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杭州老狗的胡言乱语,拿到了昂西大奖|专访《大桥遗犬》导演汤厉昊
记者 / Pel
转录 / 小鱼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难以相通,更何况我只是一只狗呢。”
今年6月13日-6月18日,享有“动画界奥斯卡”“动画界戛纳”等盛誉的世界顶级国际动画节—— 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 如期举行,多部华人作品入围奖项评选。
其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硕士汤厉昊的毕设《大桥遗犬》荣获昂西学生毕设动画评委奖。 前段时间,他在网络上公开了这部影片,我们也借此机会采访到了汤厉昊导演。
一起来看看这部“狗眼看人间”的明星毕设,听听来自创作者的独家幕后故事吧——
《大桥遗犬》汤厉昊 中国美术学院
先来欣赏一下这部作品——
【2022小宇宙计划】《大桥遗犬/A dog under bridge》2022昂西动画节学生单元评审团奖_哔哩哔哩_bilibili
-简介-
《大桥遗犬》是一部关于我对于当下现代社会生活现状的体验与观察所做出的影像表达,为躲避诸多都市生活的孤独感而试图将自我装进一条狗的身体中,以狗的视角审视社会中所谓“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从而在现实的影像中产生戏剧的幽默与悲伤。
-作者-
-角色设计-
-静帧展示-
-作者专访-
Pel:您曾提到《大桥遗犬》的创作契机来源于自己散步至大桥公园的见闻与心境。本片选择流浪狗作为叙述的主角,明明是动物,却用流利的普通话独白冷眼观察/吐槽人类社会(汽车、涂鸦……),这样的设计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汤厉昊: 狗的内心自白其实是叙事效率上的考量。我一开始对旁白比较谨慎,想尽量避免大量使用旁白导致影片过于说教。但我比较……贪心吧。因为我喜欢的许多长片里有很多闲笔或配角非常出彩,所以在我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有意去侧重这方面。
当我写完剧本,我发现(自己)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我不想丢掉剧本里任何一场戏,所以利用旁白也算是提高叙事效率的“被迫的选择”,回过头来看的时候,确实觉得旁白用的过多了一点。特别是在影院里看的时候,我觉得一开始旁白可能有些让人无法代入,这或许也是我之后要改进的地方。
关于狗讲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因为影片里所有“人”的对话都用了杭州本地方言。我想把狗和人做一些区分,因此狗的叙述反而是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这其实也有一点讽刺或者趣味性在里头。
后来在考虑旁白时,我希望它不要太常规,想呈现出“不一样的旁白”。我也参考了瓦尔达和黄信尧作品旁白起到的作用,比如《大佛普拉斯》和《同学麦娜丝》那种很吊诡的叙述风格所产生的间离感。
所以在我的影片中(狗)有时候会直接跟观众对话,比如“观众也许还在为那个男人感到悲伤,但是我其实已经把他忘掉了”这种旁白会打破第四堵墙,让人感觉这只狗知道观众正在看这个故事。
Pel:故事舞台更选择了“桥底”这个常被人遗忘的城市空间,给人一种不安、荒颓的感觉,片中有大量社会群像的观察,人们似乎在桥底就会释放出不同的一面。为什么您选择了友善的胖子与苟合的男女这两组角色着重描写?
汤厉昊: 我家住在桥旁边,这个地方其实是一座城市孤岛。虽然离商业区和繁华地带不远,但刚开发起来的时候连外卖、叮咚买菜都送不到,生活上很不方便。这也是它非常吸引我的一种感受——城市的孤独感。
桥下的空间虽然很荒凉,但同样也是富有生机的。大家来到这里各取所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可能只是钓鱼、散步、放松的公园。但对于狗和胖子来说,桥底的空间是他们的避风港。
有一个灵感是我曾经看过的NHK纪录片,讲广东三和大神。片里的人物都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过一天算一天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悲惨遭遇,比如孩子意外去世了、妻子离开、背负了很多债务。
但我在影片中选择把胖子曾经的苦难隐去,留出空间给观众,更关注的是这个角色当下的状态。桥底是他的藏身之处,就像狗的箱子一样,是他们的庇护所。所以我在海报里把他(胖子)画得很大,像躲雨一样躲在桥下,蜷缩在桥底,其实和狗躲在他的盒子里是同一个道理。
关于胖子和狗的相遇,是我一直认为的,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高中的数学课本上提到两条无限延长的线在某个点上相交,相交过后就是不断远离对方的过程。狗和胖子也是这样,他们或者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关系也是如此。胖子和狗的陪伴在一开始就有一定目的性。狗想得到胖子的食物,而胖子把狗当做一个垃圾桶,把所有的苦水都倒给他。
时间长了之后,他俩产生了一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相互被需要的关系是顺其自然的、舒适的。但是当你认为这种陪伴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可能就会戛然而止。
然后就是那对苟合的男女。其实他俩的存在跟别的人没有什么差别,也是桥底下形形色色人中的一对而已。(关于情色的元素的使用,我觉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本来也没什么,线上版本很遗憾被和谐一些......)
同样另一方面也是完成狗的视角下的一些哲学思考。他俩就像一面镜子,用人居高临下的泛滥的怜悯,照出狗的独立与自省。但这对男女的出现,也的确让狗想起和胖子互相陪伴的时光。
我忘了之前在哪读到一句诗,大致意思是,当你在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你面前的山峰会变成你所想的人的样子,很浪漫很有诗意的一句话。所以在最后他(狗)离开那对男女,来到河岸上ending shot时,我让河岸的剪影呈现出那个男人的轮廓的形状,想看看观众会不会发现。
Pel:狗狗的独白与现实的场景在作品中的分量都相当重要,您是如何顺畅地把情节、台词与身边的现实场景串联起来,形成剧本和分镜的?可以介绍一下您常用的创作步骤么?
汤厉昊: 毕业创作从研三开始,但研二的暑假我就已经在写剧本了。暑假里写了两个剧本,每次写完都觉得大有可为,(但当)讲给我导师听,就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加上我在写作之前看了很多《故事》之类的剧作理论,写作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条条框框的“张力”“引力”这种剧作概念。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在编剧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排毒”的过程,我前面写的两个没有被采纳的剧本,就是我排出体内毒素的阶段,让我忘记理论中条条框框的东西,然后重新用一种观察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也是因为剧本一直被否,加上疫情期间被迫待在家里,产生了很多压抑的情绪。终于有一天坐不住要出门,才发现了桥下的空间。
在写剧本之前,我更多的时间是在一块白板上推敲每个角色或者每场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有什么叙事上的作用。白板阶段就是把脑海里的各种想法从无序整合成有逻辑性的阶段。而真正的剧本成型后,反而没有做太多的修改,可能只是删减一些台词或者旁白,比如哪里太过赘述了,我就拿掉一些。
在场景设定上,没有太多困难,很快就基本确定了遵从实景构图的绘制方法,还请了影视系的学长帮我用无人机飞去拍一些特殊的角度,比如影片中监视器的画面。加上我的场景的partner周舒艺,她很会画,所以这部分比较顺利地进行。
另外我还想分享一下桥下涂鸦的部分:其实片中的涂鸦跟我生活的区域(杭州转塘)有关。它是一个正在建设发展阶段的地区。美院周边有很多老街,我读本科的时候,那里承载了很多当时学生的消费娱乐活动。但在20年左右,老街区就被拆成一滩废墟了。
Riva是美院的留学生。在那个时期,他开始在废墟里画很多诡异风格的涂鸦,比如我片子里用的那些粉红色的人脸。他的涂鸦好像也成为建设浪潮间隙中的一种符号,和那些废墟融为一体了。后来Riva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中国,但很有趣的是,虽然他离开了,可他在转塘留下的涂鸦还是一直存在。也许你在街边的某个拐角就能突然发现他画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就问他能不能把他的图案授权给我在片子里使用,他也很开心地答应了。
包括影片里出现的班克斯的涂鸦,其实和我在西湖纪录片节上看的一部叫《盗走班克斯》,大概讲的就是在巴勒斯坦有很多班克斯画的涂鸦,而艺术品商人为了得到这些画,会找当地人用巨大的切割机把整面墙承重墙割下来放进美术馆。当时我觉得很震撼,然后又想,如果班克斯来中国涂鸦的话,应该会被刷成白色的。我觉得这种城市的变迁跟(社会)观念之间的关联,这也是很吸引我的部分。这是中国每一个地方都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Pel:您与王一皓共同执导的本科毕设《梨》呈现笔墨质感、线条柔软、角色较卡通,《大桥遗犬》的视觉风格则有很大不同。请问您创作《大桥遗犬》时是如何选取色调、设计角色的?
汤厉昊: 可能是“如何看待动画”观念上的改变吧。本科创作的时候想尽可能去玩动画形变,或者利用水彩上色的材料感,去追求画面上的效果。更多时候的是一种尝试,在故事上是忽视的。
【《梨/The pear》2016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毕业作品】 《梨/The pear》2016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毕业作品_哔哩哔哩_bilibili 汤厉昊与王一皓共同执导的本科毕设《梨》,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崇丽奖、日本札幌新千岁动画节空港赏
但做《大桥遗犬》的时候,我从一开始就想把它做成一个现实的故事。影片中除了狗最后说人话之外,其实没有任何超现实的地方。如何让观众相信这个现实的世界,其实是要用画面“欺骗”观众,这就是画面要达成的目的,但这又是一种相对的写实。
所以色调上,我尝试保持杭州秋天那种稍微有一点雾霾、有一点清冷的感觉,让颜色紧贴现实,不要给人浮空的感觉。我很喜欢法国短片《我的海象外公》,我觉得它的颜色就非常贴地,它完全没有给人失真的感受。那种海滩灰蒙蒙的天空有很强代入感。
角色上,我尽量让人的比例和面部保持相对的写实来配合场景。比如便衣这个角色,其实是我在桥底下拍素材的时候,突然有个行人经过,他的面貌正好很符合我的想象,我就把他拍下来进行了一些改造。像老林的角色,其实是有参考《大佛普拉斯》里菜埔演员的形象,还融入了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某位教师的面相(笑)。
胖子则是我最初想到的,他应该有点像香港演员林雪呈现出来的气质。正好我有一个朋友的体型跟林雪特别相似,所以我直接叫他过来帮我出演这个角色,避免了大量硬画的难度。
角色动画上,其实我也尽可能抛弃动画形变带来的Q弹感,利用“不那么动画的动画”来营造动画上的写实感。
Pel:本片的艺术指导是刘健老师,他也是一位经验丰富、风格独特的独立动画作者,请问他对《大桥遗犬》的创作提出过怎样的建议?
汤厉昊: 本科做完《梨》之后,我入选了日本新千岁空港国际动画节,去参加的时候非常巧的在动画节碰到了那一届的评审的刘健老师,我在很早的时候看过刘老师的《刺痛我》,那次也第一次在日本看了《大世界》的放映,觉得他的讲述风格以及处理剧本的能力是我非常倾佩的,所以回来后就铁了心地去考了他的研究生。
从研一开始,每一次交谈、推荐的书单、对影片的评价,包括他做事的态度、他的坚持,都在研究生期间无形当中影响我的创作。
在工作方法上,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在读研期间参加刘健导演的动画电影项目中,才认识到清晰有条理的工作模式真的会大大提高影片制作的效率。
在剧本阶段,他对我严苛的要求,会让我直面我逃避的问题,对于逻辑的严谨的态度也会push我推翻剧本中不稳固的建构,敢于一次次推倒重来。他会非常耐心地倾听你的想法,然而我最害怕的就是他发问的阶段:他不会让你直接做什么样的修改,而是不断抛出故事中逻辑、人物、发展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不断审视我写的东西,当然我有时候也会狡辩(笑),但当你真的回到家再读的时候,就会发现那的确是我之前一直在回避的问题。
这里还要另外感谢亲爱的李佳佳老师,她也是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我巨大帮助的老师。
Pel:本片制作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么。
汤厉昊: 创作这一年往桥底下跑了无数趟。需要什么就临时跑过去拍。大概在11月份,有段时间经常下雨,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我跑到桥底下去,结果发现涨水了,从路边翻墙过去就是漫到墙体一半高的水。我觉得很魔幻,想把这一幕也加到片子里……(虽然)最终还是放弃了,但这个经历非常奇特。
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在美院那段时间要研究狗的运动规律,就去尾随美院的流浪狗,看到哪有狗就赶紧拿手机拍它们的走路视频,然后回来一帧帧研究它们的动作。
后来我的片子在昂西放完后,有一位以色列的选片人联系我说,他们社区有一场关于狗的放映,只放给养狗的人看,他非常想放映我的片子,我就把片子给他们了。后来他发给我的视频很有趣:我的片子在上面放,底下主人跟狗一起观看,有的狗就忍不住给片子里的狗现场配音,我觉得这个经历还挺有意思的。
Pel:您在多年的动画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一以贯之的创作观,有哪些创作者曾深深影响了你?
汤厉昊: 创作观其实是一直在跟着我的学习变化的。本科感到嗨的东西,在研究生期间就逐渐觉得它们好像没那么有意思,但也会找到更多感到兴奋的创作点。
对我影响大的创作者非常多,包括刘健导演,他的《大世界》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往常看到的动画更多是呈现超现实、或者把动画的自由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作品,但是像刘健作品这样非常冷峻、严苛、现实的动画是华语动画中很少见的。
其实我的观影经验中动画看的不多,包括纪录片在内的真人电影会占大多数。我觉得动画同样也能做到纪录片和真人电影的现实感,这是我非常着迷的地方。
我还很喜欢汤浅政明的《乒乓》,既有超现实的部分,但更多时候对于当下的刻画很接地气,影片中的人物的呈现非常具有群像感。
台湾电影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刚才说了《大佛普拉斯》。其他还包括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
同样,纪录片也是我吸取内容的途径。杭州有个纪录片展叫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前面说的关于班克斯的纪录片,就是在IDF里看到的,每年都会(在那)看见很多新的东西,它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的创作。
Pel:本片获得了昂西动画节的学生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获奖感受吗?
汤厉昊: 有点太过意外了,感觉这个片子的命很好、很顺。做完之后虽然拿了国美毕业创作的奖,但是没有想到会在昂西获奖。
我更兴奋的其实是入围的那一天。有天早起一个人在家里,翻邮箱的时候看到入围的邮件,当时我就直接哭出来了,直接给女朋友打电话。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原本这个片子可能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它可以被昂西这样的电影节认可,感觉之前每个肝到凌晨的夜晚都值得了。
后来获奖就更加离谱。就是突然有一个法国的号码给我打电话(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对面是口音很重的法国英语,我也听不清楚在说什么,就让他发信息给我,然后才知道自己获奖了。但他没告诉我是什么奖,只是让我赶紧准备获奖感言的视频发给他。这一天都太魔幻了,“这件事怎么会落到我头上”的感觉,以前真的没有敢想过。
Pel:时值开学季,对即将或正在做毕设的动画专业学生有哪些建议或寄语?
汤厉昊: 呃,多运动吧…..还有就是享受这一年的时间。我在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两年,虽然当时做毕设的时候觉得辛苦,但后来回忆起来,反而是非常平静快乐的一段时光,可以把很多忧虑或烦恼都抛在脑后,只要专注于当下的每一笔、每一个镜头就可以了。
Awooooooooooooooooo~
Pel: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期待您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