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这篇文章真的在试图提高你使用 Mac 的效率,让你能节省出时间好好摸鱼。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共计一万余字,下方导读部分在尽最大可能帮你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 上篇:基础铺垫。 介绍一些桌面端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以及一些 macOS 特有的功能和修饰键。例如「程序坞」、「菜单栏」、「Option」、「Command」等。
  • 中篇:使用场景。 从打开或切换软件,浏览信息或操控电脑等具体的使用场景展开,级级提高,层层深入地介绍各种提高操作效率的技巧或软件。
  • 下篇:软件推荐。 聚焦于分享不同类型的软件,覆盖了同类别下的付费及免费软件。

如果你刚接触 Mac,那么我真诚地建议从「基础铺垫」开始阅读,这会帮助你在后续的进阶阅读中如鱼得水,能够明白文章中的专有名词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适当跳读「基础铺垫」,从「使用场景」开始阅读会更加节省时间且不减少收获。

如果你和我一样苦于找不到一篇成体系地介绍 Mac 高效技巧和实用软件的文章,那么恭喜你, 建议全文朗读并背诵

又或者你对以上所有概念解析和技巧分享都不太感冒,只对好用的软件感兴趣,那么「软件推荐」部分和这一份 macOS 精选软件集 或许是你的菜。

上篇:基础铺垫

macOS 概念解析

macOS 中的一些基础概念,适当了解能够在众多的技巧中不迷失方向,始终知道这个技巧对应的那种类型。

桌面、窗口和标签页之间的关系

呈现在「桌面」上的 Safari App 的一个「窗口」,在窗口中打开了两个「标签页」

首先是桌面(Desktop)

现实生活中的桌面是一个实体,一般用来摆放工作的电脑、阅读的书本,吃饭的餐具等实物。而 macOS 中的「桌面」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有一张随心定制的桌面壁纸,在上面摆放的是 app 的图标、打开的窗口,或者是各种文件。你可以创建很多个桌面,用来摆放不同的应用窗口,这个技巧下文会具体展开,用好多 桌面或许可以让原本混乱不堪的工作流变得更加清晰。

当我们完成 macOS 的开机引导进入桌面时,映入眼帘的屏幕内容就是我们的 macOS 的桌面:一张默认的壁纸,桌面的顶端和底部存在着一个「菜单栏」和「程序坞」,这两个 macOS 独有的模块悬浮在桌面以及所有的 app 之上,有着超然的地位。对它俩的具体介绍马上就来,让我们先看看「窗口」和「标签页」的介绍。

接着是窗口(Window)

应用程序打开后会在桌面摆放一个「窗口」,与软件的绝大多数交互都将在这个窗口中完成。

有些应用只能打开一个窗口,但有些应用例如浏览器则可以打开多个窗口,每个窗口内都可以独自处理任务。窗口有三种状态,首先是 激活状态 ,可以看到窗口左上角的「红绿灯」按钮是有颜色的。多个应用打开的多个窗口可以同时摆放在桌面上,但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窗口能够被激活,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会被系统传递到激活的窗口中,也就是说无法操控没有被激活的窗口。其次是 待激活状态 ,可以看到「红绿灯」按钮是灰色的。这时窗口只有展示信息的作用,无法进行交互。最后是最小化状态和隐藏状态,这时候在桌面上就找不到窗口的身影了,最小化会以缩略图标的方式陈列在「程序坞」中,而隐藏的窗口不会出现在任何地方,想要找到它需要再次调用该窗口所属的 app。

macOS 上的窗口最大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屏(Full Screen)模式,这时候一个应用的窗口就单独占据了一个桌面,在这个桌面中无法堆叠其他窗口;第二种是最大化(Zoom)模式,这时候只是将窗口的大小调整至铺满屏幕剩余空间的大小(不会覆盖菜单栏和程序坞区域),且这个窗口所在的桌面中有可以堆叠其他窗口(谁显示在上方一般取决于窗口的激活状态,激活窗口往往显示在最顶层)。

最后是标签页(Tab)

不是所有 app 的窗口都可以打开标签页,标签页的作用是为了集合多个不同内容的页面到一个窗口中方便浏览和管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各种浏览器,很难想象如果浏览器没有标签页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使用体验,有时候遇到需要上网查阅大量资料的时候,一个浏览器的窗口甚至会同时打开几十个标签页。

相信接触过 Windows 的朋友对这些概念应该不陌生,个人 macOS 桌面区别于 Windows 桌面最大的一点是:在 macOS 上新安装的应用程序不会直接出现在桌面上,可以通过添加软件快捷方式手动添加 app 到桌面上。在我自己的日常使用中,桌面上存放文件的场景更多得是在承载一个文件中转站的作用,且绝大多数时间 app 的窗口都是最大化的模式,看不到下方的桌面。

Mac 特有的概念

程序坞 ( Dock ),以下是 Apple 官方定义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悬浮在「桌面」上的单独空间,在这里个空间里可以添加一些常用的 app,以方便打开 app 查看其运行状态。不过在我日常使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条有点「碍眼」的程序坞都不会出现在我寸土寸金的桌面上。

Dock 上一些有趣的小心思,没啥大用,不过感觉比较优雅~

菜单栏(Menu Bar),先来看看 官方的定义

菜单栏主要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区域为「软件菜单区」,会根据当前激活窗口的 app 变化而变化(没有激活任何窗口时显示访达 app 的菜单项)。右侧姑且称它为系统控制区,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系统状态切换、信息获取,以及部分软件菜单栏部分的交互。

个人感觉同一个软件分别在 macOS 和 Windows 上使用时,macOS 看起来更加优雅的窗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macOS 上「菜单栏」的设计。macOS 将 Windows 中软件窗口顶部的菜单项转移到了桌面顶部的一块固定空间,也就是 macOS 的菜单栏中。这就导致 macOS 的窗口在视觉上更加简洁。

左侧应用的菜单显示在了桌面顶部的「菜单栏」中

更加有趣的是,macOS 上有很多小而美的「菜单栏应用」,虽然这些所有的交互都发送在小小的菜单栏附近,却大大提升了使用 macOS 的效率与趣味性。你甚至可以在菜单栏里摸鱼、养宠物或者照镜子,这块内容会在「软件推荐」部份中详细介绍。

启动台(LaunchPad)

借助「启动台」,您可以轻松找到并打开 Mac 上的 app。您甚至可以排列 app 以及将 app 整理到文件夹中。

—— Apple 官网

打开 LaunchPad 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点开 Dock 中对应的图标,二是使用触控板四指捏合的手势打开。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启动台中浏览电脑上安装的所有 app,可以整理、打开、卸载 app。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调研期间,发现这个功能会被频繁用到,个人感觉虽然启动台的界面很优雅,但是在掌握了有关「打开」使用场景的技巧后,几乎可以完全忽略这个功能的同时更加高效的完成原有的操作。

调度中心(Mission Control)

「调度中心」提供了一个鸟瞰图,其中包含您打开的所有窗口、桌面空间,以及全屏或分屏浏览模式下的所有 app,让您能轻松地在它们之间切换。

—— Apple 官网

打开调度中心有两种常见方式,可以通过触控版的「三指/四指向上轻扫」手势打开,也可以通过单击Apple 键盘上的F3打开。官方对它的定义比较到位,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如果掌握了后文中的技巧或软件后,后期的使用频率也不会太高。

应用程序的类型

从用户可感知的运行方式分类,有「窗口应用」和「菜单栏应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应用都是窗口应用,与应用几乎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窗口中。得益于 macOS 上菜单栏的构思,产生了一类独特的应用,它们没有单独的窗口,所有的交互都在单击菜单栏图标后展开的弹窗中完成,甚至有些应用通过快捷键就实现了所有功能,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小而美的应用。

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首先,大部分「菜单栏应用」在后台默默运行,不会显示在 Dock 中或者正在运行的应用列表中(不会出现在后文会提到的 App Swither 中)。其次,一个正常的「窗口应用」有三种状态:

  1. 前台有活跃窗口的状态
  2. 前台没有活跃窗口的状态(但还在后台默默占用着一部分电脑资源)
  3. 以及彻底关闭状态(活动监视器中进程结束)

在介绍程序坞的时候图片中提到过,当一个 app 的图标在程序坞中下方有个小点时,表示这个 app 正在运行中。这里科普点计算机科学相关点知识,只要 app 在运行中,不管是在前台有窗口还是在后台啥事不干,其实都在占用电脑的资源。

拿 Safari 举个例子,下方第一张截图是前台有活跃窗口的情况,可以看到内存占用比较高;第二张截图是关闭所有窗口,但没有完全关闭 app 后台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内存占用;第三种是完全关闭 app 后的截图,可以看到这时候 Safari 就几乎不占用内存了。

快捷键

先介绍各种修饰键,然后用一种方便记忆的方式一一与正常按钮组合起来。

接下来进入 macOS 基础部分的第二大模块:快捷键,模糊记得在 B 站上刷到的一个视频中说到:macOS 中的快捷键是一项最让人难以忘却的特性。

对比 Windows 与 macOS 常见的键盘布局后,可以发现两个系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顶部的「功能键」区域,以及空格键两侧的「修饰键」。

所谓功能键,就是当这个按键被触发时,可以直接实现某种功能,比如调整音量亮度、控制媒体播放等功能。

所谓修饰键,就是本身单独触发不起任何作用,配合其他按键一同触发后起到修饰作用,让按键发挥与原本不一样的作用。最常用的修饰键是 Command,位于键盘上空格键的两侧,类似于 Windows 上的 Ctrl 键,其他的修饰键还有 Option、Control、Fn 以及 Shift 键。

Cmmand 键的 ⌘ 符号最初用在瑞典的野营地,提醒人们注意和关注,同时还具有无限循环、统一标准等含义。而 Option 键的符号是 ⌥ ,像火车的并轨或者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同英文单词的意思一样,暗含着可供选择,正好对应按键本身的作用也是提供更多选择的作用,是 macOS 上最「灵动」的一枚按键。

神奇的 Option 键

功能的变体

  • 按住 ⌥ 时点击窗口左上角的关闭按钮,激活的是关闭该应用所有窗口的功能
  • 按住 ⌥ 时点击窗口左上角的最大化按钮,激活的是缩放 ( Zoom ) 窗口功能
  • 按住 ⌥ 时拖动/粘贴文件,激活的是复制功能
  • 按住 ⌥ 时点击 Dock 上的图标,激活的是隐藏/显示该软件的功能

激活隐藏选项

  • 按住 ⌥ 时点击菜单栏的 Wi-Fi / 蓝牙 / 菜单项,显示的是详细信息或隐藏选项
  • 将鼠标悬停在窗口左上角的最大化按钮上时,按住 ⌥ 会显示隐藏选项

快速操作

  • 按住 ⌥ 时点击菜单栏的「时间日期」,可以快速切换勿扰模式的状态
  • 点击 dock 图标隐藏窗口

替代长按/鼠标悬浮的作用

  • 在 LaunchPad 中,按下 ⌥ 后,图标会进入排列状态
  • 在 MissionControl 中,按下 ⌥ 键后,隐藏的关闭桌面按钮会出现

想要深入了解 Option 键的妙用,可以阅读 @ jijiali 的这篇文章:

学习一次在所有软件中通用的一些快捷键

  • ⌘C (Copy)拷贝, ⌘V (Viscidity)粘贴, ⌥⌘V 剪切, ⌘Z 撤销, ⌘A 全选
  • ⌘N (New)新建窗口, ⌘T (Tab) 新建标签页, ⌘Z 撤销, ⌘A 全选
  • ⌘Q (Quit)关闭当前软件, ⇧⌘W 关闭当前窗口, ⌘W 关闭当前标签页, ⌘H (Hide)隐藏当前窗口, ⌘M (Minimization)最小化当前窗口

这么多快捷键记不住怎么办?比较常用的快捷键还比较好记,一旦遇到快捷键特别多的软件使用起来就没那么理想了。下面这款软件比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长按 ⌘ 键,就会显示出激活软件当前状态可以执行的所有快捷键,鼠标单击某一项快捷键还可以直接执行该指令,是我目前为止用过的同类软件中体验较好的软件。

将鼠标移动到快捷键上方,会在左侧出现一个铅笔的修改图标,单击后配合「CustomShortcuts」这款软件还可以快速地将各种软件默认的快捷键修改成自己顺手的键位。随着使用的深入,直接使用快捷键的次数增加而这款软件的次数减少时,「CheatSheet」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中篇:使用场景

在我构思这片文章的大纲时,一直在思考以一种什么行文逻辑将一箩筐技巧和好用的软件,成体系的表达出来。个人认为单纯堆砌一堆关联不大的零散技巧比较空洞,而我希望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在日常使用 macOS 的过程中提高一些具体场景下的操作效率。

在调研了对 macOS 不同熟悉程度的真实用户,观察他们日常使用 macOS 的习惯和操作后,最终将使用 macOS 的具体行为抽象为「打开」、「切换」、「浏览」、「操作」等场景,环环递进、层层深入地将各种具体技巧和内容给串到一起。

打开

使用电脑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从打开应用/文件/窗口开始啦~

下面是常见的四种打开软件的方式,以及速度对比动图:

  • 呼出「启动台」后,找到软件,鼠标点击打开
  • 先将 app 固定到 Dock 中,接着鼠标点击打开
  • 通过聚焦搜索 ( Spotlight ) 搜索软件,键盘回车打开
  • LaunchBar 输入软件简称,键盘回车打开

从上方的动图中可以看出,从左上到右下打开某个程序的速度依次加快。最慢的打开方式是通过在 LaunchPad 中找到对应 app 图标点击打开。如果你一直都是这么打开应用的话,在 LaunchPad 中将常用的应用拖拽固定到 Dock 上或许会更加方便。个人比较推荐第三种通过「聚焦搜索」的方式打开应用,结合后面「切换」层面的技巧,会让你如虎添翼,从此摆脱 Dock 栏的束缚,将它隐藏后释放 MacBook 上寸土寸金的桌面空间 。

至于最后一种通过 LaunchBar(一款启动器类的软件)的方式则有一定的成本,需要额外安装软件,且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 我派 上找到很多相关的文章。

快捷键打开软件

再提供一种打开软件的方式给大家参考,即通过给对应的软件指定全局键盘快捷键。这样只需一步,即按下设置好的快捷键就可以打开软件。不过这种方式存在弊端,我平时使用的软件动则二十几款,通过一个软件一个快捷键的话,则会陷入快捷键不够用和冲突的窘境。如果常用软件在 5 个之内的话,个人认为这种绑定快捷键的方式无疑在打开和切换软件之间是效率最高的。可以通过「Thor Launcher」这款免费软件实现该功能,对折腾软件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后续「软件推荐」部分看到一款 All-In-One 的软件能够实现该功能。

自动打开软件

打开软件的最高境界是让软件「自动」打开。比较常见的自动打开方式就是在「系统偏好设置⁠–用户⁠–启动项」中添加需要开机自动启动的应用,这样可以避免每次开机都要重复打开几个特定应用的机械操作,建议将一些菜单栏应用或后台运行的应用设置开机自动启动,之后每次开机都不需要重新打开他们。

相信折腾过 iOS 效率工具的同学肯定对「快捷指令」不陌生,而 macOS Monterey 也把这款软件带到了 Mac 上,这才是我们「自动打开」软件的重头戏。我们可以预先配置好一个个快捷指令,每一个指令都对应着某一批需要打开的软件,每次只需运行一条快捷指令,系统就能帮我们快速地打开一批软件。如果只是打开一堆软件的话,那也太小看快捷指令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对快捷指令的探索也会慢慢深入。

通过「快捷指令」自动打开一批软件

浏览

打开多个应用后,如何舒舒服服地从这块屏幕上获取信息就成了当务之急。

窗口调整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调整窗口的方法:

  • 手动调整窗口大小和位置
  • 通过「窗口」指令调整窗口位置
  • 通过在「系统设置」中给对应指令添加快捷方式
  • 通过第三方软件快速实现以上功能

macOS 中有两种原生的方法可以调整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一是通过鼠标在窗口上方的标题栏按住左键的同时移动鼠标来拖动窗口,和将鼠标移动到窗口边缘拖拽窗口来调整其大小;二是通过窗口左上角的「红绿灯」按钮中的最右侧按钮进行快速操作。当我们将鼠标停留在窗口左上角绿色的按钮上时,可以看到该窗口支持如下几种快速操作:

在 Windows 上我们直接通过将窗口拖动到屏幕边缘,或使用 Win 键 + 方向键就可以快速实现分屏操作。有一说一这确实比 macOS 上的窗口调整方便太多了,不过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系统设置来弥补这个缺陷。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macOS 上不安装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实现快捷键分屏这一功能。

注意左侧的菜单项的名称要和系统中显示的一致,且区分中英文

如果你能够接受第三方软件的话,或许安装一款软件就能让你避免这些繁琐的操作,甚至能够实现的事情远超你的预期。

左边是 App Store 中付费榜排行第一的 Magnet ,右边是在 GitHub 上有着将近 19K Stars 的开源软件 Rectangle 。记得自己好几年前购买 Magnet 时只花了几块钱,不过现在似乎得花 ¥24 ,这也没过几年而且功能似乎一点没变。说实话不太推荐现在购入 Magnet ,它能实现的功能免费的 Rectangle 能够实现,而且后者还有额外鼠标操控分屏的功能,如果觉得好用的话别忘了去 GitHub 上点个 Star 鼓励下开源开发者噢。

桌面可调分屏功能

在基础篇中铺垫过窗口全屏和最大化的区别,在进行窗口分屏的时候也对应着两种情况,全屏模式和最大化模式的区别「基础铺垫」中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如上图所示,包含「拼贴」关键词的分屏指令对应着窗口的全屏模式,包含「移到」关键词的指令则对应着最大化模式。

窗口分屏
全屏分屏

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的通过「快捷指令」自动打开软件吗?没错,分屏操作的尽头还是「自动分屏」。如果日常的工作流程比较固定,总是需要固定打开某几款软件,并且按照某种规律分屏的话,那么在自动打开软件后增加自动分屏的操作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制。

如果想要自定义很多窗口在同一个桌面上的不同位置,通过快捷指令设置还是不太方便,而刚才提到免费 Rectangle 的付费 Pro 版本则可以一键保存你当前自定义好的桌面布局,可以设置是否自动打开关闭的软件,分配好快捷键后,只需一键就可以瞬间将桌面还原成自己想要的布局。个人感觉 Rectangle Pro 是 macOS 上的窗口管理天花板,价格为 ¥74 左右。

最大化利用屏幕空间

当我们使用 13 寸 MacBook Pro 时,如果没有开启窗口全屏只是最大化窗口,一般情况下桌面底部一整条区域会被 Dock 占据,有强迫症的人表示看着浑身难受,且有点浪费桌面空间。因此我开启了 Dock 自动隐藏,偶尔需要用到的时候将鼠标移动到屏幕底部,Dock 会自动出现,用完后会自动隐藏,丝毫不占用桌面的空间。相信读到这里的朋友,还不能完全打消隐藏 Dock 的顾虑,别着急,当我们看完下文「切换」的内容后自然会做出选择。

快速瞥一眼 ——「快速预览」

很多时候我们在找东西或者浏览文件时,如果直接双击文件打开浏览的话,感觉这个操作太「重」了,因为在这种场景下我们可能只是想瞥一眼内容就够了。而要达到这种随心所欲瞥一眼的操作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操作本身得足够方便快捷,二是得足够轻。

macOS 的「快速预览」功能恰好满足了这两点。使用快速预览功能只需一个键盘上最大最显眼的按键——空格键。瞥一眼的全过程就发生在我们按下空格和松开空格的这段时间内,当我们按下空格并保持不放,快速预览功能会将选中的文件内容直接 预览 展示出来,当我们瞥完后只需松开空格,刚预览的文件就会缩回原来的图标中。如果需要长时间让预览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的话,可以将长按空格键的操作替换成单击空格键,单击一次打开预览,再单击一次则关闭预览,有点小贴心。

切换

随着打开的应用/文件/窗口越来越多,如何得心应手地在软件间进行切换就成了问题

下面是常见的四种切换软件的方式,以及速度对比动图:

  • 鼠标点击 Dock 上的应用图标 / 应用窗口进行切换
  • 通过「台前调度」的形式,用鼠标单击左侧浮窗切换
  • Command + Tab 呼出 App Switcher 进行快速切换
  • 通过 LaunchBar 快速切换

鼠标切换 App

最常见的也是最符合直觉的软件切换方式就是通过鼠标点击对应的窗口或 Dock 上的图标,进行激活窗口的切换。不过你可能会浮现出一个疑问:当我开启了「自动隐藏程序坞」并且将窗口最大化后,岂不是在屏幕上看不到要切换的目标应用了?

App Switcher 切换 App

这就需要我们的「App Switcher」出场了,它的作用就是字面意思:软件切换工具,可以通过 App Switcher 各个打开窗口的软件间进行快速切换。
使用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按下 ⌘ + ⇥ 并快速松手,就可以在当前应用和上一个应用之间快速切换;另一种切换方式是同时按下这两个键后,暂时松开 ⇥ 键而不松开 ⌘ 键,这时就会出现下方动图中的浮窗,这个状态下即可通过单击 ⇥ (右移选中框)和 ⇥ 上方的 · 键(左移选中框)或者通过控制鼠标将光标悬浮在 app 上来控制选中框,最后当选中框框住了想要切换的 app 后松开 ⌘ 键,就可以切换到目标应用了。

很多 Mac 老粉看到这个 App Switcher 可能会一头雾水,因为这个名次没有出现在 macOS 系统或官方文档中,你无法选择开启或关闭或对他进行一些设置,是系统与安生来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操作系统上必备且符合直觉的功能。

台前调度

当我在 WWDC 2022 直播上看到这项功能出现在 macOS 上时,内心的第一反应其实是不屑一顾,因为我使用 macOS 桌面空间的原则就是简洁和专一,而看发布会中的演示幻灯片中发现会占用屏幕左侧一大块空间,这就导致我对这项功能不太感冒。

不过当我抱着尝鲜的态度试一试后,发现台前调度还是超过了我的预期。相信下面这张动图可以非常直观的传达出「台前调度」功能的作用。

开启「台前调度」的一瞬间,原本桌面上一堆乱糟糟的软件窗口瞬间就只剩下了当前激活的窗口优雅地悬浮在精心挑选的壁纸上,其余应用按照最近使用的次序只有六个保留在了左侧的调度区。而且这个调度区十分灵动,当窗口靠近屏幕左侧边缘或窗口最大化的时候这块区域会非常灵巧地避开。这恰好符合了自己使用桌面简洁和专一的原则。

相比于「台前调度」这个称呼,我更喜欢这个功能的灵感来源:一直隐藏在 macOS 中「单应用模式」功能的名称,这个功能需要通过终端输入特定指令开启,简言之就是开启后能够让桌面只保留一个 app 的窗口,其余 app 会自动隐藏。虽然台前调度可以将多个窗口或软件组合到一起调度,但是对于寸土寸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大小来说,个人感觉将窗口全屏或者左右分屏使用是浏览体验最佳的使用方式。对我来说大多数场景下台前调度更多是起到了「单应用模式」的作用。

切换同一个应用的不同窗口

上文基础部分提到过,有些应用可以打开多个窗口,最典型的就是浏览器类应用。这里有三种方式可以切换同一个应用打开的不同窗口,分别有着各自擅长的使用场景:

  1. 通过鼠标点击切换不同窗口
  2. 调度中心 / App Expose 切换
  3. ⌘ + ·( ⇥ 上方的按键 ) 进行快速切换

如果遇到需要经常切换同一个应用的不同窗口,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中打开「三指向下轻扫」打开 App Expose 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将当前应用打开的所有窗口在屏幕上平铺展示,方便通过观察内容从而精准切换不同的窗口。

在不同桌面之间切换

基于软件的分配,可以分为娱乐桌面,工作桌面,学习桌面等.

  • 切换软件自动切换到对应的桌面
  • 触控板左右滑动切换
  • Magic Mouse 或第三方鼠标,通过设置自动切换软件
  • 分配的软件

在本文的基础部分第一个介绍的概念就是「桌面」。当我们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时,如果把所有不同类型的软件都放在一个桌面上打开,也不是不能完成工作,只是在不同的软件间切换的过程可能会比较让人抓狂。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开「桌面」的强大力量。举个例子,假设我今天需要处理一堆昨天刚拍摄好的照片,这时候我可以新建一个桌面,将需要打开的访达,图片处理等软件移动到这个桌面上;同时我还需要完成前端界面的一个需求,这时候就可以把代码编辑器和新建的一个 Chrome 窗口放在一个桌面上;如果我过程中想摸个鱼,我可以把网易云音乐、Bilibili 等软件放在同一个桌面中。这样就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建立了一个个独立的桌面,在不同的工作中切换时只需切换对应的桌面就行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同一类工作中频繁切换多个软件时,来回跳转桌面或者很多软件堆在一起的痛苦。

操作

光从屏幕上获取信息还不够,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高效地与系统或软件进行高效互动。

截屏录屏

如果只是想简单地截个图且没有复杂标注需求的话,系统自带的截屏功能就足够了。而且 macOS 自带的系统截图功能还支持 OCR 文本识别,这可是很多软件的收费项目,macOS 直接集成到了系统中,只能说 macOS 这次给的有点多。如果想要录屏的话,可以通过上图最后一组快捷键呼出「截屏」app 选择右侧的屏幕录制功能。不过不能录制系统声音有点小遗憾。

截屏 App 的界面

记不清自己前前后后用过多少款截图软件, iShot 是唯一还留在我电脑里的那款。理由是这款软件的标注系统基本满足了我的进阶截图需求,有时候写文章时需要的配图直接在截图的界面中标注完成就能直接使用。如果你有内录系统声音或贴图套图的硬需求的话,可以考虑下 iShot Pro,否则免费版的 iShot 完全够用了。

控制光标

几乎在所有带 GUI 的操作系统上的光标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鼠标指针,一种是键盘输入提示符。常识告诉我们,鼠标即可以控制屏幕上的指针,也可以控制输入提示符,而键盘似乎只能起到键入内容的工具。现在我想分享点违背常识的内容,其实键盘不仅可以精准高效地控制输入提示符的移动,甚至在某些场景下会比鼠标控制更加高效。

通过键盘控制输入提示符移动最基础的方法是通过上下左右「方向键」来控制,不过当势单力薄的「方向键」在强大的「修饰键」加入后事情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 ⌘ + ⬅️/➡️ 可以快速将光标移动到行首/行尾
  • ⌘ + ⬆️/⬇️ 可以将光标移动到输入区块到开头/结尾
  • ⌥ + ⬅️/➡️ 可以将光标移动到词首/词尾
  • ⌥ + ⬆️/⬇️ 可以将光标移动到段首/段尾
  • 基于上方所有通过键盘移动光标的操作下, 再加入 ⇧(Shift)键则可以选中移动范围内的文本。

One More Thing

如果你看到「Vim」这三个字母组合一头雾水的话,建议直接跳转到下一小节内容阅读;如果看到的反应是心头一颤的话,那么恭喜你即将发现一片新大陆。

kindaVim 这款软件可以让你在 macOS 上的任意输入框里使用 Vim 的逻辑编辑文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官网进一步了解。这款软件的收费机制是我遇到过最有趣的,你可以在每天的 13:00 至次日的 5:00 期间无限制的使用这款软件,其他时间段里想要使用他的话会有如下弹窗提醒:

输入内容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重复输入一串固定的文本,比如收货地址、手机号、话术等等。这时候可以通过整个 Apple 生态的原生输入法的 文本替换 ,来实现快速输入。可以在「自定义短语」中预先设置 dz = XX市XX区XX街道XXX,然后下次需要输入时,只需敲下 dz 两个字母就可以替换出这一串地址。

如果你恰好也是 Apple 生态用户,且使用系统原生输入法的话,那么系统自带的「文本替换」功能个人体验下来是最无感的。一端设置,同一个 iCloud 账户下的所有设备都能共享,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软件。

避免重复

当我们需要大量重复机械的键鼠操作时,如果电脑能够录制我们的键鼠操作,并能够重复执行就好了。相信有些人对「按键精灵」这个名字非常熟悉, KeySmith 是 macOS 上一款类似的软件。通过它你可以录制对系统的一系列操作,安装好浏览器插件后,也可以精准录制操作网页的步骤。软件支持免费录制 5 条自动化操作。

下篇:软件推荐

是否能够更加高效省力地去管理 something,毕竟电脑是给我们打工哒~

快乐源泉 —— 菜单栏

当我把电脑换成带「刘海」的新款 MacBook Pro 前,菜单栏的地位和 Dock 一样,都是处于长期自动隐藏吃灰的状态。不过当我换成「刘海屏」的 Mac 后,发现就算我隐藏了菜单栏,不管是最大化窗口还是全屏窗口,窗口的位置都不会延伸到刘海左右两边的区域,也就是说「刘海屏」硬生生给菜单栏在屏幕上腾出了一条专用的区域。

这就导致我在设置中开启了「仅在全屏试图下自动隐藏菜单栏」,从此开启了折腾菜单栏的旅途。现在我把这些还算新鲜的内容分享给你,这部分只关注于主要交互都在菜单栏发生的软件,不包含那些只在菜单栏占据了一席之地的软件。

如果说只让我推荐一款菜单栏软件的话,我大概率会推荐这款 29 元单设备一次性买断制的软件—— OneSwitch ,看到上方的图片就能理解这个软件的作用了:把一些原来路径比较深的操作集合到一起,让你只需两步就能完成操作,如果自己有些特别常用且频繁的操作的话,可以直接在软件设置里绑定系统全局快捷键,这样瞬间精简到了一步。

图片来自 iStat Menus 官网

还有一类比较常用的软件是在菜单栏展示系统状态。这一大类中最出名的就是—— iStat Menus 这款软件了。50 元买断制,如果你不是对它情有独钟的话,建议看看下面几款软件

这是一款免费开源的软件—— Stats 在 GitHub 上有差不多 13K 的 Star,好用的话记得点个 Star 向开源开发者致敬噢。这款软件可以说是上一款付费软件的完美平替,在我自己的使用过程中,我几乎感受不出两款软件的区别。

不管黑猫白猫,能显示 CPU 负载就是好猫 miao~

最后再强烈安利一款同类但特立独行的软件—— RunCat ,它没有冰冷空洞的条形图,五颜六色的状态图标,唯有一只在不断奔跑的小猫咪,像极了屏幕前现实生活中的那个人。小猫咪跑得越快,说明 CPU 负载越大,通过这种具象的方式非常有温度地将系统状态给呈现了出来。

为了照顾可爱的小宠物,特意在寸土寸金的菜单栏上空出了一大片区域让它尽情奔跑。

当然了,这可是只内外兼修的小猫咪,下方左图可以看到它显示的信息还是比较全面的,右图则是一些其他样式的图标,赶快来领养一只属于自己的菜单栏宠物吧。这款软件是我最终保留在菜单栏中的系统状态监控类软件,算得上是一款小而美的软件,深深俘获了一名钢铁直男的少女心。

当我们将 Mac 连到外接显示器上时,就会感受到一个我们在使用 MacBook 屏幕时存在感较低的功能:显示器亮度调节。大部分显示器都不支持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亮度,甚至想要更改显示器的亮度还得通过显示器自身的按钮调节。这款 MonitorControl 开源软件能够很好解决这个痛点。让你可以直接通过键盘上的亮度调节按钮调节外接显示器的亮度。

菜单栏的十八般武艺中,怎么能少了摸鱼这项技能? MenuX 这款软件本质上就是一个可以在菜单栏打开的浏览器,它可以让你非常「轻」地完成一些操作。 比如上班时不拿出手机,坐在领导对面一本正经地盯着电脑屏幕摸鱼

得益于有些软件存在的网页版,且能够实现客户端绝大多数的功能,这就让这款软件有了发挥的余地。而且有些平台只有手机端的 app,在电脑上并没有相应的客户端(使用 Apple Silicon 的 Mac 可以适当缓解这种情况),这时候就到了这款软件大放异彩的时候了,软件本身提供的自定义设置和推荐的网址比较丰富,完全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在很多 Apple 的电子产品上看到这么一个功能: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似乎从来没发现这个功能生效过,iPhone 和 AirPods 可以理解为使用比较频繁,触发不了这个暂缓充电的机制。不过对于几乎每天都在插电使用的 MacBook 来说,将电池电量长时间保持在 80% 左右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个时候就得依靠这款开源的菜单栏软件—— AlDente ,免费版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只需要软件帮我们在电池电量达到一个阈值(默认是 80%)后暂停充电,将电脑更改为电源适配器供电就行了。

疫情当下,线上办公和学习似乎已经成了常态,远程办公协作的场景也比较常见。参加线上会议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自己打开摄像头的场景,特别是在会议中自己临时被要求打开摄像头会有点手足无措,这款 Hand Mirror 软件可以让你在菜单栏上一点就可以调用 MacBook 的摄像头(还可以调用 iPhone 上的摄像头),完美还原视频会议中开启摄像头的状态,甚至连高糊的画质都能给你还原出来,可以说是一款比较小众的菜单栏软件。而且你还可以把这个预览窗口随意拖动到屏幕上的任意位置进行固定,这就满足了需要同屏分享自己电脑桌面和屏幕前帅脸的需求。

菜单栏管理

随着使用的菜单栏图标越来越多,我们就会发现原本就不富裕的菜单栏空间越来越少,这时候就需要菜单栏图标管理软件登场了。由于最近刚换到了有刘海的新款 MacBook Pro ,而刘海区域会遮盖一部分图标,如果不对图标数量加以管理的话,后面加入的图标永远也不会显示在菜单上,需要将排在前面的软件一个个往后拖才能显示出新增的图标。或者连接外接显示器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Bartender 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在刘海屏的菜单栏上使用体验是同类软件中最好的,因为它可以把软件显示在正常菜单栏的下方。这样就可以避免菜单栏图标一多,后面的图标被刘海区域遮挡的尴尬情况。不过高达 110 元的单设备买断制售价可能是一个较大的门槛。

当然啦,接下来肯定是提供一款免费开源的平替软—— Hidden Bar ,个人感觉这款软件比较符合 「小而美」的定义,此类软件的所有功能它都有,而且不像 Bartender 那样「重」,几乎所有关于图标隐藏和显示的调整都在菜单栏中完成,也是我目前一直在用的一款。唯一的缺点是 Dock 和 App Switcher 中会存在该软件的图标,暂时不知道如何关闭,有点影响体验。

再推荐一款刘海屏 MacBook 的专属软件—— TopNotch ,软件的作用就是隐藏刘海,是一款免费的软件。这款软件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MacBook 屏幕外侧四个顶点带有一定程度的圆角,且所有 app 的窗口四周也都有一定的圆角,在软件中开启隐藏菜单栏并设置合适的圆角后,可以让三种圆角视觉上看上去一致,强迫症狂喜。

关于菜单栏美化这件事,可以直接阅读 @ 胖鱼要进步 的这篇文章:

幕后英雄 —— 剪贴板管理软件

如果让我在只推荐一种 macOS 软件的话,非剪贴板软件不可。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次性复制和粘贴多条内容。比如需要复制图片和文字,但是系统默认的剪贴板机制只能同时保存一条记录。也就是说新复制的内容会覆盖掉上一次复制的内容,在没有剪贴板管理软件的情况下,我经常需要来回反复的切换软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而在用上剪贴板软件后,只需一次性连续将需要复制的内容复制下来,然后回到需要粘贴的软件中一条条粘贴过去,且可以随时回溯遗忘的剪贴板历史。甚至配合上好用的剪贴板软件后甚至粘贴的全程都不需要用到鼠标。

以前一直用的是 Paste ,个人感觉这个交互是所有同类型软件中最优雅的,可惜它从买断制更改为了每月的订阅制后成功劝退了我。如果你也觉得 Paste 的交互和 UI 更加舒服,并且愿意接受每年 98 元订阅费用的话,Paste 就是你剪贴板管理软件的不二之选。

Paste 的交互模式

它可以将本地的剪贴板记录通过 iCloud 同步到云端,并且也支持保存某一剪贴板记录到某一特定分类。最让我欲罢不能的特性是可以通过键盘快捷键快速选中某一项历史后直接粘贴。

如果不能接受 Paste 的订阅制,这里再推荐一款作为 iShot 家属的软件—— iCopy ,目前同样是一款免费软件,小清新的界面设计风格不知道是不是你的菜。不过这款软件没有 Paste 的 iCloud 同步剪贴板功能,但是增加了快捷回复模块,可以将一些常用的话术保存在里面,似乎有对标 Paste 的分类管理剪贴历史的意思。

如果你和我一样,本着不缺少核心体验的前提下能省就省的原则,那么最后一款开源软件也许才是你的菜,同时这也是我目前唯一在使用的剪贴板管理软件 「 Maccy 」。为什么我最终选择了它?以下是几点原因:

  • 开源,快速,隐私安全,可定制化高。
  • 快捷键优先,可以完全脱离鼠标操作。
  • 没有多余的功能,只专注剪贴板历史。
  • 系统默认样式,低调百搭又不失质感。

在该软件的官网或 App Store 里下载这款软件似乎要收费,不过可以直接去 GitHub 主页 免费下载。再次向开源软件致敬,觉得不错的话记得去给开发者在 GitHub 上点个 Star 或者赞助一下噢。

犄角旮旯 —— 电脑健康

  • 电脑空间越来越满,往往删除了很多文件后磁盘空间还是很满。
  • 卸载软件时发现简单地拖动到废纸篓里发现删不干净。
  • 想要看看电脑空间中哪个文件夹占用的空间最大。
  • 每次开机莫名其妙会自动启动一堆软件,不想单独去软件里关闭。
  • 电脑打开网页或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作为电脑小白不知道该怎么办。
  • 等等。。。

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以上的一些问题。而有那么一款软件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 CleanMyMac 。不管是从功能层面还是从交互设计和页面设计角度来看,个人感觉这款软件都找不出啥大毛病,如果硬要挑刺的话,我承认 79 元一年或 178 元一次性买断的费用 (单设备, 22 年 10 月) 是我自己钱包的问题。软件支持下载试用,也支持 30 天退款服务。

接下来是老传统了,如果你不太在乎交互体验如何的话,那么这款免费的软件, 是这辈子唯一会推荐腾讯家的产品 —— 柠檬清理 可以考虑一下。功能层面基本能覆盖 CleanMyMac,但是个人感觉在交互和 UI 层面差点意思,不过想到腾讯难得这么良心,出一款免费且目前还没看到广告的软件心里也就释怀了。

企图全面接管你的 Mac —— Raycast

在这篇文章的调研期间,有位研发小哥哥给我推荐了这款软件—— Raycast 。将近一个月使用体验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想做一款「大而全」的效率工具,就用它来作为「软件推荐」的压轴好戏吧。不过在我将近一个月的使用过程中,还是渐渐打消了想用它替换掉其他一些细分场景软件的冲动。(有些小操作不符合自己的肌肉记忆,切换成本较高)那为什么还在在这里推荐呢?首先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效率工具爱好者一样去各种折腾,对那些不想折腾的人来说只需安装这一款软件,就等于安装了其他至少5款软件,学习掌握一款软件的操作逻辑等于掌握了 5 款,一言以蔽之就是 ROI 较高。

我简单列举了这款软件可以「较好」地替换掉哪些细分场景下的软件:

  • 应用启动器
  • 窗口管理
  • 剪贴板管理
  • 卸载软件
  • 操控系统

具体的内容可以阅读 @ bakamio 的这篇文章👇

总结

在写这篇文章期间,我找过多位朋友观察他们日常使用 Mac 的习惯,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的习惯和方法。有时候选择一多往往会让人更加无从下手, 所以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不要太贪心,能够找到让自己最钟意、最想立马用起来的技巧和软件就足够了 ,对我来说也能实现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帮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高效地使用 Mac 。也不枉费你在百忙之中花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电脑只是一个工具,怎么用它自己说了算。我们可以知道某些功能,但选择不去使用;但不能因为想要使用某些功能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导致最终没有使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消除一些这方面的认知差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自由。

这篇文章自己连续写了一个多月,期间时而找同事或朋友做调研,时而按照调研的结果修改文章脉络和侧重点,力求做到如标题所描述「写给所有 Mac 用户」一样能够帮助到各位朋友,您的充电、转发、收藏、建议、批评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最后我想说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 ,少数派为你呈现 🚀

本文责编:@ 张奕源Nick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