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与管道升:当才子遇上才女,该如何高级晒恩爱?
2020.5.20
在百年不遇的特殊日子
通过仪式感来证明自己的爱
似乎都是大家的首选
但真正的爱该如何表达
怎样才是最高级的示爱呢?
早在千年以前
有对伉俪就凭借他们的爱情故事
成为艺术史的传奇
他们就是 赵孟頫 和 管道升
赵孟頫,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可惜他少年时期宋朝便灭亡。赵本来觉得生不逢时,不料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一次南巡中遇见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赵孟頫,惊呼为“神仙中人”,由此,赵孟頫一路平步青云,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在艺术上,他也是元代文人画、书法的领袖人
管道升, 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她是中国艺术史中仅有的几位留名的女艺术家之一,尤为擅长画竹和兰。
这两位神仙似的人物,男的英俊,女的俏丽,不料一个36岁、一个28岁了,还是“男未婚女未嫁”。要知道古代男的不过18、女的16就急着成亲成家了,所以这两人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异类!
有趣地,这两位“大龄青年”,就这样相遇、相知、相爱了。
才识促姻缘
相传赵孟頫和管道升是在元宵节相遇,真是姻缘天注定。
那一晚,管道升与自己的婢女一起结伴外出赏灯,路过一个灯谜处,见大家议论纷纷;原来有一谜题太难,大家都猜不到。管道升一时好奇就进去看了看题目;聪慧的她一看题目就脱口把答案说出:梅花!
不想隔壁也正好传来同一个答案的叫声。她侧头一看,见一个英姿潇洒的男子也刚好侧头看着自己——两人四目一对上,便对上了眼。
赵孟頫的《人骑图》
相传两人都是颜值担当,但由于元代不流行人像,管道升的模样无从考察,但鼎鼎大名的赵却在画中画过自己!
在赵孟頫的《人骑图》中,画了一位短须、红衣官帽的男子,人马皆面朝右侧。这个人的装扮和气度,与历史记载的赵孟頫很像,因此一般认为这个就是赵自己的肖像。
才华添乐趣
两人结婚后便成了大家眼里的“神仙侠侣”,不仅相亲相爱,而且他们都非常 热爱艺术 ,这样一来,生活中就多了很多共同的乐趣。
譬如送礼,一般都是丈夫送妻子礼物。送礼大多是胭脂水粉、簪子手环一类。可是这两位艺术家夫妻却不是。他们调过来!管道升亲自画了一幅《梅竹图》给丈夫!而赵孟頫也是爱不释手,还在卷后题了一首七言律诗,除了赞美此画,还特意写了两人一起喝喝茶、赏赏画的美好时光!
这恩爱晒得高级。
两人恩爱非同一般,赵孟頫曾替妻子给娘家回信,写完后不自觉写了自己的名字;他惊觉后就干脆变成二人署名。这便是著名的《秋深帖》。
才情化危机
虽然感情再好,也会闹矛盾;再神仙般的日子,也有波澜。
两人结婚时间久了,便有点乏味。更何况古代许多人都是三妻四妾,当官的家里可能还是姬妾成群。那时,赵孟頫已经成了朝廷的一品大官,看着妻子管道升被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心里不禁也想要纳妾。
一次,他和朝中官员宴饮,乘着酒兴,就拿起笔写了封信给妻子管道升,说明想法。管道升看了信,并没生气,也没掉眼泪,更没有“一闹二哭三上吊”,她也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写了封信给丈夫。
赵孟頫打开信,见上面是一首小诗——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俩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诗叫 《我侬词》 ,管道升将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短短几十字,将自己的情深说得通透明白。赵孟頫读完哭了起来,又羞又愧,但忍不住赞叹:有妻若此,夫复何求!
两人重归于好,还把这两张字笺工整地誊写下来,贴在案旁,变成笑话聊起来。从此,二人之间再无隔阂。
今天我们说的 “你侬我侬” ,就从这位大才女的这首词而来!
在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当然要好好示爱;但真正的爱, 是将爱化整为零、融入每天的生活中 。像管道升和赵孟頫,两人神仙般的爱情,秘诀不在于世俗(几岁就该成婚)或礼节(妻子就该等丈夫送礼),更不在于历久常新(一夫多妻)。
他们将自己的爱好、理想,连同爱情、家庭一起“打包”,将彼此的人生紧紧相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我侬词》写的), 这才是理想化的爱情 !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 《墨竹图》 。画作署名是管道升(仲姬画与淑琼),可见又是一份妻子给丈夫的礼物)。
但有趣的是,当中笔墨有重叠,显示是两个人所作。其中,画竹枝和一部分竹叶用笔较为轻燥,应该是由一人先画,至于竹叶用笔厚重、挺健的部分,则为第二人补笔(又一次暗戳戳又高级的晒恩爱)。
不言而喻,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合作的艺术作品。对于两位同样热爱艺术的人来说,美好的爱情,不过如此。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烟雨丛竹图》 管道升
才能传后代
除了完美爱情,幸福家庭也是这对夫妻的代名词。因为夫妻二人都是大艺术家,所以他们的儿子赵雍从小也接受了许多艺术的熏陶,深受父母的影响,在两人循循善诱下,也成为一代名家。
赵孟頫和管道升对子孙的教育,不仅传承了夫妻间的爱,也将中国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在赵氏一门”三代人中, 一共出了七个大画家 :赵孟 、管道昇、他们的儿子赵雍、赵奕、孙子赵麟、赵凤及外孙王蒙(元四家之一)。
《具区林屋图》王蒙
元仁宗曾令赵孟頫、管道升和儿子赵雍一同作书,裱在一起后押上御印,成为皇宫藏品,要让后代的人都知道赵氏一家都擅长书法。 皇帝这一做法把赵孟頫和管道升的爱情升华为幸福家庭的表率 。他们的故事,自此成为传奇,代代相传!
赵氏之所以能出这么多文人和画家,是因为父母爱的包围,也是因为他们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
从孩子5、6岁起,他们会对身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这个时候也是让他们 认识世界、理解文化、掌握审美的关键时期 。
正是因为独特的中华艺术审美,让我们的文化独树一帜。而也是因为历史上的各位艺术大师,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中华文明在5000年来从未间断。
想要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成长,也想让他们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肆艺历时三个月打造的线上课堂系列 《大师带孩子正确认识中华之美》 ,是各位家长不容错过的选择。
12位中国艺术史上留名的大师,将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华独特的美学世界,让孩子们多角度认识中华之美,提升他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掌握东方独有的审美。
https:// app6fs6di1x7339.h5.xiaoeknow.com /v1/course/column/p_5ebd0dc4da121_I83IEBLI?type=3 (二维码自动识别)
12位艺术大师
本周五20:00 ,课程主策划人,广东美术馆前策展人, 肆艺空间艺术总监Jerry老师将为此次音频课堂带来一场直播课 ,将中华艺术中美的秘密与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欢迎扫码进入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