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经常会将自家和别家孩子进行比较,要是自家孩子更优秀,便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虽然这种做法不可取,但却反映出国人的一种心态。普通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名人的孩子的压力就更大了(父母是科学家,孩子未来也要是科学家),今天来说说“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后人。
邓稼先先生本是名门之后,是清初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后人,父亲邓以蛰是高校的一位哲学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1948年至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就毅然回国。1953年,许鹿希毕业,邓稼先与许鹿希结婚,结婚后一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1954年,女儿邓志典),两年后又生了一个男孩(1956年,儿子邓志平)。
1958年秋,邓稼先义无反顾投身两弹一星事业,从此,邓稼先这个人“消失”了,而这一消失就是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里,邓稼先和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陈能宽、于敏……这些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一起奋战在一线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
不幸的是严重的核辐射和过度的疲惫透支了邓稼先的健康,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享年62岁。临终前,邓稼先先生关心的仍是我国的国防尖端武器事业,“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成了他的临终遗言。幸运的是在一代一代中国科研人的努力之下,我们已经是先进尖端武器事业的引领者,我们没有辜负邓稼先的期望和重托。
临终前,邓稼先先生觉得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许鹿希,和两个孩子典典和平平。由于工作的原因,邓稼先经常不能回家照顾子女,没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成长,更没有给孩子什么特殊待遇。
女儿邓志典自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在还不到15岁的时候独自去内蒙古建设兵团,当时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4年后回到北京,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在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邓志典与邓志平一起参加了高考,并且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大学里读了几年后,邓志典决定去美国读研究生。在出国前夕,邓稼先曾用《走向深渊》给女儿上了一课,教育她不要像电影里的女特务一样,因为贪图享受而被情报机关利用。邓志典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美读研期间,生活十分简朴(衣服都是从国内带的),从不向别人显摆自己的父亲。她为人异常低调,今天不是十分了解她的近况。
儿子邓志平比邓志典小两岁,今年已经62岁了,邓志平早期的经历与姐姐差不多,但他没有当工人那段经历。邓志平也没有出国,而是选择留在了国内。邓志平现在是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的编委,曾参与出版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书籍,他属于机械制造业里的顶尖的人才。
看了邓稼先先生的两个孩子的经历之后,会发现邓稼先的孩子与很多普通人无异,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都比较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毕竟父亲身上的光环太大了,相对来说,普通人的生活更好一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