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中国艺术家平行展

参展艺术家:

展览时间:2018.4.14—2018.5.31

展览地点:凤凰古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展作品

叶健

艺术家简历

叶健,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创作理念

我画重彩画更多的实验,是朝西方理念与中国传统理念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有意识地探索:把中西古今熔铸在一幅画中来谈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古今与中西,已经成为我们谈论绘画绕不过的难关了,我想最佳的表述,或许在创作中而不仅仅在理论语言中罢。

每当面对画面时,我常常有意识地思考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契合与关照,当目光收回,我又回归于地道的传统之内,局部与整体的谜局,是抽象具象之间肆意的转换,它给了我新的空间理念与维度。

参展作品

《蓼蓼 . 花季的祈祷NO.03》 纸本   水墨重彩   2015年

《蓼蓼 . 花季的祈祷NO.03》局部   纸本水墨重彩  2015年

《蘧蘧 NO.08》 纸本水墨重彩 2014年


《蘧蘧 NO.08》局部 纸本水墨重彩 2014年


《蘧蘧 NO.08》局部 纸本水墨重彩 2014年

《梦蝶》  纸本水墨重彩 2009年

余歌

艺术家简历

余歌,版画技师,自由艺术家。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2005年至2013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技师,2013年至2014年工作于中央美院版画工作室2RC交流项目。现经营自己的版画工作室。

创作理念

作为自然界的造物,“壳”本是一种保护,同时处于被保护地位的分体也会配合着形成独特的形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会逐渐退与消逝,而本体则继续坚持那个形状,虽然这种坚持早已毫无意义。

参展作品

造物演化1     丝网版画  2018年

造物演化2    丝网版画  2018年

聂赫夫

艺术家简历

聂赫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攻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曾参展色彩中华·2017百家金陵画展、”可见之诗”——第二届油画风景作品展、第四届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创作理念

一个文明的构架无外乎建立在意识的堆砌和名词的解释。这一次我的创作集中着眼于“归纳”和“解释”,归纳出既在图像学范畴之内,又抽象于后现代之外的名词,这个集合如果脱离社会学是很难被解释的。它就像是moss code的密码本,可以将后现代无穷无尽的词语互解终结在一个专有名词上,使之至少在图像上形成固化的反射弧。因为事物往往有两个属性,人们赋予它的思维中的定式,以及它作为物质所具有的残酷的真相。

参展作品

《藏匿的砼》#1   布面油画  2015年

《藏匿的砼》#2   布面油画  2015年

《鱼塚》   布面油画  2013年

陈乘

艺术家简历

陈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免试推送研究生。曾参展清华美术学院“黄河高啸”作品展、清华美术学院“刺挠”贵州肇庆作品展、“孙玉敏水墨人物学生作品展”。作品《无题》录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应用信息库”。

创作理念

我在选择创作主题时想更多的渗入平实的生活元素。巧克力是颇具现代感的食物,标签、性格或者气质不断被带入其中,巧克力不断的在改进包装,提升口感的同时,就像绘画的历史一样,是一个演变进化的过程。我试图通过形质将国画跟巧克力搭界,想在画面的薄缀淡彩里达到一种平衡,在创作过程中也体验一种文化的味道。

参展作品

大海   中国画   2016年

《口未·之一》 中国画 2016年

《口未·之二》 中国画 2016年

陈昭庭

艺术家简历

陈昭庭,2010年至201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3年至2017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至今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创作理念

《Memory》:画者将儿时的记忆放大,不同的肌理、色块并置构成画面,追忆芳华。《珊瑚海》:珊瑚海洋、鱼鸟相恋,画者在画面中探讨爱以及艺术的界限。《浮游》:画者幻想的世界中生命体都在天际浮游,创作隐含生命的运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中,绽放人生光彩之意。

参展作品

Memory  丝网版画 2017年

珊瑚海  中国画 2017年

浮游 中国画 2016年

董珊

艺术家简历

董珊,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曾参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心开始”中国画作品展、“万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多幅作品被个人或机构收藏。

创作理念

《冰山》:冰山是我很早就想拿来创作的一个题材,但却一直没想好用什么形式,偶然接触丝网版画便尝试用版画效果做出冰山那种宁静冷淡地感,给人以心灵慰藉。

《暮云》是对夕阳的一个记录,北京的夕阳很美,几乎每次看见我都会用手机记录,突发奇想何不用画笔记录下不同颜色的暮色场景呢!

《海月》之一是一幅描绘水母的作品,水母灵动晶莹的质感深深吸引我,虽然看起来脆弱,但却是有六亿年历史的海洋生物,大自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无数的生物起源又灭绝,而水母让我看见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在我的画面中它是原始生命的一种表达。

参展作品

冰山  丝网版画  2017年

暮云   纸本设色  2017年

《海月》之一 绢本设色 2016年

关君

艺术家简历

关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美协会员。作品《男人体》参加“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作品《村口》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作品《父亲的村庄》入选“色彩中华201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创作理念

《意大利小巷》作品创作于17年下半年,意大利给我的印象是既熟悉又陌生,走在意大利的街头巷尾,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随处可见。一个老人正在停车驻足看着地上的物品,地上的海报是我主观加进去的,战争与和平对于动荡的国家来说是敏感话题,生活在国内一片和谐的我们是无法深刻理解的,但即使和平年代的时候,对战争的思考仍然是必要的。

《尘》这幅作品是我16年创作的,作品中是我自己的背影,画面有写实有表现,传达的其实是我内心世界的感受。人是藐小的,如沧海一粟,如惊鸿一蹩,佛语说:不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在思考着那个似乎永远没有答案的提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远方的歌》,这是我研究生毕业的一幅创作,刚毕业的我犹如画中的孩童,对未来和远方充满了无限憧憬。无论生活多么迷茫,只要内心有歌,便会指引方向。远方的歌,那是一首普世的民谣。

参展作品

《意大利小巷》 布面油画 2017年

《尘》布面油画 2016年


《远方的歌》 布面油画 2013年

郝元峰

艺术家简历

郝元峰,199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赴德国Pentiment项目交流学习。20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郑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师专副教授,陕西省油画院特聘画家,天津美术学院邓国源教授国内访问学者。现生活于北京。

创作理念

城市之于我而言,自是另有一种情愫。车水马龙的城市,每时每刻都眼花缭乱的从我的大脑里过滤,唯一定格在脑海里的便是自己匆匆闪过的身影。我时时感觉自己游离于城市之外,喧嚣的人群、拥挤的马路以及不属于我的繁华,我常矛盾的沉醉于自己臆造的理想之城中,却总是被悚然的惊醒拉回现实,生活依旧在无奈的微笑中继续,既如此唯有使心境趋于平和,方可超然洒脱于物外。”心静则灵““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用平静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自然亦感受到他们的乐趣,他们存在的价值,而这也正是我的作品中想要表现的。喧闹的城市,深夜来临之时会变得祥和而又宁静。熙攘的人群,在温柔的梦乡里,心境亦会彻底的放松。一如我的作品,也许是一座城,也许是一扇窗,又或许是角落里一个默默无闻的身影····无需华丽的语言,用最直白的手法记录下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瞬间,并使其永久的留存。

参展作品

城之光NO.7 布面油画 2014年

城之光NO.18 布面油画 2016年


城之光NO.19 布面油画 2016年

黄天成

艺术家简历

黄天成,2010年至2014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2016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在读。

创作理念

在当下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都是忙碌的,在忙碌的状态下有时会不经意的留下痕迹。比如湿着的脸在床单上的痕迹,在泥泞道路上的扯着印记等等。前者是这组创作的灵感,采用拓印面孔的方式提取图像元素。在选择版种的时候则选择了木版,因为雕刻这个词的含义,也就是刻刀在木板上滑动雕刻了图像的同时也雕刻了自己的情感。

参展作品

巨人之拓1 木板 2017年

巨人之拓2 木板 2017年

巨人之拓3  木板 2017年

李佳桐

艺术家简历

李佳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2016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在读。曾参展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第十届新人新作展、第三届“学院本色”——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作品《春》在“环渤海风采”——京、津、冀、鲁、辽中国画邀请展中获“佳作奖”。

创作理念

我的作品追求自然的美感,主要想要以传统的眼光,重新表达自然,以及时光、安逸、舒适的感觉,它可能只是片刻的小憩,或是一瞬间的静止,也可能是我当时的心情和状态。

参展作品

《福寿图》 纸本设色 2017年

《红藤》纸本设色 2017年


《栖》 纸本设色 2017年

秦鲭

艺术家简历

秦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2016年毕业于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首届油画高研班。作品曾在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施贝格艺术之家、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馆等多处展出,被中国美协、四川美术馆、陕西省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创作理念

作品语出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系列”是对人生的一种情感表达,情感,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动力之一贯穿于油画创作过程的始终,只有拥有了情感,才会产生想象,才会产生艺术创作的动力。这些干花是拟人化的,花束左边的芦苇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参展作品

《感时花溅泪之五》布面油画 2015年

《感时花溅泪之六》 布面油画 2015年


《感时花溅泪之八》 布面油画 2017年

王汐月

艺术家简历

王汐月,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2016年免试推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版画专业)。作品《我们的冬天》获首届中国大学生粉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作品《牧羊人N0.5》入选上海(国际)粉画艺术大展,作品《露营之歌》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 。

创作理念

将光与色结合、实与虚结合、温暖与孤独结合,用暖色调的画面来让观者感受到被温暖的心情。

参展作品

《G20前的马车》 黑白木刻 2015年

《融》 丝网 2016年

《秘密》综合材料 2016年

吴九沫

艺术家简历

吴九沫,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硕士研究生。曾参展“中国精神”——慧和天语·正艺术油画学术邀请展、第四届写实油画邀请展、第一回国际女画家世界巡展。

创作理念

艺术家期待向他人分享和呈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想讲述的,是带有当代性和现实感的故事。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有各种各样零散细碎的情感片段从产生到幻灭,都能在记忆中轻盈的飘起来。作为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经历和承受一些压力和被不安全感笼罩的日常生活。《暗夜的蝴蝶》系列就是想呈现这样的悸动之心与自由之魂,表达、接纳、甚至声援在淡淡忧伤中度日的人们。愿时光清浅,许人晴天。

我的艺术向往自由!像自然界的行云流水般的舒展,带着飘忽不定的奇妙想象。可长歌,可醉饮,不舍昼夜。漫漫的自由,自由如生命伊始。传说有一些东西在潜意识里,我在试图去感觉。或许,画面就是潜意识的果实。

参展作品

《悲悯》  布面油画  2015年

《暗夜的蝴蝶·履霜》   布面油画  2016年

《暗夜的蝴蝶·皓月》   布面油画  2016年


张薇

艺术家简历

张薇,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2015年免试推研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师金纳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花鸟画。作品《穆如清风》系列入选清华美院“迁变”学生作品展,作品《憩》入选 2016年“学院本色”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作品《谧语》入选卓越青春——首届北京卓越人才培养高校联合展。

创作理念

中国花鸟画是我的主要创作形式。花是自然给予我的馈赠,他们缓慢的生长,富有一种极静穆的生命律动;他们芳香馥郁,绚丽多姿,他们是自然的妙音。我的创作延续传统花鸟画中对自然生命的崇敬,表现自然中氤氲着的蓬勃生命力,从而营造出生意蔚然、雅致和美的画面意境。

参展作品

《谧语》中国画绢本 2017年

《暖阳》中国画绢本 2017年


《憩》中国画绢本 2016年

张扬

艺术家简历

张扬,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17年毕业于绘画系壁画专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现在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研究生。曾参展“第一卦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展、“爆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展。荣获2016年度“CANSON康颂绘画作品二等奖”。

创作理念

这个系列的作品都是以螃蟹为题材创作的,以数字夸张命名,圆形的呈现方式更有故事性的叙事感,颜色力求大胆,极力表现水与彩的自然流动。作品仅仅想展示对于安静、微小及慢节奏事物的关注,我愿意做一位倾听者,听听它们的故事。

参展作品

《40cm》之一 纸本水彩 2018年

《40cm》之二 纸本水彩 2018年

周凯斌

艺术家简历

周凯斌,2012年毕业于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攻读硕士学位。曾参展西安“国内外高校学生版画作品交流展”、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邀请展、“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民艺转化的生机”展览。

创作理念

《路边野餐》意在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意境,画面元素都由象形文字“草、人、火、山和雨”构成;将其不断的变形、重复与有组织的排列组成画面,尤其刻意将人与草刻的大小大致相同,将人融于草丛里,希望传达出人与草其实是没有大小、强弱之分,重要的是和谐共处相互尊敬。

《所向》俯瞰楼梯有一种坠入感,楼梯的回旋延续到底,仅选择以楼梯扶手为主要画面,因为扶手是连贯到底的,会有一种视觉引领感,凸显其的纵深感。而这个更像是一个内部空间,更像是内心的空间,在一个狭长的密闭空间里,无尽的旋转,无法自拔,黑暗既是无知,但无尽的向下延伸总比停滞不前要好,栏杆的螺旋正牵引着我向前进步、探索,虽然无尽旋转,道路迂回,但一直在摸索前进,正如我对艺术的向往与热爱。

《因缘》共12张。“因缘”一词取自佛教,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画面主题是墙面,墙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墙体本身会出现裂缝、霉变等一些不可控的自发的因素,干净洁白的墙面不负存在,而墙面因为人而建,人需要他,使用它,自然会在墙体表面形成人为的痕迹,这又是人所造成的。

从一开始整洁洁白的墙面到自身干裂,霉变,再到人为造成的墙面,最后又回到洁白的墙面,将此暗喻成人的人生轨迹,正如墙面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人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的因素所导致,但也有后天人的干预,这些往往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有好有坏,各有不同,正如墙面所呈现的,但终归还是孑然一身。

参展作品

路边野餐    黑白木刻  2017年

《所向》黑白木刻 2016年


姻缘系列5 树脂版 2017年

孙天龙

创作理念

我用绘画的温度去调和我们每天所处在的数码图像的环境,用版画手工纸和融水颜料的美妙反应去对抗颜色在计算机中的运算法则,创作便轻松的离开了心里快门咔嚓下的图像,变的不那么生硬了,视线和在我选择图像的倾斜线中交叉,光线成为控制颜色的调节器,在光影反复折射的室内通道里依存着。

通道本身就是通道,是在我往返于燕郊画室和清华园的最后一班地铁里低头抬头就会依偎着的图像,但创作不是图解生活,心底的感动一版一版都印在纸上。

参展作品

《隐者的视线15》 丝网版 2016-2017年

《隐者的视线16》 丝网版 2016-2017年


《隐者的视线17》 丝网版 2016-2017年

展览预告

中国艺术家平行展

开幕式

2018年4月14日  上午10:00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14日-5月31日

展览地点

凤凰古城群落式美术馆

主办

凤凰艺术年展组织委员会

支持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网

策展人

张译丹  杨为民

(2018-03-19 凤凰艺术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