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公国是战国时期周王室分裂出的诸侯国,与西周公国并立。公元前367年周威公去世后,其少子根在赵国、韩国支持下于巩国故地(今河南巩义)自立,首任君主为东周惠公,爵属公爵。虽疆域狭小,但因执掌周王室祭祀而保有较高政治地位
[3]
。
该国历经四代君主统治。公元前307年,秦军迫使周赧王迁至西周王城。周赧王去世后(前256年),东周惠文君一度代行天子职权。公元前249年因参与诸侯伐秦,遭秦相吕不韦征讨而灭亡,遗民被迁至阳人聚
[1]
[2]
。关于立国渊源,存在东周惠公为周威公少子、孙子或周王之子等不同说法。
椐《史记·
周本纪
》、《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
伯国
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
巩义
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史记·秦本纪》载,
秦庄襄王
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
吕不韦
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公国灭亡。
周王原居成周(位于东周国)的王宫,至
周赧王
八年时(前307年),因赧王拒绝
秦武王
试举周鼎的要求,被秦军逐出成周王宫,赧王被逼徙居西周王城。
东周惠文君,名杰,武君之子。谥:靖君,又谥:文君、惠文君。
前256年,周赧王崩,代为天子。七年(公元前249年),公与诸侯谋伐秦,秦使其相
吕不韦
灭其国,迁之于
阳人聚
,以奉周祀。
[1]
[1]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2]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4-07-09]
[3]
《中华史纲》
.共产党员网.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