0%,其中快递服务行业中类营业收入增长10.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影响也较大,1-12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1%,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0.7个百分点,该行业门类的特点是其中的土地管理业行业大类,当规模较大的土地销售收入实现月份不同,造成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在不同月度之间出现较大起伏变化。

(四)五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园区逐步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长沙服务业区域聚集性特点突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城区”的五区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1-12月内五区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占比为72.5%,营业收入占比为80.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数占比为76.4%,营业收入占比为88.7%,如此格局和省会城市的产业布局相匹配,中心城区服务业聚集发展,工业向周边区县市转移是当前产业布局优化的主要模式。在内五区中,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是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前3甲,总量大幅领先于天心区、芙蓉区。四县区中的望城区在由县改区后,融城进程加快,承接大量城区服务业产业转移而快速发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在四县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百强县”中领先的长沙县优势在工业,在规模以上服务业领域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园区服务业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与区县比较格局匹配,城区的园区转型进程提速,服务业发展较快,长沙高新区和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服务业产业规模遥遥领先。园区正在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1-12月,12个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在全市占比为51.2%,园区同样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不少园区已经成为引领所在区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全年长沙高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相当于岳麓区的66.9%;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营业收入在开福区占比为73.2%,金霞经开区营业收入在开福区占比为11.3%;长沙经开区营业收入在长沙县占比为89.2%。

(五)企业盈利整体下滑。疫情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企业盈利减少,1-12月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150.19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投资收益达80.6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收益达73.29亿元,减少15.1%,剔除这两项,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基本没有盈利。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的10个门类,6个门类实现盈利,2个门类基本持平,2个门类亏损,但只有2个门类利润比上年有3亿元以上的增加,其他大都是利润减少或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亏损企业占比29.4%,从可比的角度看,亏损企业比上年增加79家。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疫情始终是恢复进程最大的变数,长沙服务业发展终究脱离不了宏观大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6日召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同时强调,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后期疫情发展进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挑战依然存在,经济社会恢复进程难以一帆风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服务业而言注定时间更加悠长,程度更加深远,格局扭转更加困难。

交通运输部消息,2023年春运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消费潮也相应涌现,湖南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表明,作为“网红”城市的长沙,春节期间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9.3%,实现旅游收入增长93.0%。但需要考虑、面对的是,春节消费需求反弹是由于之前疫情压抑了正常的消费与社交活动,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而引发的,这些被压抑的需求反弹与更大范围的经济复苏、消费回暖、就业改善等仍有一定距离。从中长期看,3年疫情对整体经济、就业、收入增长的影响,对预期的抑制大概率会让上述可喜的“潮头”无法较长时间的保持、延续。从央行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也可以看出,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持续大幅提升,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均有所下降,这种格局、趋势一旦形成,改变将有个较长、困难过程,必须有可以验证的支撑才能扭转局面,服务业实际上可以归类“大消费”,恢复将有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具体就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而言,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2022年一季度至上半年长沙疫情相对平稳,恢复状况比较好,营业收入增速处于全年峰值,基数相对较高,而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长沙不少服务业单位处于居家办公、轮流上班的“经营不正常”状况,同时2023年春节时间较早,不少单位放假时间提前,2023年1月的服务业运行状况、发展水平恐受影响,中短期发展或许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中长期看,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面临的诸多行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还需时日,保持稳定进而提速发展势头依然需要寻求支撑,实际上宏观经济恢复至上升轨道才是长沙服务业主导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体和娱乐服务业)重拾经济增长势头,并实现更强有力的复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二)不景气状况已经全面蔓延、深入到几乎所有行业,跨入第四个年头的疫情让众多企业都将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疫情的延续,叠加国际、国内复杂的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不景气状况已经全面蔓延、深入到几乎所有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体和娱乐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互联网软件服务业等行业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刻,由于这些行业在长沙占比较大,已经成为稳增长更应该重点关注的困难行业,加之新的增长支撑点尚难出现,后续恢复进程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或许将始终继续承载着超预期的压力,相关数据要达到多方预期的困难同样会超预期。

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影响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很多行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孱弱。疫情持续冲击,诸多中小服务业企业拥有的资源面临枯竭,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差,中小企业正面临日渐增大的生存压力,艰难地“活下来”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始终是当前众多服务业企业的首要问题。即使经过2020、2021两年的“大浪淘沙”,2022年规模以上单位中,仍有52个单位以破产、注销及停业的方式退出,好在2022年退出单位的营业收入还是远少于前期2年,对2023年的滞后影响要淡化一些。

长沙服务业中小单位的经营情况更加复杂,面临更多困难。1-12月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单位有404家,企业数占比21.5%,营业收入占比84.2%,同比增长4.5%,1亿元以下1475家,企业数占比78.5%,营业收入占比15.8%,下降18.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单位有246家,企业数占比18.9%,营业收入占比80.8%,增长6.0%,1亿元以下1054家,企业数占比81.1%,营业收入占比19.2%,下降18.5%。众多中小企业涉及面广、规模小、经营困难,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众多企业经营困难,从业人员减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的“大消费预期”难以提振,服务业发展低迷状况的扭转还需“时间换空间”。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审核确认工作不断面临新问题,规模以上服务业月度新增企业减少,新增单位规模“缩水”。疫情冲击,经济持续下行,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审核确认工作面临新问题,新增、新举办、新开业单位减少,退出规上口径单位数居高不下。就新增单位而言,能够有所贡献的新增基本是既有单位的“四下转四上”,而作为经济运行状况重要风向标的月度新增新开业企业减少。2020年突发疫情,实际影响力相对而言并不“深刻”,仍新增新开业单位47家;随着疫情的延续,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2021、2022年新增新开业单位就分别减少为19家、22家。当前经济运行困境在新增单位重要来源的“四下转四上”工作也得以体现,2022年年度、2023年02期新增单位315家,同口径比上年减少31家,且经营整体规模变小,粗略统计,今年新增单位营业收入大致为120亿左右,但上年超过200亿元,“源头活水”的支撑难以得到保证,后期要保持达到增长预期的难度将增加。

(四)居民收入、支出对服务业发展达到较高预期的支撑不充分。2022年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6元,比上年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83元,比上年增长5.6%,实际增长3.7%。长沙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50元,比上年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411元,比上年增长4.9%,实际增长3.1%。长沙居民收入、消费支出增速一直低于全省,近年来也一直低于经济增长水平。服务业发展实际上就是“大消费”增长,而消费始终是收入的函数,解除人们后顾之忧,让城乡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有能力消费,是充分释放潜力、大力提振信心、加快推动服务业复苏的根本之策。如果不能增加居民收入,则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长期服务业需求不足的局面。

(五)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难以在发展速度上形成比较优势。长沙作为省会城市,从资源集聚、行业结构优化、发展进程领先,全方位的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等多方面始终引领着全省的发展。但要实现全方位的领先,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发展速度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省会城市已经逐步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阶段,其他市州目前还处于和前些年省会城市一样的数量扩张为主阶段,而质量提升为主阶段与数量扩张为主阶段地区发展速度不可比,长沙难以在发展速度上形成比较优势已经是常态。这也是诸多省份省会城市增速在市州比较中不会领先,中西部省市一般增速会快于沿海的原因。

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规模较大始终是增速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具体原因之一。长沙总量上与其他市州存在巨大的差别,如果增速要相当,就需要巨大的增量优势。如2022年11月长沙新增1家规模较大单位,1-12月其营业收入接近10亿元,也仅拉动长沙互联网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但如果这个单位在其他市州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以总量第2的市州为例,该单位可以拉动行业增速13.5个百分点,还可以拉动总量第3的市州行业增速48.1个百分点。

当然,如果长沙能保持支撑增量的投入,从而保持增量的优势,长沙就能在全省保持增速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维持增量的投入优势,长期来看,难度非常大。

三、推动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全国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仍需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服务业的恢复除了化解疫情影响之外,更取决于整体经济的更稳定增长和更强劲复苏,需要明确的是,服务业发展相对其他行业存在滞后性,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深入落实中央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方针措施,期待整体经济将更快地有更好表现。

(二)通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振信心是改变服务业发展困局的有效方式。跨度如此长的疫情,实际上对人们而言,收入持续增长乏力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冲击之一。没有稳定、明确而且持续的收入增长,包括居民的市场主体信心将无法提振,预期转弱的压力不会缓解,服务业发展困局难以化解。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加快活力恢复,立足于经济恢复带来的就业稳定增加,强化诸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宏观、微观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有效调整,让人们真实感受到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效果”,是服务业重新取得发展速度优势根本性所在。

(三)引导、扶持企业积极“自救”是从根本上脱困的关键。企业是“自身生存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引导、扶持广大服务业企业通过适应形势积极自救,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在转型中求突破才是“治本”之道,比如推动服务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化解疫情、经济下行带来的困境,变线下服务消费场景为线上场景,推动服务业新业态潜力释放,从而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稳经济关键是稳市场主体。加大帮企纾困力度,尤其是要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继续确保稳经济各项政策、各级政府的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多措并举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近期需要具体落实的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解决一些企业的燃眉之急。

(四)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长沙优势行业。强省会战略为长沙赋予了新使命、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动力源泉。要发挥强省会战略政策优势,争取更多资源,加大现实有效投入力度,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落实强省会战略关键更加予以重视,像关注工业发展一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互联网软件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文体和娱乐服务业等优势行业,进一步提高长沙服务业首位度和贡献率,持续增强长沙服务业的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加速形成突破,让服务业持续、稳定地引领、带动长沙经济加速发展。

(五)认真、充分、专业地做好新增单位的培育、审核确认工作,夯实实现经济增长预期基础。做细、做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扶持工作,确保长沙服务业良性发展“源头活水”始终是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确保规模以上服务业达到增长预期的有效支撑,有质量的新增单位将可以有效改变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增长格局。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相关部门的多方资源,筛选出符合制度要求的入规优质单位,指导基层提高申报工作水平,及时做好达规企业的申报工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将在2023年全面展开,名录库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做好单位入库等基础工作是关键。借力“五经普”,努力以高质量统计工作服务长沙高质量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范  夫]
[责编:刘昕毅]

工作联系电话: 0731-82212567, 0731-82212644 (传真) 数据咨询电话:0731-82213581, 82212549 网站业务电话:0731-82212257, 82212672 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咨询:0731-82213228 统计违法案件举报:0731-82801000 (自动接听) 备案号:湘ICP备2021002359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99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