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亲密度原则

人际关系亲密度原则

人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亲密关系,是指在我们的生活中居有亲密、直接联系的人际关系,包括亲人、伴侣、好友、同事等等。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人际关系当中的矛盾和问题,都是由于时间、精力分配不均,导致某一个或几个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和次亲密关系之间产生冲突,分身乏术。那么应当如何区分远近、先后,才能保证公平、合理,避免矛盾产生呢?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基本上都出于模仿原生家庭,以及本能的自我保护。学校、社会活动中虽然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学习到各种各样的规则,但是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非常缺乏相关的指引。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更偏重的可能是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而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而流动的,面对不同价值存在、不同利益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我认为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亲密度,根据不同的亲密程度区分排序,作为分配时间、精力和安排活动的参考。

亲密关系排序:

说明:此关系表仅供参考,须根据各人情况调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可能存在不符合、有偏差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区分亲密度,而不是名称。

第一亲密关系:一起生活,存在深厚的信任关系,重大决定关系到彼此的人,应该排列在第一位。这一部分是你生活起居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彼此了解喜好、经济状况、过去经历、未来计划等,彼此存在一定的依赖依存关系(如果对方不在会影响到日常的一些方面)。例如:伴侣,父母,儿女等。

第二亲密关系:与自己关系亲密,是彼此成长的见证,信任的关系,这一类的人际关系是人生重要的基础,提供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提供归属感,也应该排列在前位。不一定是生活在一起,但定期会联系,重大事情和决定会知晓彼此(但不一定影响到彼此),存在非常深厚的信任关系(但不依赖彼此)。例如:父母,儿女,常年好友。

第三,次亲密关系:有密切联系,经常见面且生活有部分交集的人。彼此存在一定的利益、信任关系,不存在依赖关系,这一类的人际关系是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沟通,合作,社交的对象,娱乐、生活、学习、爱好等相关。如:同学,闺蜜,死党,室友,旅友,等。

第四,熟人关系:由于居住地点,社会活动而经常见面,有接触的人。有可能有共同好友,也有可能是通过上几个层级的关系所认识的,朋友的朋友。这一类关系实际上是社交体系中存在最大价值的一部分,例如当扩展朋友圈,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开发新的爱好,生意、合作等,这一尺度的人际关系往往能够发挥的效用最大,是连接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资源来源。如:邻居,熟人。

第五,社会关系:有一定社会联系,存在共事、共享资源,不经常见面联系,但彼此有共同好友、熟人、亲人的人。例如:远亲,同事,上司下属,校友,前辈,等。

第六,陌生人。生活环境中的陌生人,路人,例如饭店服务员,保洁阿姨,售货员,导游等。对于陌生人保持友好、尊重、包容的态度,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也会给身边的人留下好的印象。

人际关系分配原则:

1.以本人为优先

为什么人际关系要以本人优先为首要原则?因为当你将他人的需求需要作为优先的时候,跟容易发生冲突。而以本人为优先时,因为只有一个自己,你的需求和需要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以此为中心更少矛盾。

举例来说,如果A跟B同时约(单独跟)你去看电影,那么要满足A,就必须忽略B,满足B,就必须忽略A,此时不管偏向谁,对另一方都不公平,从而引起被忽略一方的不满,或是自己会产生矛盾和愧疚,‘我陪A了没有陪B’而感到对B有必要补偿,从而导致自己要再多付出一份精力。而当你以自己的需求为优先,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度付出,“A喜欢看的电影跟我的喜好更相似”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拒绝,同时也让你的朋友、家人更明确你的喜好、底线,从而更容易跟你相处。

2.以生活交集较多的关系优先

以生活交集较多的关系优先,例如与伴侣生活在一起,当伴侣与父母之间的需求发生冲突,应以伴侣为优先。朋友与同事之间,朋友更亲密,则应以朋友的需求为优先。朋友与同事之间,与同事相处合作的时间更久,则以同事的需求为优先。这是因为在生活上交集更多的一方,对彼此了解更多,在必要时能给予彼此的支持也更多。

3.以轻重缓急判断优先

重要的事情和急事优先,A问要不要一起逛街,B突发急病需要陪同看医生,以B为优先,此时可以合理覆盖第一条,即A的关系比较近,B的关系比较远,但B的事情比较紧急重要,则以B为优先处理。

4.更亲密的关系应排在首位

当时间、精力发生冲突时,应以更亲密的关系为首要、重要来分配,参考上文中的排序。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应该重视,关注彼此的利益、感受,站在更亲密的关系一边。这里注意,站在一边的意思主要指感受方面,对于事物的对错、价值等的判断仍然应该保持客观、一致,但从感受上应该以亲密关系为重。例如当加班而失去陪伴家人、伴侣的时间时,应考虑更亲密的一层关系,即家人、伴侣比工作关系更亲密,所以应该站在家人、伴侣的一面,考虑他们的感受,如果有需要,做出补偿或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站在同事、老板的一面,忽略家人和伴侣,或是甚而责怪家人和伴侣不够理解,那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和。

5. 非亲密关系应尊重彼此的界限

注意跟非亲密关系之间的交流,应该有意识的避免涉及私密的部分,在接触前应该设置交流界限,什么时自己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什么样的话题愿意回答,什么不想透露,被追问时应如何拒绝。同时了解人跟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存在差异,尊重对方的界限,不随意评判他人、不过度建议。

活在当下,奔向自由。

你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有什么心得和见解呢?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文章首发个人博客: mainexus.com

发布于 2021-05-12 05:37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