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法国团结与卫生部长宣布确认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波尔多1例,巴黎2例,这是欧洲国家首批确诊 病例。
1月27日,中国驻法使馆科技处公参孙玉明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至法国,中国驻法大使馆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应对措施。其中,法国之前确诊病例中就有由中国驻法使馆协助,通过巴黎SAMU15急救中心送至法国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的。
中国驻法使馆科技处公参孙玉明接受欧洲时报专访。(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我们1月21日就开始联系巴黎感染者,了解健康状况、介绍法国收治程序,24日针对感染者当时表现的症状,经本人同意,协助进行报请收治隔离,法国当日发出了确认信息。这几天,我们一直与感染者保持联系,目前男性感染者具有反复发烧症状,女性感染者相对基本稳定。法方确定首次医学观察和治疗时间14天,之后,如果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经专家评估,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就可以正式出院。出院后,他们还将接受居家医疗观察。”
孙玉明公参介绍说,中国驻法使馆非常关心同胞在医院的生活。由于医院仅提供法餐,中国同胞可能无法适应,故此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但是,按照医院规定,不能为其提供中餐,只好买一些合适的营养品给他们送过去,祝愿他们尽快康复。
对于法国卫生部长布赞的“健康人戴口罩‘无用’,病人才需要戴口罩”的说法,孙玉明也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说,法国政府认为与中国、尤其是武汉市相比,法国算不上是重疫区,病源不在法国,确诊病例较少,疫情并没有中国国内这么紧急。但是,法国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观察,是否有新的病例出现,随着形势的变化,应对措施也会发生改变。
孙玉明表示,法国政府现在应对新型病毒的另一重心,在科研上。第一就是快速检测诊断,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要找到解决方法,治好感染的患者;第三就是着眼长远,开发疫苗。
“法方非常关注事态发展,指出欧洲范围内可能还有其他的病例,为此我馆积极联系法国科研机构,推动与中国相应部门对接,共同应对新型病毒。”孙玉明对记者说,我们在1月27日下午,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就中法科研机构合作应对新型病毒进行了深入探讨。
孙公参说,法国的快速检测诊断做得不错。全法只有一个巴斯德检测中心,首批3个确诊病例,6个疑似病例的检测,都是在巴斯德研究所完成。这也展示了法国各部门协调机制的效率,科研机构、医院之间的衔接、协调非常迅速。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我们与巴斯德研究所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第一就是为了推进中法在技术层面的合作,包括已经确诊的病例的分析,治疗药物的开发等;第二就是着眼长远,合作开发疫苗。”孙玉明说,法国政府和巴斯德研究所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反应,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研所也是与法国的合作项目,合作起来是非常直接、有效的。
“法方也对我们提出了两项诉求:第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通过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合作,在快速检测诊断方法上取得重要进展,但需要在主要疫区进行临床应用确认,也为更好地开发药物和疫苗奠定基础;第二,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已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法国方面希望中国能够充分共享这些成果。因为这无论对于药物还是疫苗的开发,都极其重要。”孙玉明说。
孙玉明公参说,早在2003年“非典”之后,中法建立了新法传染性病指导委员会机制。中法双方都希望充分发挥好这一机制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等新型传染疾病来了,我们才激活这个机制,而是把这个机制保持在非常良好的合作状态,任何时候有了新的传染性疾病,这一机制都可以随时发挥其重要作用。
(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编辑: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