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跑龙套的企鹅  ·  pyqt ...·  10 月前    · 
深情的山寨机  ·  CSS3 ...·  1 年前    · 

"萧"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姓氏,三千年来,萧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萧氏家族既产生了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曾出过无数名臣大将,对中国传统艺术卓有贡献的萧氏文人艺术学家,更是史不绝书。

作为萧家人,这几位文艺界的俊杰我们一定得认识!

萧三,原名植番,号子璋,曾任教于一师附小,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创建新民学会。

萧三抱着“文艺上的革命功利主义”精神踏入文坛,他“决定用文艺、用诗歌当武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斗到底!”。

在苏联疗养期间,他用中文和俄文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向全世界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

萧三是我国新文字运动的先行者之一,长期担任文艺界各种领导职务,为我国的文字和新诗歌运动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毛泽东与萧三在畅谈

萧三与毛泽东相识于东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受到了地主子弟、阔绰学子们的排挤,却与打破地域、门户观念的萧三结识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两人经常一起读书、散步、探讨问题,也会相互向对方学习。两人均对东山学堂升学考试制度不满。

之后,两人又成为湖南一师同窗,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毕业后,萧三从事教育事业,但一直与毛泽东保持书信来往,就社会和学术问题切磋琢磨。

1918年,在毛泽东、萧三等人的策划下,14名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一革命团体,在革命思想的感召下、革命活动的进行中,毛泽东和萧三成为知己挚友。

清史专家萧一山

萧一山,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徐州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一生专治清史,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

1923年《清代通史》上卷出版。

1925年,萧一山北大毕业后,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授,不久,他的《中国通史大纲》一书又行问世。

1935年,他应聘为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河南大学发起组织“经世学社”。出版《经世半月刊》(后改为特刊),并印行《游击战术》一书。

1944年,萧氏正任教于内迁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清史大纲》就此问世。

1943年,李宗仁任汉中行营主任时,萧一山正执教西大,经过同乡介绍,认识了李宗仁。李因萧表示鄙视蒋介石,就引为知己。

1946年初,在李宗仁的授意下,萧一山在北平创办了一份对开大报《经世日报》。由李宗仁担任报社董事长,萧一山任报社社长。

1960年,萧一山到美讲学。时李宗仁居美有年,外传李宗仁有回大陆定居之意,美、台方面便对李宗仁加强监视。一时间李氏住宅亲友却步,门可罗雀。而先生不顾环境险恶与外界阻挠,毅然走访了李宗仁,使李氏大有“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之感。

后李终于冲破艰险回到大陆,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和一山是终身的朋友。”足见两人的深厚友谊。

川剧艺人萧楷臣

萧楷臣(右二饰济公)

原名金华,又名模,艺名玉娃子。四川崇庆人。出身川剧艺人家庭。11岁入戏班学戏。后曾学乐器。

1911年,参与组建三庆会,历任副、正会长。设“精研社”从事川剧改革。办“升平堂”,任堂长,培养川剧后进。

初学丑,后改小生。他嗓音洪亮,衷气充沛,唱功字正腔圆,一泻千圼。能戏极多,代表剧目有《姑苏台》、《杀家告庙》、《醉隶》等。

抗日战争时期,常将新闻編成唱词,插入连台本戏“济公传”中演唱。以宣传抗日救国。

《济公活佛》。这是一出大型神话连台本戏,萧楷臣主演济癫僧。该剧剧情曲折,辅以机关电光布景,煞是赏心悦目,吸引了众多的男女观众。

斯时正值抗日时期,萧楷臣在剧中每本必有一长段宣传抗日的静场独唱。由于他嗓音纯正,中气十足,唱得声情并茂,直抒爱国情怀,总是博得满堂喝彩。

戏曲大家萧长华

萧长华,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是著名京剧丑行表演艺术家、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从1904年起至1940年止,他在喜连成科班任教三十六年,建国后又一直在中华戏曲学校教戏。

萧长华的嗓音高亢洪亮,身段也极富美感。是继清末名丑黄三雄、杨鸣玉、刘赶三之后,京剧界又出现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名丑,被誉为丑戏万派之源的丑行宗师。

因为艺术造诣深厚,萧长华饮誉大江南北,与慈瑞金、郭春山并称“丑行三大士”。

1922年,萧长华应邀与梅兰芳合作,从此与他结为长期舞台伙伴。梅兰芳所演剧中,主要丑角都由萧长华扮演。长期同台,让两人培养出高度默契。

抗战期间,梅兰芳、萧长华等班子成员到江西泰和举行义演,所得款项全部捐出,用于抗战和救济穷苦百姓。

1930年初,梅兰芳率领剧团到美国六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在洛杉矶,梅兰芳与卓别林相见,他们在一起畅谈戏剧。卓别林特地询问了京剧中丑角演员的表演技术。

梅兰芳对卓别林说,中国京戏里的丑角是很重要的,艺术含量也很高,自己的前辈中就有一位造诣很深的丑角名家萧长华先生,他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音乐教育家萧友梅

萧友梅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萧友梅组建的乐团

孙中山、萧友梅两家是彼此熟识的世家。萧友梅从小就与孙中山相识,后来又都是同盟会的革命同志;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民国首届临时政府大总统时,被委任为总统府秘书员。

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

因经费短缺而常不能按时交纳房租,院址不得不频繁迁移。学生因宿杂费问题和校方发生冲突而罢课,并激发了学潮。

萧友梅多年奔波游走,按照自己的理想尽力推进中国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国立音专成为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通过萧氏先辈艺术家的努力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了活跃而重要的场域之一。艺术,也就是文化与社会的脉搏,艺术本身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与社会真正的对话。正是先辈们苦行僧般的坚持,我们中国的艺术领域才能以一个蓬勃向上的趋势发展。作为萧氏后人,我们骄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