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web.xml的模式(Schema)文件中定义了多少种标签元素,web.xml中就可以出现它的模式文件所定义的标签元素,它就能拥有定义出来的那些功能。
web.xml的模式文件是由Sun公司定义的,每个web.xml文件的根元素<web-app>中,都必须标明这个web.xml使用的是哪个模式文件。如:
首先简单讲一下,web.xml的加载过程。当启动一个WEB项目时,容器包括(JBoss、Tomcat等)首先会读取项目web.xml配置文件里的配置,当这一步骤没有出错并且完成之后,项目才能正常地被启动起来。
1. 启动WEB项目的时候,容器首先会去它的配置文件web.xml读取两个节点: <listener></listener>和<context-param></context-param>。
2. 紧接着,容器创建一个ServletContext(application),这个WEB项目所有部分都将共享这个上下文。
3. 容器以<context-param></context-param>的name作为键,value作为值,将其转化为键值对,存入ServletContext。
4. 容器创建<listener></listener>中的类实例,根据配置的class类路径<listener-class>来创建监听,在监听中会有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args)初始化方法,启动Web应用时,系统调用Listener的该方法,在这个方法中获得:
另外,HttpServlet有两个方法:
(1). init(ServletConfig config):创建Servlet实例时,调用该方法的初始化Servlet资源。
(2). destroy():销毁Servlet实例时,自动调用该方法的回收资源。
通常无需重写init()和destroy()两个方法,除非需要在初始化Servlet时,完成某些资源初始化的方法,才考虑重写init()方法,如果重写了init()方法,应在重写该方法的第一行调用super.init(config),该方法将调用HttpServlet的init()方法。如果需要在销毁Servlet之前,先完成某些资源的回收,比如关闭数据库连接,才需要重写destory方法()。
Servlet的生命周期:
创建Servlet实例有两个时机:
(1). 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某个Servlet时,系统创建该Servlet的实例,大部分Servlet都是这种Servlet。
(2). Web应用启动时立即创建Servlet实例,即load-on-start Servlet。
每个Servlet的运行都遵循如下生命周期:
(1). 创建Servlet实例。
(2). Web容器调用Servlet的init()方法,对Servlet进行初始化。
(3). Servlet初始化后,将一直存在于容器中,用于响应客户端请求,如果客户端发送GET请求,容器调用Servlet的doGet()方法处理并响应请求;如果客户端发送POST请求,容器调用Servlet的doPost()方法处理并响应请求。或者统一使用service()方法处理来响应用户请求。
(1). 在Servlet类中使用@WebServlet Annotation进行配置。
(2). 在web.xml文件中进行配置。
我们用web.xml文件来配置Servlet,需要配置<servlet>和<servlet-mapping>。<servlet>用来声明一个Servlet。<icon>、<display-name>和<description>元素的用法和<filter>的用法相同。<init-param>元素与<context-param>元素具有相同的元素描述符,可以使用<init-param>子元素将初始化参数名和参数值传递给Servlet,访问Servlet配置参数通过ServletConfig对象来完成,ServletConfig提供如下方法:
java.lang.String.getInitParameter(java.lang.String name):用于获取初始化参数
ServletConfig获取配置参数的方法和ServletContext获取配置参数的方法完全一样,只是ServletConfig是取得当前Servlet的配置参数,而ServletContext是获取整个Web应用的配置参数。
(1). <description>、<display-name>和<icon>
1). <description>:为Servlet指定一个文本描述。
2). <display-name>:为Servlet提供一个简短的名字被某些工具显示。
3). <icon>:为Servlet指定一个图标,在图形管理工具中表示该Servlet。
(2). <servlet-name>、<servlet-class>和<jsp-file>元素
<servlet>必须含有<servlet-name>和<servlet-class>,或者<servlet-name>和<jsp-file>。 描述如下:
1). <servlet-name>用来定义servlet的名称,该名称在整个应用中必须是惟一的。
2). <servlet-class>用来指定servlet的完全限定的名称。
3). <jsp-file>用来指定应用中JSP文件的完整路径。这个完整路径必须由/开始。
(3). <load-on-startup>
如果load-on-startup元素存在,而且也指定了jsp-file元素,则JSP文件会被重新编译成Servlet,同时产生的Servlet也被载入内存。<load-on-startup>的内容可以为空,或者是一个整数。这个值表示由Web容器载入内存的顺序。
举个例子:如果有两个Servlet元素都含有<load-on-startup>子元素,则<load-on-startup>子元素值较小的Servlet将先被加载。如果<load-on-startup>子元素值为空或负值,则由Web容器决定什么时候加载Servlet。如果两个Servlet的<load-on-startup>子元素值相同,则由Web容器决定先加载哪一个Servlet。<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表示启动容器时,初始化Servlet。
(4). <servlet-mapping>
<servlet-mapping>含有<servlet-name>和<url-pattern>
1). <servlet-name>:Servlet的名字,唯一性和一致性,与<servlet>元素中声明的名字一致。
2). <url-pattern>:指定相对于Servlet的URL的路径。该路径相对于web应用程序上下文的根路径。<servlet-mapping>将URL模式映射到某个Servlet,即该Servlet处理的URL。
(5). 加载Servlet的过程
容器的Context对象对请求路径(URL)做出处理,去掉请求URL的上下文路径后,按路径映射规则和Servlet映射路径(<url- pattern>)做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调用这个Servlet处理请求。
配置Spring MVC,指定处理请求的Servlet,有两种方式:
(1). 默认查找MVC配置文件的地址是:/WEB-INF/${servletName}-servlet.xml
(2). 可以通过配置修改MVC配置文件的位置,需要在配置DispatcherServlet时指定MVC配置文件的位置。
我们在平台项目两个工程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配置方式,介绍如下:
(1). 在business-client工程中按照默认方式查找MVC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目录为: /WEB-INF/business-servlet.xml。工程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2).在public-base-server工程中,通过第2种方式进行配置,把spring-servlet.xml放到src/main/resources/config/spring-servlet.xml,则需要在配置DispatcherServlet时指定<init-param>标签。具体代码如下:
工程目录结构如下:
其中,classpath是web项目的类路径,可以理解为classes下面。因为无论这些配置文件放在哪,编译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都直接在classes下面。jar包的话虽然放在lib文件夹里,但实际上那些类可以直接引用,比如:com.test.ABC,仿佛也在classes下面一样。
在我们的工程里,经过验证,maven工程这两个

路径经过编译后生成的文件都位于classes目录下,即这两个路径相当于类路径,在下面创建config文件夹(folder),然后创建自定义的xml配置文件即可。
classpath和classpath*区别:同名资源存在时,classpath只从第一个符合条件的classpath中加载资源,而classpath*会从所有的classpath中加载符合条件的资源。classpath*,需要遍历所有的classpath,效率肯定比不上classpath,因此在项目设计的初期就尽量规划好资源文件所在的路径,避免使用classpath*来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