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下午,台湾大学徐富昌教授应邀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徐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藏在出土文献中的古老科学——从清华简<算表>谈起》,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讲坛”开办以来的第二十场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及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的100余名师生参加。

徐富昌教授现任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台大系统文化基金会董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曾任中华简牍学会常务监事、中华武侠文学学会监事长、中国训诂学会监事等职。主要专长为文字学、古文字学、说文学、出土文献、先秦两汉古籍;次要专长为老庄学术、三国学术、红学、武侠小说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已出版《汉简文字研究》《睡虎地秦简研究》《简帛典籍异文侧探》《秦简文字编》《武威仪礼汉简文字编》等专著。

此次报告,徐富昌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以及西方早期文献中的数学材料。接着,徐教授讲解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算表》的基本情况,着重讲述了《算表》的形制、保存情况与使用方法,阐明了《算表》作为战国时代二位数字十进位乘法表的实际功能。随后,徐教授介绍了其他出土文献中的九九术与九九乘法表,包括敦煌《算经》类写本、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的九九乘法表、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张家山汉简《算数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数》、北大藏秦简《算数书》等。最后,徐教授总结了清华简《算表》的价值:清华简《算表》为中国最早的实用算具,它的计算功能超过以往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与张家山汉简九九乘法表等古代乘法表;它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古代十进位乘法表,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地位,是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徐教授还指出了今后《数》《算数书》类文献值得做的研究方向: 1. 文献的文本研究; 2. 文献所含数学方法的研究; 3. 文献所含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法律、军事等信息的研究。

徐富昌教授将讲座内容置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西方早期文献对照的宏观视野下,突出了清华简《算表》的文献价值与历史意义,在座师生受益匪浅。交流互动环节,在座师生与徐教授就流沙坠简引发的“而”“如”换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地讨论。

李运富教授总结指出,徐教授的学术研究既博且通,他在文学、哲学、小学方面皆有建树,成果丰硕,值得我们学习。“二二而四”“二二如四”中的“而”和“如”最初应为连词,其功能只是为了凑足音节。至于什么时间用“而”、什么时间用“如”取代了“而”,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汉字职用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就是要弄清楚汉语中的某一个词、某一个意义 历时用字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用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