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个问题:如果现在需要一台能在北京、上海免购置税的插混车,你能想到哪些?如果把范围缩小到落地 15 万~20 万,还剩下哪些车型?最后,限制在 SUV,还有哪些?
笔者统计了一圈,20 万实打实能买到只有这 6 台:
领克 06 PHEV:15.86 万
荣威 eRX5:15.28-16.28 万
长安 CS75 PHEV:13.68-16.78 万
名爵 领航 PHEV:14.58-17.58 万
吉利星越 PHEV:15.13-18.63 万
以及搭载被广泛看好,叫板丰田(THS)、本田(i-MMD)的比亚迪超级混动 DM-i 技术的:
宋 Plus DM-i:14.68-16.98 万
上周,笔者到北京海淀一家比亚迪 4S 店体验这台车,本着客观的原则,回答几个有关这台车网友常提到的问题,并介绍几个优缺点,感兴趣的车友们可作为参考。
一、驾驶感
首先,宋 Plus DM-i 有 HEV 和 EV 两种动力模式,结合 ECO / 标准舒适 / 运动,可调节内燃机介入时间和程度。
体验下来,满电状态使用「ECO+HEV」+「标准 + EV」会得到轻快且节能的油门响应。
操纵感延续 15W 价位 SUV 应有水准,优势在于它是一台电动车,整块电池平铺在底盘,开启运动模式,EPS(转向助力)介入减弱,摆头动作小,有不错的指向性。配合轻巧的油门,前段车速整体反馈非常不错,出乎意料。
令人遗憾的是,一旦进入急弯,车头反向的惯性和侧倾程度会把你拉回现实:这仍然是台重量集中在车头的紧凑型 SUV,操纵感其实和 RAV4、CRV 拉不开太多差距。
不过,把它放在油车圈子里,从宋 Pro 到宋 Plus 混动,再到今天的 DM-i,比亚迪底盘调教越来越好。但咱非要和同价位合资车例如 Rav4、国产吉利的 CMA 平台对比,比亚迪的混动平台的车架调教仍欠点火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买 DM-i 的迪粉多数是奔着燃油经济性去的。
动力方面补充个小细节,110 公里版百公里加速要比 51 公里版慢 0.1s,有一种解释是电机性能 + 9%,也难平衡增加上来的 90kg 装备质量,而且 1.5L 骁云 - 插混发动机介入较晚,基本是后半段、速度到 60、70 公里每小时才发力,前段加速基本是强调电机的性能。实际体验下来,这项参数上的微弱差异放在实际道路上,几乎可以忽略。
很多人没注意,宋 Plus DM-i 还个“绝杀”,它目前是 20 万以内唯一(没错,唯一)一台可直流快充的插混车车型。PS,轿车里领克 03 PHEV、名爵 6 PHEV 也是不带直流快充的。
充电速度提上去,单程 20、30 公里的往返路段,把宋 Plus DM-i 当纯电车完全可以。“无限接近纯电车”的说法,这确实在 110KM 续航版上有所体现。
二、多花 10000 块 + 的科技配置,值吗?
电池差异说完,两款里程各加 1 万就可升级的“科技”配置,值么?据笔者了解,由于产能跟不上,北京正常提车基本需要等 2、3 个月,这样紧俏的供需,4S 店基本不可能给出优惠空间,51 公里(尊贵型、尊荣型)、110 公里(旗舰型、旗舰 Plus)价格都是指导价原价,那么,尊荣、旗舰 Plus 要不要选呢?
重点看差异:全速 ACC、自动紧急制动 AEB、拥堵辅助 TJA、主动车道辅助 LKS、车道偏离预警 LDWS、盲区监测 BSD、开门预警 DOW—— 这些功能打包起来,在丐版(尊贵型)、次顶配(旗舰型)上通通没有。
可以这么说:
-
在北京、上海日常龟速拥堵路段,ACC+TJA 自动跟车能很好缓解疲劳;
-
对于观察力不佳的同学,BSD 能在急速行驶的车流中提醒你后车的靠近;
-
对于行色匆匆的乘客,DOW 或许能在不经意的瞬间,避免疾驰的美团小哥带走一块车漆…
不是强行推销哈,贵出的 1w 块也就这些优势了。
因为 DPilot 里自诩 L2 级别的 LKS 真的有些鸡肋…
准确的说,DiPilot 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吐槽,很正常,比亚迪的强项一直是造车和造电池,王传福在采访中也表示,他理解的智能是“网联”,辅助驾驶软件功能做的比较保守,而且大多是从博世买过来的套件,DiPilot 辣鸡也是可以理解的。
先来说它的辅助驾驶是怎么工作的,不像其他 L2 级别的量产车,你在方向盘上是找不到 LDA、LKS 按键 —— 首先,停好车,在中控设置打开「车道保持」;然后,启动车辆,上高速,将速度提到 60 公里每小时以上,XX 便会自动车道保持。在偏离车道的时候,他会通过振动或者声音方式来提醒驾驶者,本质上,LKS 是 ACC 巡航的一个组成功能,不能单独开启。
如果说比亚迪汉的 L2 是「开关」逻辑,宋 Plus DM-i 则更强调「条件」逻辑 —— 车速 60+、道路笔直、车道线清晰,L2 辅助才会自动打开。
它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车速稍稍低于 60km/h 时,LKS 就会自动退出,如果车内噪音过大、道路颠簸掩盖了震动,驾驶员或许不会注意到车辆已降级到 LDWS(车道偏离预警),此时若不主动施加转向力,车子会不自觉偏离车道,甚至蹭到隔离带。这点,不吐不快。
还有几个小问题:
(1)会不会像秦 DM-i 一样低速发动机频繁启停?
目前有很多人吐槽秦 DM-i 频繁启停问题,低速尤其是电量低于 25% 时。秦我还没开过。不过宋 DM-i 有个优点,就是 NVH 做的比较完善,前机盖下放海绵给料足,即便发动力来回启停,声音也听不太清。
网上说失去动力,我觉得是极端个例。
DM-i 是新技术,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多数用户适应。
(2)后盘座椅振动严重吗?
有振动,敏感的话,别坐后排。发动机介入 + 高速巡航时,后排座椅震动还是很明显的,具体作用在后腰。
最后,吐槽下的宋 Plus DM-i 产能问题,我们刚刚提到,目前 4S 提车普遍要 2、3 个月,实际上有些地区甚至被拖到 4 个月,很多对购置税不敏感或者号牌无限制的地区,干脆放弃 DM-i,或者直接选了宋 Pro、加钱选唐 2.0T,可能大家对平顺性没有那么高要求,但又急用车。
通过实际走访 4S 店,笔者获得的消息与比亚迪官方道歉口径如出一辙:
“由于订单很多,车辆交付上相对较慢,目前新增订单的交付仍需要平均 3.5 个月的等待时间,因此而给 DM-i 客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5 月 17 日,比亚迪发布声明,称正积极安排和部署,以加速 DM-i 超级混动车型的产能提升。
或许比亚迪自己也没想到 DM-i 系列如此畅销,网上有一种说法是,重庆工厂目前只能满足 1.5w 台汉规格的刀片电池车型供给。按这种进度,半年内实现 1 个月内提 DM-i 还是有些难度的。
最后,宋 Plus DM-i 从混动节能、驾驶舒适性来讲,值得买;但短期用车需求强烈、对后排振动敏感的用户,可以先看看其他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