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灰常酷的口罩  ·  recursive ...·  2 月前    · 
温文尔雅的火龙果  ·  import cv2 # ...·  5 月前    · 
我看的那不叫卡通,也不叫动画,是动漫(大雾)

我看的那不叫卡通,也不叫动画,是动漫(大雾)

把以前的文章贴出来,仅是一个个人式的梳理。

——————————————————————————————————————

当听见长辈指责自己天天看些小孩子才会看的卡通片又或者当别人指称某部自己喜欢的作品为卡通/动画时,某些二次元即便嘴里不说,心里多少也会腹诽, “我看的那能叫卡通/动画吗?我看的是动漫。”

他们通过二元划分的方式将卡通、动画与动漫区分开来,并以此标榜自身的异质性——他们所看的东西与小孩子看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对话双方的认知差异有所干系,前者对于动画的认识多停留于小时候所接触的一系列作品,在《动画城》栏目以及一系列动画频道形成自身对于动画的认知;而后者则更多地接触到日本动画,对于动漫、ACG这些称谓有更多的认同感。

他们并非通过动画类型来区分子供向/全年龄/成人作品,而是通过对于词语的自我阐释来划分,这种做法其实跟所谓的中二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所谓的动画、卡通、动漫到底指什么?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时,最好分为中国、欧美、日本三个主体,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三者在对动画、漫画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 动漫(animation&comic)

这个词虽然最好理解,但也用得最广、最容易出错。 动漫是动画、漫画的合称,它并非专业术语。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动漫”一词,可考最早出处为1993年创办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于1998年11月创刊的动漫资讯类月刊《动漫时代》,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概括性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

认为动漫就是动画,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动漫”实际上是“动画”和“漫画”的结合称呼,在具体的作品的使用中应使用“漫画”和“动画”加以区别。

我们可以用“中国动漫”、“日本动漫”、“美国动漫”来指称某个国家的动画、漫画,却不适宜用动漫来称呼某部作品,比如“《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漫”就是错误表述,正确用法是“《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画”。

  • 卡通(cartoon)

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词源有说来自法语的 “carton”,也有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按照《大美百科全书》的说法,cartoon原指意大利文cartone一词,“纸张”之意,即大型油画或壁画、建筑蓝图、织锦画的设计或马赛克、玻璃拼嵌图案的初步草图。

1843年 (百度百科上1841年应该是创刊日期,英文维基与大美百科全书均为1843年) ,cartoon一词才具有现今的含义(漫画) ,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之夫艾伯特王子(Albert)为了新国会议院壁画的设计比赛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草图展,许多参展作品虽立意崇高,却相当滑稽,以致约翰·里奇(John Leech)在《笨拙》(Punch)杂志画了一系列模仿作品加以讥讽,嘲骂当时社会及政治的弊端。而也正是约翰·里奇将该类型的幽默讽刺画首次以cartoon命名。

题图即为约翰·里奇1843年发表在《笨拙》的作品。

(一)政治漫画(political cartoon)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图画式讽刺作品的流传,使其成为论战的手段。法兰德斯画家布勒哲尔(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约1525-1569)从题材和风格方面对古典主义绘画进行改进,在油画和版画中运用了幽默风趣和虚构遐想的手法,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讽刺性以及写实主义绘画风格,推动政治漫画逐渐步上轨道。

被誉为政治漫画之父的 詹姆斯·吉尔雷 (James Gillray,1757-1815)将布勒哲尔的讽刺画艺术、霍加斯(Hogarth,英国著名画家、版画家、讽刺画家、连环画先驱,被誉为“英国绘画之父”)的形式及道德要旨,加上自身的绘画天赋形成了与现代政治漫画特征相近的风格。

英国首相皮特与拿破仑瓜分世界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菲利蓬(Charles Phillipon ,1806-1862,法国漫画家、石版画家、自由主义新闻记者)于11月创立首本风格明确的现代讽刺图画周刊《讽刺漫画》(La Caricature),又于1832年创立《喧闹》(Le Charivari),这是首份每天刊出一幅画作的日报。

受菲利蓬影响,1841年英国杂志《笨拙》出世了,其创立者是作家亨利·麦休(Henry Mathew)和雕版师E·兰德尔斯(E·Landells),在《笨拙》中卡通首次被赋予了漫画的含义。虽然此后《笨拙》不再使用此名词,但其仍广泛运用在期刊的幽默图画上。

在《大美百科全书》卡通(漫画义)分成两部分介绍,一部分是政治漫画,一部分是幽默漫画,政治漫画倾向于介绍社论性较强的漫画发展历史,幽默漫画则讲述为扩大阅读量,杂志、日报纷纷采用漫画的形式取代长篇大论(这种形式曾在《南方周末》与《三联生活周刊》中看过)。 因日报的时效性与印刷术的提升,漫画逐渐转变为象征性的速写而非描写性,倾向于暗示与启发而非以写实的风格刻绘主题。

(二)连环图画(comics/cartoon)

1.英语意义上的漫画

Cartoon:中文译作卡通。Cartoon是英语中出现较早的一个词,原意是绘画、挂毯、镶嵌工艺等原尺寸的底图,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滑稽画、用以讽刺实事、民俗、政治或社会潮流。后来逐渐扩大, 被用为各种漫画和动画的总称。

Caricature:中文译作漫画,指单幅的幽默讽刺漫画,特别是指肖像画,也用作抽象名词或漫画手法。这个词比Cartoon出现的还要早一些,原意是对人的声音、行为的夸张模仿,以引人发笑或者讽刺。

Comics:中文译作漫画、连环漫画或故事漫画。Comic原意是滑稽、逗笑,所以滑稽演员也称作Comic。作为连续性的漫画,必须用复数形式的Comics,因为是有许多Comic所组成。

Comic Strip :中文译作漫画、连环漫画或四格漫画。原意是指报刊上刊载的条形的分格漫画,以四格居多。

以上四个词是按Caricature,Cartoon,Comic Strip和Comics的顺序先后出现的。除Cartoon外,其他三个词义各有界定,而Cartoon一词含义较广,可以包括其他三个词的意思。

2.日语意义上的漫画

在日文中,把叙事的或连续性的画都称为漫画(manga),包括了英语中的Caricature,Comic Strip和Comics三个词的内容。漫画家片寄贡在《日本近代漫画史》中认为日语意义上的“漫画”一词是从《漫画随笔》一书中得来的。铃木焕乡所著《漫画随笔》出版于1771年,该书的《捞海一得自叙》中提到一种名为“漫画”的鸟,这词最早出自中国。 1814年 ,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出版,葛饰北斋将其造型夸张变形、用笔随意抒情,表现城乡风俗生活的绘画取名为漫画(在wiki中“漫”是随意的意思“meaning random drawings”),此后日本一直沿用这个名称。从源头而言,日本的漫画(manga)与欧美所谓的cartoon、comics是有一定区别的,它从一开始就有本土化的作品,在谈及漫画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像anime与animation的区分一样将其独立出来,毕竟日本漫画的起源、发展与西方还是有区别的。此后,起源于中国却被赋予了现代意义的“漫画”一词传入了中国。

葛饰北斋你不一定认识,但是他的作品一定听说过

3.汉语意义上的漫画

与日本漫画一样,在现代意义上的漫画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便有了漫画的雏形,不过它不叫漫画,而是连环画,或者连环图画、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传统连环画可追溯至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它们通过连续的画幅来描述故事。

大众所熟知的连环画样式多为明清小说插图,明清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

……

清末,光绪十年( 1884年 ),《申报》馆出版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 与manga类似,连环画这一传统称谓一开始也将舶来物漫画视为该词的外延之一,当我们谈起漫画的时候,有时是需要区分其来源于何处,中国、西方、日本均有自己独特的漫画传统。

而中文“漫画”一词可考据的最早出处出自北宋晁说之(字以道,号景迂),《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二十卷题名《景迂生集》,第四卷某诗序中提到:“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嘴画水求鱼。”这里说的漫画是一种水鸟的名称,因其捕鱼的动作轻盈自在,像在水上作画而得名。南宋洪迈的《客斋随笔》、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都据此解释了这种鸟。而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冬心先生杂画题记》中,把自己有感而发的漫笔称作漫画,“漫”修饰“画”,有随性之意。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在”时事漫画”的标题下,连载了四幅以讽刺清廷为主的漫画,这是中国首次将漫画当做一个独立的画种名称。

而真正用“漫画”一词来统一漫画这一独立画种、并将它在国内普及开来的人是郑振铎和丰子恺。1925年,由郑振铎任主编的《文学周报》刊出了丰子恺的画作,目录下用括号注明了“漫画”两字。次年,《文学周报》和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漫画的集子,直接取名为《子恺漫画》。1927年,漫画家张光宇和丁悚组织成立了“漫画会”,1928年该会出版了会刊《上海漫画》,随着这些以“漫画”为名的艺术活动渐次展开,“漫画”这个名称就成立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

漫画中的”漫”,一个意思是随意、无约束,反映了这种画的夸张、变形、无拘无束的特征。另一个意思是广博、无边无际,从内容、形式到技法都可以无所不包。漫画的新含意已经把这两重意思都包容进去了。《漫画概论》

接下来我们详细谈谈comics。

《大美百科全书》上将comics译作 夠美故事 ,指的是美国报纸上以单栏的连续格式排列成的故事性图画,这种专栏式的连载漫画也称作 事多理簿 (Comic Strip)。故事内容有简短的幽默事件或具悬疑性、戏剧化及冒险式的长篇故事,其特色在于以泡泡方式将人物对白置于人物上方。Comics 和Comic Strip最开始所指称的更多的是美国的漫画。

英国人类学家Geoffrey Gorer在《美国人:国民特性之研究》(美国人——民族特性研究)中指出,“除了著名的报纸,如《纽约时报》,几乎所有美国报纸都有夠美故事连载。他们是少数能传神地表达美国人共同经验的重要传声筒之一。”

虽然《笨拙》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漫画杂志,但真正对comics造成影响的是Wilhelm Busch的《马克斯与莫里疵》(中文版《两个捣蛋鬼》)。《马克斯与莫里疵》于1865年连载于《慕尼黑画刊》上,刻画了马克斯与莫里疵这一对捣蛋鬼,美国学者阿瑟·克莱因称Wilhelm Busch“即使不是父亲,威廉·布什也可以被视为美国连环画的继父”。(百度百科)

马克斯与莫里疵

etymonline 英语词源网站上搜索comic可以发现,comic作为名词最早是指喜剧创作者或喜剧演员,被用来指称漫画书或连环图画始于1889年,从1890年开始用comic统称二者,1920年连环图画被正式命名为Comic strip(当时它所指称的是新闻报刊杂志上的连环图画),comic book 则是在1941年(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漫画书《滑稽人物游行/游行趣事》 Famous Funnies: A Carnival of Comics ,出版于1933?年,当时人们将其视为幽默连环画的集锦,其风格走的基本是幽默路线)。不过,早在1825年,西方便以Comic relief来指称那些报刊杂志中的插图(大致时间是1815-1825)。

Meaning "a comic book or comic strip" is from 1889; comics for these collectively is from 1890. Comic strip first attested 1920; comic book is from 1941. Comic relief is attested from 1825.

在聂欣如的 《什么是动画》 一书中,提到两种漫画类型:意指漫画与叙事连环画,意指漫画“通过夸张的造型间离了事物本身的形象,使之陌生化,并勾连其某些与意义表达相关的事物,从而将其他媒体(如文学、影像)中可能存在的不在场的意义通过变形形象予以揭示,事物被附加的意义通过符号化的形象得以呈现”。

漫画最初是美术的某种衍生物,早期漫画有不少实验性绘画的色彩在其中,政治讽刺画所具备的夸张特征在17、18世纪的肖像画中便可见端倪, 其诙谐、易懂、不受文字限制的性质令其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不得不承认,纸媒的逐利性有效地推动了漫画的发展,不仅使其由最初的单幅讽刺画发展到带有一定叙事性的连环图画,更将其带入普通家庭之中。

而原本只是用来指称政治讽刺画的“卡通”一词又为什么会将“漫画”囊括在内?卡通与漫画是否有什么区别? Cartoon与Comics是不同的发展脉络,对于政治讽刺画这一新兴物,一开始并没有统一的官方称谓,有的人根据其幽默、滑稽的特性将其与comic相联系,也有人因其与意大利中的滑稽肖像艺术caricatura相类似而称之为caricature,还有人(《笨拙》杂志)根据该类讽刺画的来源称之为cartoon。应该指明的是,自成一派的政治讽刺画显然是不能够与历史上那些美术流派相并称的,(美术史上貌似也没有专门介绍漫画这一类型),相较于带有强烈审美意识的美术而言,政治讽刺画更倾向于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点,绘画与政治的碰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性的绘画技巧成了商业工具,创作者也渐渐地从画家转向大众,当政治讽刺画真正踏入商业化(成为纸媒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之路的时候,也是其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时候。也许就是因为如此,政治讽刺画需要一个独立的称谓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笨拙》杂志的大获成功及其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纸媒的影响,是cartoon一词流传广泛的重要原因。

同时,用于指称政治讽刺画的cartoon也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些标签:夸张、滑稽。当政治讽刺画将目光从政治转向社会生活, 当连续性的讽刺画开始出现的时候,其代名词cartoon的内涵也随之扩大。 无论是讽刺画也好,漫画也好,作为纸媒表达观点的宣传工具,它们往往带有一定的意指,读者必须透过图画去理解作者的意图。而叙事漫画的出现多少削弱了讽刺画的自身所附带的隐喻性,并逐渐向多元、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而非仅仅局限于最开始的讽刺目的。它不再是纸媒的附庸物,而成为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漫画。

也因此,漫画意义上的卡通往往带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以早期幽默风格为主的漫画,二是广义上的漫画,即囊括一切漫画风格在内(其他国家的也不例外)的漫画。

且看史考特·麦克劳德《理解漫画》一书中所给出的说明:

卡通逐渐成为与仿真/写实相对立的一种流派,它意味着简洁。

麦克劳德漫画原理模式图,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就是一个从接受到理解的过程,越是抽象的画,越需要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卡通与写实位处两端。

1933年第一本漫画书《Famous Funnies》人物造型采用的是简洁化的卡通风格。
1941年杰克·科比所绘制《美国队长》,在带有写实色彩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设计感,此后这种风格成为了美国漫画的主流,而卡通则成了地下漫画与儿童漫画的主流。只不过,此二者都可以称为“卡通”。

麦克劳德在书中同样谈到日本漫画与西方漫画的差异,包括卡通式简约风格与写实风格的使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三)动画

倘使你理解了卡通从讽刺画到漫画的演变,那么卡通是如何包含有动画的含义也就不必多做介绍了。有必要注意的是动画影片与动画二者稍有区别,虽然我们在平时使用动画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说一个具备一定完整情节的视频,但实际上,哪怕是一个只有微小动作变化的非实拍动态图也能被称为动画。动画影片之所以为动画影片,正是因为动画的存在。

在中国,动画影片最初被称为美术片,美术片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首次见于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七片生产”口号,以挖掘传统美术元素为主要目的。在让静止的画动起来这一层面上世界各国的动画并无二致,区别在于让什么样的画动起来。

至于中文“动画”一词,也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在日本,动画最早称做“漫画映画”,后出现“动画”一词。

而在英语中,则分有animated cartoon、animation两种主要称呼,animated、Animation这两个词就不多做介绍了,“赋予生命“、”使……动起来“之类的本体论研究在国内不乏其数,根据etymonline网站的查询结果,animated具有“动起来的画”这一意思是在1890年,Animation则是在1912年。动画之所以也被称之为cartoon,大概是animated cartoon的简称,毕竟西方最开始做动画的那批人,大部分最开始都是讽刺画家,最早转化为动画的,也是也卡通风格居多,在塞巴斯蒂安·德尼斯所著《动画电影》一书中有对这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结语

So,倘使不细究的话,卡通一词是能够将漫画、动画囊括在内的,凭借着美国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虽然最初仅适用于西方出现的漫画、动画(毕竟卡通一词本身就带着某种强烈的艺术风格),但依旧能够将有别于西方的东方艺术风格囊括在自身视野之内,成为全球通用的“卡通”。

在个人理解基础上,通过对动画、动漫、卡通的严格区分来标榜自己的审美差异性实际上大可不必,国内之所以会有这种言论更多的是国产动画低龄化所致,同时,卡通风格在表现严肃主题、塑造氛围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即便是那些被称之为幼稚、简洁的卡通风格作品,也不乏具备深度的佳作。


参考文献

  • [法]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浙江大学出版社
  • 聂欣如.什么是动画.复旦大学出版社
  • 大美百科全书.外文出版社
  • 动漫大辞典编辑室.动漫大辞典
  •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海军出版社
  •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英语词源网站

发布于 2018-04-25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