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的秘密:文和友网红店的套路为什么一直有人买账?
不得不感叹,在长沙生活了很多年,一些网红特质的消费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管是之前排队充值等到天荒地老的茶颜悦色,还是最近又火出圈的深圳文和友,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排队搞死人!不出意外,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文和友排队数会刷新纪录。
先给一组震撼数据:4月2日,汇聚众多饮食品牌的超级文和友深圳新店,放号5小时,排队5万号。长沙海信广场首店开业三年,每天平均接待2万顾客,如果将这2万人依次堆高,高度约略能达4个珠穆朗玛峰。
集成式餐饮到处可见,像文和友这般变态级的网红店却很少见。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它的火爆,确实值得研究。文和友本质做的是商业地产运营,跟做饭、吃饭其实没多大关系,就像加油站的商业价值跟卖汽油买啥关系一个样。
一般来说,一个商业地产里面,数量最多的业态是零售,原因很简单,零售生“财”,其中又以服饰品牌的承租能力相对最高。高频刚需的餐饮尽管承租一般,但餐饮天然带人,是所有业态里面的流量之王。先看看文和友里面的商户。文和友的做法跟普通商场有几个不同点。文和友百分之八十入驻的是餐饮,超级文和友重快餐,而商场里餐饮却以正餐为主。
文和友选的商户集中在“随时可吃,吃得又快”的小吃,以最快速度消化人流的同时,也能在一定时间范围筛选到年轻化的饮食基因。对年轻人的口味而言,凉的比热的好,炸的比煮的好,锦上添花的比撑肚子的好。
与一般的商场引流大且客户粘性强的餐饮常被安排在地下、四楼及以上分布不同,文和友反其道行之。以长沙店为例,一楼二楼是“手信层”,主要由售卖小商品、特产的商户组成;三楼是“美食街”,清一色的长沙老字号美食;四楼是“体验室”,既能堂食美味,又能美发造型,还可小酌几杯;五楼是“文创馆”,是书店和剧场的所在层。
另一个是营业择时独树一帜。商场的营业时间一般在早10点~晚10点,而文和友是早11点开门,次日3点才歇业,营业时长增加了4个小时。如果说商场既要照顾喜好潮玩的年轻人,还得考虑哄孩子睡觉的宝妈宝爸,那文和友的心意就只向着一群人:“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的年轻人。
择重餐饮,主选小吃,底重顶轻,起晚贪黑,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气。
如果商户的选择是文和友为体验打造的第一重筹码,那场景的营造则是制胜的终极武器。不知道细心去体验过的食客有没有察觉到其中的卖点。文和友用浓缩的旧时代场景,老字号为主的异时空体验,将当地地域文化装进万余平米的商场内,这样做店中店模式的文和友看上去可以成为一个活得更久,排得长,流量高的品牌。
排队长本质上吃的是体验。像刷抖音一样吃饭,像小红书笔记一般旅游,这是年轻人的选择。例如长沙店就还原了1980年代的老长沙社区,霓虹灯彩摇曳,复古招牌挂起,内设的仿旧迪斯科舞厅、照像馆、理发店、录像厅通通都可体验拍照,甚至长沙民政局还在里面办了个婚姻登记处。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拍照比吃饭重要。仅能拍出大片,超级文和友还让年轻人一站式打卡老字号,省时省钱省力气。
如今线下消费早已不是原来吃饱吃好的那个消费阶段,入场品牌更多的要营造体验型消费。流量为王的时代,文和友深谙此道:当年文和友与海信广场沟通时,对方答应给文和友高优惠力度租金但有一条件:每天带来不少于1万人的客流,通过数筷子的方式确认。
说白了只有人群才能吸引人群,只有排队才会创造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