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深情的火车  ·  [Appium] ...·  5 月前    · 
玩篮球的松鼠  ·  Filter Data Across ...·  10 月前    · 
冷冷的上铺  ·  Python中线程threading.Thr ...·  1 年前    · 

倾听大厂 || 回想四十年前的“双庆”活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华民族工业先驱范旭东先生创办地从永利铔厂到南化公司的九十周年厂庆。使我想起了四十年前我参加的“双庆”活动。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适逢永利铔厂建厂50周年。南化公司决定举办“双庆”系列活动,并成立一支职工文艺演出队,编演一台文艺节目,在“十一”前献演。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已经被提拔为南化公司机修安装厂第一副厂长,接替戚志强副厂长主管全厂的生产工作。公司要成立演出队伍,按照以往的惯例,要先抽调我等骨干人员,研究和编创节目内容,制定排练计划,再选配演职人员,开列名单,交给主管和人事部门抽调人员,集中排练。由于我要主管2300余人机安厂的生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心地负责演出团队的具体工作。领导决定,总体仍然由我负责,安排其他文艺骨干负责组织日常的排练活动,我插空检查指导。我首先召集了部分骨干,完成了节目策划和演员选配。因为“双庆”是大主题,开场要唱大合唱,人员较多,从全公司抽调了近90人的庞大队伍,全部集中在南化一中进行排练。我选择了原公司文工团的张品正(时任建设公司工会文体干事)和郦曼萍(时任南化一中音乐教师)负责演员管理和排练;黄佑兴(化机厂乐队队长)负责乐队管理和排练。
由于他们初次主持全公司演出队伍的领导工作,缺乏经验,排练任务的进展不够顺利。眼看离国庆节越来越近,为了不影响全局,公司领导决定我暂时离岗,全身心抓好“双庆”演出队的工作。我把演员全部集中到机安厂大礼堂,由于时间紧迫,音乐编创、乐队配器和排练工作量太大,于是就请来江苏省歌舞团著名指挥马熙林老师无偿前来帮忙。我们二人住在机安厂大礼堂后面二楼的简易招待所里,从机安厂食堂打饭,白天排练,晚上编创、修改和整理节目,整整忙了一个多礼拜。时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喇叭裤”“蛤蟆镜”等奇异装束,舞台和屏幕也涌现了很多通俗歌曲和“迪斯科舞”“霹雳舞”等新潮流。不少演员要求我们的节目也展现一点新元素。当时征集报名,要求演唱通俗歌曲的竟有六七人之多,而且有人扬言,不给上台“独唱”通俗歌曲,连大合唱也不参加。为了确定演唱通俗歌曲的演员人选,我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过堂考核,不适合担任独唱的必须参加大合唱。七、八位考核者最后只选了三位,演唱了《咖啡屋》《什锦菜》等通俗歌曲,小乐队伴奏,效果很不错。另外,在编创的舞蹈节目中,也加了点“迪斯科”动作。由于在当时新鲜元素的渗透和选用都十分谨慎,这些新潮首次被搬上南化舞台,是否合适,我也吃不准。国庆前夕,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来到机安厂大礼堂,进行审查,竟然基本通过,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国庆前夕,南化公司邀请了北京和省市等很多老领导和嘉宾,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成功地演出了这台崭新的文艺节目,受到了很大的反响。公司为了扩大影响,加强横向联络,安排演出队到南钢、长芦、江浦、六合、常熟市等地进行了慰问演出。尤其到常熟的演出,令我终生难忘。那时候,乡镇企业刚刚起步,都在探索发展的路径,张家港、常熟等地,思维敏捷,知道南化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同属江苏省,横向联络较为频繁。常熟是一个县级市,十分重视南化公司的首次慰问演出,把一个刚建好还没有投入经营的宾馆专门用来接待南化演出队,并在当时常熟最大的剧场公演了三天,每天演出前都派出两辆大客车接送演员。南化公司总经理郭克礼带领相关人员亲临常熟,洽谈双方的合作事宜。双庆演出队前后进行了三十多场演出,观众达4万多人次。同时,受江苏省总工会的邀请,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为“江苏省工人运动会”闭幕式进行了专场演出,受到了广泛的称赞与好评。这是我走上南化公司二级单位领导岗位后,继续承担的一次演出任务,印象十分深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南化公司九十周年的生日,这个“双庆”之年,我已经退休,怎么庆贺呢?
作者:刘茂恒(南化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