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达屋旗下11个酒店品牌的介绍?

1 年前

喜达屋1991年才成立,1998年更名为 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

2016年3月12日万豪集团的“万豪国际”以每股21美元现金,外加0.8股的万豪国际普通股,折合每股79.53美元,斥资136亿美元收购 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 ,创造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在获得美国监管机构许可后,合并于2016年9月23日完成。喜达屋SPG俱乐部与万豪礼赏这两个常旅客忠诚计划也于2018年8月18日合并。

本文带大家回顾一下喜达屋从有到无,再到被万豪集团合并的简短发展史。

传奇人物、“喜达屋之父” Barry Sternlicht 从小就十分崇敬自己的父亲,一位在二战期间逃离波兰,参加过捷克游击队,后又获得布鲁塞尔大学工程学学位,漂洋过海移居美国的老人,他自己经营的一家生产一次性手电筒的公司不幸遭遇了破产清算。当年轻的Barry从布朗大学毕业,试图进入华尔街的职业生涯时,他的父亲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想在你的余生里,只盯着一个绿色的屏幕看吗?”

于是,Barry 决定继续到哈佛商学院深造,获得MBA学位后加入了芝加哥一家名为JMB Reality的不动产投资公司,开始了在房地产行业的职业生涯。不久就为公司谈下一连串获利颇丰的生意,其中包括从迪士尼手里收购了陷入危机的开发商Arivida。然而,在80年代末美国房产市场大萧条中 ,Barry主导的一项海外投资失败,使得JMB亏损4.2亿美元。29岁的Barry成了“无业游民”。

喜达屋资本(Starwood Capital)的诞生

尽管黑石曾向他伸出橄榄枝,邀他加入并主管公司的房产投资业务。但是,最终Barry决定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并着手筹措启动资金。就在此时,Barry的好友、管理着赫赫有名的犹太家族产业——齐夫兄弟投资公司(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第一任CEO Daniel Stern,向Ziff三兄弟举荐了Barry。

齐夫兄弟公司的投资以耐心著称,当时美国经历了房产危机后很多不良资产被低价出售,Barry认为这是个难得一遇的抄底机会,齐夫家族为Barry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初始资本。
Barry和Stern有次一起在科罗拉多州考察项目,住在一个朋友家。晚上在jacuzzi里泡澡的时候,两人谈到新公司的起名,恰好朋友家房子所在的街道就叫喜达屋(Starwood)。于是,一个“未来酒店帝国”的名字应运而生。

1991年,Barry正式成立喜达屋资本(Starwood Capital), 大举低价收购公寓、酒店和其他房产 。然而,创业初期的公司预算紧,Barry和合伙人们出差只能飞廉价航班,住宿只能选快捷酒店。但Barry独到的投资眼光让公司前几年的年均回报超过65%。

Starwood Lodging(喜达屋膳宿)

1995年,喜达屋资本出资1.2亿美元,收购了一支上市的酒店投资信托(REITS)公司Hotel Investors Trust (简称 ‘HOT’)的大部分不良债务,并将旗下一号基金和二号基金所持有的酒店资产都注入到上市公司 HOT中,以换取HOT公司75%的股权,并重新起名Starwood Lodging(喜达屋膳宿)。重组后的HOT共持有了47家酒店权益,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酒店REITS公司,为喜达屋酒店集团奠定了基础(后来,喜达屋酒店的股票代码仍沿用HOT)。

1995年买下威斯汀 Westin(#1)

威斯汀饭店是喜达屋集团中历史最悠久的饭店品牌,起源于1930年,拥有200间高档饭店。

1995年,喜达屋资本旗下基金联合高盛集团以5.37亿美元买下了 威斯汀酒店(Westin) 品牌。此后,喜达屋资本集团更换了威斯汀的管理团队,并重新规划威斯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使威斯汀品牌下的酒店数量就从70家增加到120多家。

1998年买下喜来登 Sheraton(#2)

1998年喜达屋膳宿公司在与希尔顿的竞标中,用133 亿美元的价格(比希尔顿高出17%)收购了 诞生于1937年的 ITT 喜来登公司, 获得了 喜来登(Sheraton)、福朋(Four Points by Sheraton)、豪华精选(The Luxury Collection) 三大酒店品牌。随着一系列收购工作的完成,喜达屋膳宿公司也更名 为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

到1998年中期,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的市值高达 200亿美元。在2000年左右,喜达屋资本成功退出喜达屋酒店集团;而 Barry本人一直担任酒店集团的CEO直到2004年。此后他开始全面回归喜达屋资本的投资业务,专注于地产基金的管理。2005年,Barry曾再次进入喜达屋酒店集团,担任顾问和董事会主席。他聘请Steven Heyer出任CEO,却未曾料到 Steven的理念与 Barry 大相径庭,并试图改变公司发展战略。不久后,两人的矛盾公开化。最终,Steven于2007年被迫离职,其原因被《华尔街日报》描述为“个人不当行为”。

1998年获得豪华精选 The Luxury Collection(#3)

在喜达屋1998年将喜来登母公司ITT收入囊中前几年(1994年),ITT刚在堪比厮杀的竞标中获得了CIGA酒店集团70%的股权,而CIGA正是专长收录传奇酒店和个性凸显的奢华独立酒店的豪华精选的前身兼基石。

CIGA源自Compagnia Italiana Grandi Alberghi的缩写,即 意大利大酒店公司 。豪华精选品牌在ITC喜来登购入CIGA前夕就创立了,1992年1月13日,当时的ITC喜来登提取了自己的28间较突出的豪华酒店(例如纽约瑞吉喜来登)及33间Sheraton Towers(即依附于大体量的喜来登酒店中的豪华酒店,类似翻修前纽约 华尔道夫 及其更私密的 华尔道夫塔楼 的关系),组成了豪华精选 Sheraton Luxury Collection 。豪华精选逐步具备了与专长收录传奇/豪华独立酒店的联盟立鼎世(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抗衡的底气。

1998年获得福朋喜来登 Four Points by Sheraton Hotels(#4)

1995年4月喜来登酒店和度假村品牌发布了福朋喜来登 Four Points by Sheraton Hotels,旨在收录不匹配喜来登酒店豪华形象的Sheraton Inns(例如姿态更谦卑的汽车旅馆),进一步明确喜来登高档形象。

在喜来登被喜达屋收购之后,福朋品牌也纳入喜达屋旗下。

1998年获得 瑞吉酒店 St. Regis (#5)

1966年喜来登集团购得由阿斯顿四世创立于1904年的纽约瑞吉酒店,并易名为纽约瑞吉喜来登。1988年,这家店闭门开始彻底翻修。1991年,在经历了耗时近4年,耗资1亿美金的翻修后纽约瑞吉喜来登重回全球一线酒店神坛。1998年喜达屋从ITT手中购得喜来登,并将瑞吉拓为奢牌线,纽约瑞吉为旗舰。

2006年,纽约瑞吉8-11层转型为有48个单元构成的瑞吉住宅俱乐部 the St. Regis Club。 2013年,酒店又展开耗资9000万美金的彻底翻修,附加了健身房和新餐厅。

纽约还有过另外一家瑞吉,位于如今JW万豪所在的Essex House之上,叫做 the St. Regis Club at the Essex House New York City。

由孤店转为奢牌的瑞吉,在初期以布点稀少、充满了对旧世界的敬意或颇具俱乐部氛围。初期作品包括两家“前瑰丽”:休斯顿和伦敦Lanesborough。管家、马刀开香槟、因地制宜的血腥玛丽都是其重要标识。

1998年创造出W酒店(#6)

1998年,Barry将莱克辛顿大道541号的老多莱尔旅馆改造成了一座设计时髦、氛围性感、服务更灵活个性的W酒店,这也是第一间W饭店,属于喜达屋饭店及度假饭店国际集团。

W饭店的经营理念在于成为各城市文化的中心,以时尚、音乐、创新设计、注重艺术与流行文化等创新风格吸引高端客户,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概念,例如 香港W饭店 以中国五行为主要设计概念,台北的W酒店以自然大放电(Nature Electrified)为主要设计理念。2019年下半年,厦门的W饭店成为中国第九家W饭店。

2005年获得艾美酒店 Le Méridien (#7)

泛美航空孕育了洲际、北欧航空孕育了丽笙,法航则在1972年缔造了艾美。定位“为宾客提供家外之家”的艾美首秀是位于巴黎一座拥有1000间客房、极具未来色彩的摩登建筑(Le Méridien Etoile)随后的2年内10家艾美酒店纷纷于欧洲和非洲开幕。艾美酒店的位置一般都很靠近热门景点,以柬埔寨的吴哥窟艾美酒店为例,就是离吴哥窟最近的酒店。

1994年底,艾美酒店被英国的福特集团(Forte Group)买下,1996年又被福特集团的母公司格拉纳达集团(Granada Group plc)收购,随后格拉纳达集团和康柏司集团(Compass Group plc)于2000年夏天合并,又在2001年2月分家,福特集团原有的三家酒店品牌,最后全归Compass Group plc所有。

2001年5月,野村财阀宣布以19亿英磅买下,并于2001年2月将艾美酒店与Principal酒店合并。2003年12月,雷曼兄弟收购了艾美酒店。2005年11月24日,艾美酒店和相关企业被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并购。

2005年的雅乐轩(#8)

酒店品牌往往通过副牌来覆盖尚未适应高端品牌、或高端品牌已饱和的目的地。

雅乐轩(Aloft; a vision of W Hotels) 是W饭店的副品牌,于2005年创立。

2006年的源宿酒店(#9)

源宿酒店 Element 是威斯汀的副品牌,于2006年创立,提供公寓式饭店。

2015年创立 Tribute Portfolio (#10)

跟Luxury Collection一样,Tribute Portfolio是一个旨在收录各地具有迷人故事的独立酒店系列,只不过收录酒店的标准较豪华精选更宽松,主要为四星级饭店而不是五星级。可以将其视作亲民版的豪华精选,或豪华精选的副牌。

Tribute Portfolio 可视作对希尔顿的Curio、万豪的Autograph、凯悦的Unbound Collection的回应。

2015年收录Design Hotels(#11)

总部位于德国的 Design Hotels 为近300家独立运营的饭店提供服务。上世纪90年代初由彼得·史瓦策和克劳斯·克劳斯辛格携手创立,以挖掘和推广具有迷人创意和惊艳设计的精品酒店为主旨。比罗莱夏朵、立鼎世和SLH等独立酒店联盟更具先锋色彩。

喜达屋自2011年起为Design Hotels主要投资者,持有多达72%的股份。2015年10月喜达屋准备卖身时才面向卖家们将Design Hotels纳入其品牌家庭。

其他

喜达屋还在1999年收购了一家分时度假公司——维斯塔那(Vistana),藉此在方兴未艾的分时度假市场上崭露头角。 之后,该公司更名为喜达屋分时度假公司,成为喜达屋集团赢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2000年左右,喜达屋资本成功退出喜达屋酒店集团;而 Barry本人一直担任酒店集团的CEO直到2004年。此后他开始全面回归喜达屋资本的投资业务,专注于地产基金的管理。2005年,Barry曾再次进入喜达屋酒店集团,担任顾问和董事会主席。他聘请Steven Heyer出任CEO,却未曾料到 Steven的理念与 Barry 大相径庭,并试图改变公司发展战略。不久后,两人的矛盾公开化。最终,Steven于2007年被迫离职,其原因被《华尔街日报》描述为“个人不当行为”

2005年离开了喜达屋酒店集团的 Barry Sternlicht 其实并没有远离酒店行业,先后操盘了 Baccarat 酒店,1 Hotel,Principal等一系列新概念酒店。关于Barry Sternlicht 以后有机会单独开一帖再详细聊聊。

编辑于 2022-06-13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