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6月8日讯 (晶报 记者 严佳颖 )全景式的灰白展厅里,静静地陈列着近百幅的“战疫”作品,如疫情下的街道情景《疫情下的广州系列》、与死神博弈的医护工作者《疫意》与表达对年轻逆行者们敬意的《红日》等,它们正等待着参观者前来穿越疫情,与心交流。
前些日子,一场名为《聚离》的3D线上艺术展为交流诞生了,为弥补疫情期间缺失的对话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艺术展采用新颖的展览模式,让参观者可以穿过一寸屏幕,在灰白展厅里无拘束无障碍地畅游,随意前往感兴趣的展厅位置,探索疫情下的“城中一角”,寻觅某个角落背后的故事,感受当下的每一份心悸。
据悉,《聚离》第二轮作品征集时间已截止。除了线上虚拟艺术展,《聚离》公益艺术展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南山区人才公园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展出。
战疫公益艺术展将呈现更多惊喜
此次《聚离》公益艺术展主要由“城中一角”团队发起创作,核心成员为三位国际高中生,她们意图通过绘画、书法、摄影、装置、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聚焦各个城市下的“聚离”生活。
如今略显浮躁的时代让读者的阅读习惯愈来愈碎片化,为了给步履匆匆的人们提供一个自由交流与休憩的空间,几位深圳00后高中生致力于探索和分享城市中不同“角落”里有趣、小众、温暖的故事,希望能打造出一个丰富独特的“一角生活”景象。“城中一角”核心成员之一张一鸣希表示:“我们想要做点事情,在人们感到空虚疲惫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
据悉,《聚离》公益艺术展以“疫情”为导线,以“交流”为主题,通过艺术形式,将疫情作为分享不同人的故事和呈现各种社会现象的放大镜,成为大众跨时空交流的桥梁,留给作者和参观者足够自由的空间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同时对未来发出思考。“聚离”是“距离”的深化,它以“人”字形为灵感来源,传递“群体>人+人”的理念,以未闭合的圆形为代表,融入“没有相聚何来分离,没有离别何来相见”的想法。两者结合,塑造出“放大镜”的轮廓,它就像个放大镜,放大了疫情下的人世百态。
“《聚离》公益艺术展不限于疫情期间的人情冷暖,聚散离合,以疫情为导线,引发人们对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交流,主要分为“梦-理想的世界”“失-现实”“余-重建”及“余-重建”四大板块,以层层递进的形式直击观者心灵。尽管以“疫情”为导线,但张一鸣并不想拘束参观者与作品的对话自由,“此次展览最重要的是交流,我希望参观者带着自己的问题进来,最后带着自己的答案离开。”
据了解,《聚离》线下公益艺术展将会比线上虚拟展呈现更多惊喜。从作品上看,线上虚拟展主要呈现的是第一轮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以绘画、摄影作品为主,而线下实体展则精心遴选出近200件作品参展,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板块设置上,线下艺术展将加入特别的故事交换环节,参观者写下自己的故事,收获他人的故事,用故事温暖彼此。在空间设计上,线上虚拟展采用灰白色调,线下实体展则会融入更多巧思,宏观与微观设计融合,营造出沉浸式与交互式氛围,让人们可以面对面的感受“温度”。
此外,《聚焦》公益艺术展在6月13日还会举行一次“流动艺术展”,成员们将拿着征集的作品“流浪”在深圳地铁、街头等地,设置交流环节,张一鸣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流动展与路人交流,我觉得这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
疫情之下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早在疫情发生时,“城中一角”成员就意识到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开始更加关注社会动向,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线上发起了“抗疫募捐计划”救助活动,得到了深圳高中生团体和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城中一角”成员联合募捐者整合各方资源,为疫情发生地的有关医院捐赠总金额达24万的医疗物资。此次募捐的全过程让这群年轻人受益良多,他们开始慢慢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聚离》公益艺术展的策展想法。随着策展规模逐步增大,“城中一角”也聚集了越来越多有想法有主见的伙伴,彼此怀揣初心,践行使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
“我们不是为了公益而做公益。”当谈到《聚离》艺术展的公益性时,张一鸣告诉记者,他们的初心是为作者和参观者打造免费的艺术空间,让他们可以在空间里进行自由的思想碰撞。艺术展还会设计精巧的文创周边,参观者自愿购买,收到的资金将全额捐赠给深圳公益基金会。
虽然《聚离》公益艺术展正朝着稳定的方向前进,然而这一路上并不平坦。作品是展览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作品,谈何办展。起初“城中一角”没有影响力,很难征集到优秀作品,拒绝与没有答复是常态。张一鸣为了征集作品,用尽各种渠道宣传推广,甚至亲自去联系一个个作者。“征集作品时真的非常紧张,联系作者时深怕自己像个推销员,但幸运的是收到了很多陌生人的鼓励。”过程虽煎熬,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张一鸣发现自《聚离》公益艺术展推出后,深圳不少群体也相继开展了有关疫情的公益展。“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目标,提升他人对疫情的关注度,我们做到了。”
目前,《聚离》公益艺术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征集了许多青少年优秀作品,吸引了不少青年艺术家投稿,甚至还得到了一些资深艺术家的支持。疫情之下的这个夏天,让《聚离》为你呈现一场独特的、高品质和多元化的限定公益艺术展吧!
■对话
晶报:为何会选择策划有关“疫情”的公益艺术展?
张一鸣:今年疫情爆发时,“城中一角”的成员发起了有关抗疫的公益募捐活动。作为00后的高中生,发起涉及金钱的公益真的很难,幸运的是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当时我们确切得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感,想继续做点什么,于是我们便提出了关于“疫情”的公益艺术展的想法。其实最开始提出的是“自闭儿童”的主题,转念一想如今我们身处疫情,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见地。感受越真实强烈,内容就更有情感与温度,于是《聚离》公益艺术展就诞生了,之后我们对主题进行了深化,从“疫情”转向了“交流”,以“疫情”为导线,突出“交流”。交流往往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也是大家常忽略的事,“疫情”让我们更加注意到它。在这次展览,参观者可以看到私人化或是抽象的情感表达,也能寻求到与疫情直接相关引起共鸣的作品。
晶报:策划艺术展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特别大的挑战?
张一鸣:团队合作。平常在学校有小组合作的经历,最多是3至4人,但这一次却有很多人一起合作策划,就会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我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想法的人,我的组员也是这样的,所以当很多有想法的人一起合作,难度就会非常大。最开始合作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分歧与矛盾,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初心与概念不太相符,这让我意识到不管工作能力多么强,彼此合作的初心和最终目标一定得一致,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讨论中仍保持一致的方向。
晶报:这次展览结束后,“城中一角”还会继续做一些有趣新颖的活动吗?
张一鸣:目前我们还不是专业写手,文字也不够成熟,所以活动结束后我们想沉淀下来,亲身去经历、探索、感受城中一角的故事。当然“城中一角”公众号不会消失,我们会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尽最大的努力输出有质量的内容。
晶报:从为疫情募捐到合作策展,感觉自己在这一路上收获到了什么?
张一鸣:总的来说,收获很大。在策展之前,我们发现在深圳是没有关于“疫情”的公益艺术展。《聚离》推出后,我们就看到陆续有不同的群体在做“疫情”相关的展览,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做了带头的作用,这是非常积极的影响。另外,这次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是非常有想法、有态度、追求完美的人,大家一起讨论协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次经历。现在我还没确定自己大学想学的专业,这次办展给了我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