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诗歌的“吟诵”,你是否想到了朗诵?然而,吟诵和朗诵大不相同。

曾经,吟诵是文人们诵读诗歌的唯一方式,但却在过去的百年间被我们遗忘了。

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朗诵,是民国时从西方传入的。 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的。

吟诵,让古诗词的平仄、节奏、情感回归为它本来的面目。 在很多诗词中曾记录了诗人们用吟诵来作诗、诵读:

李白的“吟诗作赋北窗里。”

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

韩愈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鲁迅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吟诵,这一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但却在近代退出了教育系统。

一直以来,一大批热心的学者、教育家呼吁吟诵归来,让这一古老的诗歌诵读方式焕发了新生命。

2010年,亲近母语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 ,不久便风靡小学课堂,深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

《我爱吟诵》让吟诵走进了课堂,融入了现代孩子的诗歌体验。当诗歌因吟诵变成了音乐,遥远的古诗与孩子之间不再隔着艰涩的古文、意义的拆解,它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光,触摸到苍翠的山、灵秀的水,与文人一同悲喜,于兴发感动中体味中国文化的情感世界。

如今《我爱吟诵》应广大小读者的需求,迎来了第四版 ,新版将继续传习雅言之道,涵养君子之风。

《我爱吟诵》

第四版(1-6年级)

顾问:叶嘉莹

主编:徐健顺 徐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吟诵——照亮古诗词的情感生命

诗词是中国人心灵情感的展现,在诗词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受到中国文人的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 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之美、杜甫的沉郁忧思之美、王维的空灵禅意之美、李清照的婉约清丽之美。

中国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是指诗词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一种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 ,每一个意境都像一个活生生的情感生命体。正因如此,在严格意义上,诗词只能感受、欣赏,而不能解读。

当我们用非诗性的说明性语言试图去捕捉诗的意境,诗的某种灵韵不知不觉消逝掉了。

诗的语言似乎有某种特殊的魔力,可以承载难以言传的情感意味。 所以在我们欣赏诗歌时,要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其中的情感交融之美, 而吟诵就是感受中国古诗词的最佳方式。

当我们对一首诗进行吟诵,就照亮了这首诗的情感生命。诗人辛波斯卡曾说:

“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语都被权衡,绝无寻常或正常之物。没有一块石头或一朵石头之上的云是寻常的,没有一个白昼和白昼之后的夜晚是寻常的。”

如果说诗歌用心灵的眼睛为平庸的日常世界打开了丰富的褶皱,吟诵就像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之美。

当我们对诗歌进行吟诵,借用雅斯贝尔斯形容教育的话,就是”一颗树摇动一颗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吟诵是灵魂的碰撞与歌唱。

吟诵——古诗词兴发感动的方式

中国的诗词能够吟诵,而外国的诗歌没有吟诵一说,这是由我们汉字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的文字是独体单音的。比如英文一个单词可以有很多个声音,而我们的文字只有一个声音。所以英文有轻重音,而我们的文字注重节奏和声调。

我们这种独体单音的语言特色,很容易形成比较鲜明的节奏和对仗。从《诗经》的“二二”节奏,到五言诗的“二三”、“二二一”,再到七言诗的“二二三”,千百年来,诗词节奏形成了基本的范式。

吟诵,不仅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呈现出来,更将诗歌的情意与感动传达出来。 古典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特质,也与吟诵密切相关。著名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先生说:

“吟诵是学习和体会古典诗词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重要法门。”

从周朝开始,读书人学诗词就伴随着吟诵。《周礼》有云: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兴”是指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只要心动,就会兴发,就有感动。

中国古典诗歌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以内心的感发为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往往用吟诵来创作,感情随声音流露。

吟诵——声音的艺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吟诵能将诗歌的情感用抑扬高低的声色传达出来,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声音的艺术。纯正的吟诵是在声音中情通古人,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 在声律中,不仅读法会影响意象,读音也会带来微妙的情感差异。

在我国的传统吟诵调中,形成了不少独具一格的吟诵调派,华调吟诵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支。

在唐诗中的名句“风烟望五津”“日照香炉生紫烟”“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三句诗中都有一个“烟”字,华调吟诵时就要强调这三个“烟”字不同的文化内涵。

吟诵第一个“烟”字时,强调曲调的婉转,把烽烟滚滚的意境表现出来;吟诵第二个“烟”字时,要把豪迈的气势、紫气直上云霄的意境表现出来;吟诵第三个“烟”时,要把清冷幽静的意境表现出来。

点击上方图片试听《我爱吟诵》配套音频

著名吟诵家徐健顺老师说:

“世界上有声调语言的民族,他们的很多诗歌天然就是可唱的。我们中国的诗歌传统,是用声音作诗。一旦吟诵起来,所有的音韵都展示出来,那些古诗就像明珠拂去泥尘,陡然间艳照四壁,焕发大的光彩!”

沉浸于吟诵让我们在声韵的长短高低错落之美中,进入古诗文丰富的意境。

《吟诵概论》

徐健顺/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吟诵不是表演

如今,我们的吟诵或许达不到传统吟诵调派的深厚的文化意味,但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吟诵虽是一门艺术,却不是表演。

吟诵不像朗诵,面对的不是观众,而是吟诵者自己。普通话的吟诵让更多人能够接近吟诵,让吟诵变得容易。

在吟诵中,只要我们把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用诗歌的韵律表现出来,就是好的吟诵。

这时,诗歌原有的韵律和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与诗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诗歌的生命也因此而延续,生生不息。

当我们对古诗文的学习,从传统的意义解析变为吟诵鉴赏,古诗文的学习也由枯燥乏味变得生趣盎然,由简单的知性教育变成动听的美感教育,而这正是吟诵的魅力所在。

亲近母语最新推出的 第四版《我爱吟诵》一书,基本涵盖了小学语文及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75首》中的所有诗词,方便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我爱吟诵》第四版(1~6年级)

从声韵分析扩展到相对完整的诗词鉴赏,内容更全面深入。 徐健顺、陈琴等吟诵名家联合录制所有文本的吟诵录音,方便读者跟随吟诵范例学习吟诵。 想学好古诗文,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我爱吟诵》

第四版(1-6年级)

顾问:叶嘉莹

主编:徐健顺 徐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让吟诵回归语文丨古代儿童,六岁就可以读他任何想读的书
  • 教小朋友吟诵,没有考试的标准
  • 吟诵 | 古代孩子学前能认三千字,胸藏万卷书的秘诀就在此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