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这段话出自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得到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普遍认同。它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和谐共处、共谋发展,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稳定,提供了基本准则。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实践中,不同国家、民族创造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明形态。面对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合作需求上的差异,尊重文明多样性,尊重彼此的自主选择,在求同存异中追求共同进步,才是实现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天下一家。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着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气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应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立足时代高度,全面认识评估“他者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反对文化霸权,尊重多样文明,以交流促理解,以互鉴促团结,以共存促发展,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即将结束,但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深度经济衰退仍在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发展。各国人民唯有加强文化交流、团结合作,超越文明隔阂、互通有无,联合起来才能共克时艰。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本期特约专家:邹宇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每日一习话】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超大规模市场能够促进创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020-12-19 08:08:00 【每日一习话】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发展是民族复兴的破浪之帆,稳定是改革发展和国家强盛的行舟之锚。无论是深圳经济特区四十载波澜壮阔,还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载风霜雨雪,事实证明,只有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这三者间的关系,只有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浴火重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0-12-18 0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