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

张 俊 程 励

要: 文章基于城市居民视角,构建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揭示旅游发展背景下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通过对旅游、经济、环境、安全和居民幸福5个子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调节,预测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环境污染变化指数、社会治安案件存量、旅游风险增长指数、居民幸福指数及旅游就业人数等变量的演化趋势,模拟4种不同情景下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外部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与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方案4协同发展模式的仿真结果为4个方案中最优,此方案兼顾了旅游经济-环境-安全-幸福5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既能确保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能降低由旅游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风险,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文章还通过政策干预与宏观调控,提出基于环境保护、安全治理与发展投资的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居民幸福; 系统动力模型; 成都

2. 城市入境旅游及客源市场的季节性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HOT

孙晓 倪荣鑫 冯学钢

摘 要: 季节性是入境旅游的典型特征之一,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客源地多样性增加了入境旅游淡旺季平衡的复杂度。深刻理解入境旅游在客源结构方面的季节性特征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措施,有效应对入境旅游季节性带来的产业失衡问题。文章以上海2004—2016年的入境旅游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季节性调整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入境旅游的总体季节性以及不同客源市场的季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X-12-ARIMA调整方法对上海入境旅游的总体季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对19个客源地的季节性特征进行了识别,并基于淡季和旺季两个维度探讨了不同客源地之间季节性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然后,以12个月度季节性因子为维度,采用层次聚类法对19个客源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客源地的季节性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上海入境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发现,虽然不同的客源地在淡旺季分布上存在差异和交叉,但基本与上海的气候舒适度特点相吻合,即旺季主要分布在气候舒适度较高的月份,而淡季月份的气候舒适度则较低。研究结果同样对其他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入境旅游;季节性;客源市场;上海

3. 跨文化交往中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与隐性偏见的实验比较

摘 要 旅游中的跨文化主客交往现象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文章通过群体态度语意差别量表调查法考察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外显态度,通过语言偏见测量法发现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隐性偏见,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均值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隐性偏见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及其受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根据外显态度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可以分为显性尊敬型旅游者、显性友好型旅游者、显性中间型旅游者和显性偏见型旅游者等类型;语言的“抽象-具体”差异作为隐性偏见的外化表征,可以反映出来华入境旅游者对内、外群体的不同态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华次数等因素令游客在外显态度和隐性偏见及二者相关关系上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性。来华入境旅游者对中国人具有双重态度,表现为显性积极态度的策略性表达和隐性消极偏见的策略性藏匿。

关键 词: 主客交往;外显态度;隐性偏见;语言偏见测量法

4. 中国旅游集团业务布局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王 娟 杨 晨

摘 要 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作用。2016年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成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央企。文章以中国旅游集团截至2017年的567个业务点为研究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业务的空间分布形态、分布密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临近性进行刻画,协助企业高效监控业务布局有效性,寻找影响企业业务布局的关键因素,探寻业务布局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业务点在地理空间分布上趋于聚集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珠三角和川渝的密度最大,长三角和京津冀次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明显,业务布局不受周边区域布局影响;各业务点对客源市场、交通干线和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邻近特征和空间依赖关系;所进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配套水平以及不同成长阶段下的集团业务板块规划和成长模式选择差异是业务布局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旅游集团;业务布局特征;形成机制

5. 职场排斥视角下服务破坏动因及机制研究 ——基于酒店一线服务员工的实证研究

程 豹 周 星 郭功星

摘 要: 在当前我国酒店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发生在服务情境中的破坏行为日趋普遍。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和谐式工作激情为中介和心理顽强性为调节,探索了职场排斥对酒店员工服务破坏的影响。通过基于3个时间点获取了来自6家酒店的341份员工-领导配对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职场排斥能够对员工服务破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和谐式工作激情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服务破坏之间起中介作用;(3)员工心理顽强性对职场排斥与和谐式工作激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员工心理顽强性越高,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4)心理顽强性还能够进一步调节职场排斥通过和谐式工作激情对服务破坏的间接影响,当员工的心理顽强性水平较高时,职场排斥通过和谐式工作激情对服务破坏的间接影响会被削弱。

关键词: 职场排斥;和谐式工作激情;心理顽强性;服务破坏

6. 三人可成虎?——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研究 HOT

魏宝祥 陆路正 王耀斌 王亚林 高 璐

摘 要: 文章以传播过程理论的4个维度作为评价框架,在整合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的维度、指标影响网络关系图。研究表明:(1)旅游产品在线评论的信息内容是影响其可信度最重要的维度,而信息内容的客观性、详尽性更是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决定性因素;(2)在线评论者身份被认同的程度决定着评论来源的可信度;(3)旅游产品评论平台的特征对在线评论的渠道信任度有重要影响;(4)评论受众的消费经验对其评论态度、信任倾向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受众信任度的关键。最后,文章总结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研究的意义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在线评论; 可信度; DEMATEL法; 旅游产品

7. 虚拟现实体验能替代实地旅游吗? ——基于威士伯峰虚拟现实体验的场景实验分析

甘 露 谢 雯 贾晓昕 周 涛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所制造的沉浸感从感官上一定程度消除了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从而引发了虚拟旅游能够取代实地旅游的问题。文章以“真实性”为切入点,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虚拟旅游场景实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VR所虚拟出的“真实”是一种“逼真”,这是一种“后现代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客体的“真实”;除非客体的视觉“真实”本身就是体验的全部,否则各种“真实”所赋予旅游经历的意义也无法被VR所制造的“真实”所取代。尽管如此,VR技术在制造“奇观”方面的潜力仍被期待,因为它有可能制造出一种超越既定时空和超越人的“存在”本身的独特的“存在的真实”体验,从而延伸和深化现有的实地旅游体验,这将使VR虚拟技术在旅游业当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营销和实地旅游有困难的权宜之计。

关键词: 虚拟现实体验;实地旅游;真实性

8. 景区内的贫困:旅游扶贫的权力视角与解释 HOT

何 莽 李靖雯

摘 要: 核心景区内存在贫困村的现象让旅游扶贫效果面临质疑,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景区内的顺河村和僰王山景区内的博望村两个案例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景区内的贫困现象源于权力结构的失衡,即社区的旅游吸引物权及附属于集体产权上的可建设用地开发与经营权被剥夺或弱化,导致社区居民难以通过旅游参与来获得经营性收益与财产性收益;同时,社区居民话语权的不足又降低其集体收益的分配权,从而进入“越贫困、越边缘化-权力越弱-收入越低”的恶性循环之中。研究证实了旅游扶贫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增权以提高当地弱势人群参与旅游的能力,并给出了基于权力再平衡的旅游扶贫策略。

关键词 景区; 贫困村; 旅游; 扶贫; 增权

9. 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

王建英 宏杰 邹利林 高 燕 李梅凎

摘 要: 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构建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感知对游憩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2)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且游憩满意度对空间感知和游憩忠诚度的影响关系具有正向显著的中介调节效果;(3)游憩环境感知与游憩忠诚度无显著的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将空间感知引入游憩忠诚度的前因关系模型,在理论上完善了游憩忠诚度形成的动力机制,可作为旅游城市居民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游憩忠诚度;空间冲突;游憩环境感知;空间感知;游憩满意度

10.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的回顾与展望 HOT

刘 俊 陈品宇

摘 要: 批判转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整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范式转型,在此影响下,批判性旅游研究逐渐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重要范式。文章回顾了批判理论的发展、特征和内容,归纳出批判性旅游研究的逻辑、脉络与内容,梳理了批判性旅游研究的视角、方法和议题,并探讨了批判性旅游研究对批判理论的响应以及知识溢出的可能性,旨在呼应国内旅游研究范式转型和推动旅游学科进一步发展。批判性旅游研究可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分析和微观的文化政治分析两个视角开展,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上和概念上的评价来深刻分析、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多种主体性的世界观。批判性旅游研究不是反对旅游发展,而是要将隐藏在旅游发展背后的话语和权力关系揭示出来,理解不同行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失语人群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基于地方知识与资本、政府等其他强权行动者的冲突协商,最终目的是启蒙和解放,寻求什么样的世界才是更好的。

关键词: 批判性旅游研究;批判转向;旅游的政治经济分析;旅游的文化政治分析;研究范式

11. 基于GPS轨迹的都市外围乡村徒步旅游社区聚类

梁景宇 赵渺希 沈 娉

摘 要: 徒步旅游社区是都市外围郊野地区徒步旅游活动服务和管理的单元,合理划分徒步旅游社区对于引导当地形成旅游主题和供给公共设施,以及优化旅游要素的配置和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州北部郊区增城和从化的旅游生态型城镇为例,基于互联网共享的徒步旅游GPS轨迹数据对研究范围内的空间单元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徒步旅游社区。不同社区在景观风貌和游客活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通过聚类的方法划分差异显著的徒步旅游社区,对凝练社区徒步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优化配置服务设施、实施人流预警分流、改善徒步旅游社区间连通性等旅游规划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GPS轨迹;徒步旅游;旅游社区;聚类;广州

HOT=封面文章

本期责编 |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漆香池

Tourism Tribune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查看电子刊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