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一部叫《决胜时刻》的电影登陆院线,当日拿下1300万票房。它讲述的是“赶考进京”的开国元勋们住在香山双清别墅,指挥对国民党残部渡江决战的故事。、马天宇们的出演,负责拉动年轻观众入场。

2019年9月20日,一部叫《决胜时刻》的电影登陆院线,当日拿下1300万票房。它讲述的是“赶考进京”的开国元勋们住在香山双清别墅,指挥对国民党残部渡江决战的故事。

《决胜时刻》由博纳出品发行,是2019年 “中国骄傲三部曲” 之一,也是最弱的那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暑期档17亿的《烈火英雄》,以及预售破亿的国庆档三强之一《中国机长》。

《决胜时刻》那么没有牌面吗?并不是。除了“领袖天团”唐国强、刘劲出演,这部电影还云集了张涵予、林永健、濮存昕等一干老戏骨,黄景瑜、王丽坤、马天宇们的出演,负责拉动年轻观众入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监制是 黄建新 :圈内人称“合作过演员最多的导演”,因为他的 代表作是无人不知的《建国》三部曲。

但显然,在其他主旋律电影面前,《决胜时刻》已经被战略性放弃了:夹杂在暑期档和国庆档之间,没有自上而下的战略动员,这部电影就像罐子里养王八,票房很难破亿。

当年“中国电影国家队”的总教头,现在拉出的队伍如此不堪一击吗?

并不是。黄建新并没有被市场抛弃。接下来的国庆档,作为总制片人他,带领的是另一只真正意义上的 “中国电影国家队”:《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有7位导演共同拍摄,55位演员参与,在开画之前已经拿到近2个亿预售,单日票房有望达到4亿。哪怕面对吴京章子怡领衔的《攀登者》,也提前锁定了国庆档票房冠军。

4亿,这可是《建国》三部曲单部作品的最高票房成绩: 时代变了,玩法变了,电影也变了。 看到这个成绩的黄建新,一定记得十年前另一位大佬找到他的那个下午,他就是韩三平。

当时,黄建新在香港参加两岸三地电影人会议,同时也帮陈可辛拍摄《十月围城》。韩三平在人群中找到了他的老搭档:我们拍一个牛逼的吧!

韩三平和黄建新都是北京电影学院1983级导演进修班的同学,而且还是室友。在朱辛庄的电影学院,黄建新是大家都信服的班长,韩三平则是支部书记。

黄建新也是全班同学作品成绩最好的那位:他被列入第五代的名单里,和张艺谋、陈凯歌并列。在执导《建国大业》之前,他的代表作是《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豆瓣评分都在8分, 那部讽刺机关官僚文化的《背靠背,脸对脸》更是有9.4的神作级评分。

而在干《建国大业》之前,一直在北影厂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韩三平,经历了最艰苦的创业时代。

早在1994年,刚毕业不久就当了北影厂副厂长, 这家老牌制片厂十个项目八个亏,穷到就快揭不开锅了,最穷的时候账面只有十几万,每个月需要报销的医药费都不够。

韩三平对媒体说,做国企压力才大,1800 名离退休老干部我们得养着,哪个民营公司有啊?我们不光是让宁浩和陆川这些人通过劳动致富,我们还得让谢铁骊、于洋、于蓝这样为中国电影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一位厂长的自白。

新厂长韩三平咬牙坚持,在1996年干出了《孔繁森》,以3600万元的票房数字高踞国产片票房冠军,并在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上屡获表彰。

韩三平后来回忆说,96年不是自己最辉煌的时候,最辉煌的是97年,10个政府奖我们拿了4个,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全是我们的。那时候我坐了个吉普车去,装了十几个奖杯回来,一大堆。全国电影产量才100部,北影厂拍了25多部。

那时候的韩三平,敢想敢干,脾气火爆,治军严明。2008年《赤壁(上)》的中影内部发行工作会上,韩三平讲话,最后慷慨陈词:“我们要举 全国之力 ,做好《无极》的发行工作……”一贯严肃的会场,笑成一片。但到了《建国大业》,这样的话再也不会被笑。

厂子里新来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93届大学生干发行,还是党员,第一次见面就开会迟到了。这个年轻人被韩三平当着满屋的人臭骂一通,他就是于冬——博纳影业创始人,后来被韩三平提拔为最年轻的副科长。

于冬在发行员这个岗位干得风生水起,一直到1999年,北影厂和中影合并,于冬的副科长被“撸”,自认为和韩三平是“一个小兵跟一个统帅的关系”的于冬,终于出走创业。

大家印象深刻的“北影厂彪子”的梗就出在这个时候:傅彪在《大腕》里对着泰勒的尸体说哭就哭,被夸戏好。那时候,走投无路的冯小刚正是得到韩三平的赏识,有了《甲方乙方》,有了贺岁档。

1999年5月,北影厂改组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管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行政级别上,中影集团是真正的行业一哥: 它的董事长与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平级,在业务上归电影局领导。

中影成立之初,童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三平任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2001年,童刚调到国家广电总局任电影局局长,韩三平继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到了2007年,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直至卸任。至此,中影真正进入了韩三平时代。

《建国大业》最初是全国政协的一个献礼项目,广电领导建议韩三平亲自出任导演。此时的韩三平已经18年没亲自导演戏了,似乎也没这个必要。献礼片他拍得多了,哪个也不像是卖钱的作品,让他有兴趣的是《十月围城》这样的商业大作。

和他合作过《刺秦》的陈凯歌给了一个主意:这种项目要想成功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借鉴“二战”大片《最长的一天》的全明星阵容。你让所有的角色都由明星参演,哪怕就一句台词。

陈凯歌的提议被认为有理,这样的操作也是前无古人,因为片酬是个难题。

2008 年底韩三平为母亲祝寿,母亲的一句话点醒韩三平: 都是儿女为母亲庆生送贺礼,哪有儿女还要母亲付片酬的? 确定出演蒋介石的张国立首先承诺零片酬出演,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产生。后来就有这样的段子,《建国大业》拍摄期间,明星们见面都这样打招呼:“《建国大业》你演了没有?”

尽管是2009年,电影真的已经市场化了。黄建新算过:这些明星如果都按市场价出演,打了一半折扣也要四亿多。

他们真的做到了:虽然有上百位影人,《建国大业》拍摄只用了一个多月,总预算不过3000多万:所有演员几乎是免费出演。看完片子的陈可辛说,一部《建国大业》用完了他一辈子想用的演员。

到了后来,连周星驰都表示:“跳崖也愿意演”。他曾前后打过两次电话给黄建新:“你为什么不要我呀?”但那个时候,影片已经关机了。特吕弗说过:好莱坞善于将一部电影搞成一场社会运动。而 群众运动 正是我们的特长,韩三平只不过发扬光大了。

毕竟是 国家动员式制片 ,这部电影也得到空前支持:陈坤的拍摄比原定又多了一两场戏,《花木兰》剧组就为它停一天;拍摄渡江战役的总统府,清走了所有游客;拍摄保护建筑上海科协,直接轰走了一家在此办公的单位。黄建新说,这都不是钱能衡量的。

黄建新也几乎把这部电影当成最后一仗来打了:电影后期制作阶段,黄建新的母亲突然病逝,在重症监护室他利用医生允许的琐碎时间与韩三平和剧组通电话,赶任务;距离上映还有十几天,黄建新又戴孝返回剧组。

电影上映之后,获得空前的轰动,在2009年拿到了3.9亿的票房,票房冠军,而当年的全国总票房是60亿。这是什么概念?换算成2018年全年600亿的大盘,这是一个准40亿的超级爆款。

李连杰后来对韩三平说,他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会议,前十分钟的正式议题不是会议正题,老外们都在讨论《建国大业》:一个国家的影片(国内市场)发行达到了 7000 万美金,在全世界,除了好莱坞,没有别的地方。《建国大业》做到了,这是里程碑。

非议当然有。当时一则网帖颇为火爆:《建国大业》里20多位主要演员都加入了外国籍,比如陈凯歌陈红是美国人,张铁林是英国人,胡兵还被传是泰国人,一帮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展示新中国创业之艰辛,这是怎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黄建新对此不屑一顾:讲这个事儿没什么意义,这部电影其实是中华民族的范畴,不能这么窄地去看历史。他辩解到:难道因为孔子当时是鲁国的,那时候秦始皇还没统一中国,孔子就只属于山东而不是你祖先了吗?

《建国大业》拿下内地电影大奖就是水到渠成了:百花奖、华表奖、华鼎奖,被悉数包揽。并直接催生了新的“抓壮丁”式 主旋律模式 :2011年,《建党伟业》启动并拍摄,演员名单被进一步拉长, 一些“有点问题”的艺人,也试图通过这类电影洗澡上岸,比如因为《色·戒》被封杀的汤唯。

在《建党伟业》里,她饰演的角色叫陶慧,领袖的初恋情人。在离影片上映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陶慧一角最终被全部删除。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毛新宇看完影片之后,对这种设计和处理表示不满。

毕竟是反映领袖生活状态的影视作品, 刀尖行走,需慎之又慎。 为了避免风险,韩三平专门安排毛新宇夫妇来到剧组探班。毛新宇的名字后来也出现在影片顾问之列。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了《建军大业》:因为欧豪饰演的叶挺在南昌起义表现得像个摇滚歌手,叶挺后人导演叶大鹰实名炮轰,他在微博质问韩三平和导演刘伟强:“这个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演叶挺,你们在羞辱谁呢?”刘伟强的回应则是:我跟他不熟.

在这三部曲之间,黄建新还监制、编剧和制片了《钱学森》、《智取威虎山3D》多部主旋律大作。

徐克执导的红色题材翻拍《智取威虎山》,还拿到了当年贺岁档票房冠军,将近9亿票房。 韩三平打开了大门,黄建新收获颇丰。

2014年,已经被业内尊称为韩三爷的韩三平迎来了退休,《建军大业》将成为他的收山之作。喜欢穿黑色中式正装和圆口布鞋的韩三平,被陆川形容为“特别像一个江湖老大”,张伟平骂过他是“座山雕”。而这一次拍革命创业,韩三平没有再和黄建新合作,而是找来擅长拍警匪火拼古惑仔的刘伟强。

和前两部作品不同,那已经是流量和鲜肉横行的新时代。这部电影里的一水的年轻小鲜肉:他们是鹿晗、李易峰、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白宇、陈晓、李现、韩庚、关晓彤、陈伟霆……

《建军大业》上映是在2017年建军节前夕,那时全年大盘已经摸高到400亿,非常令人你期待。不过,这部终结篇遭遇了空前惨败:依然只有4亿票房。因为同档期遭遇了一个巨无霸式的对手:《战狼2》。

当时,同为《建军大业》和《战狼2》出品人的于冬,先是帮着韩三平尝试劝退《战狼2》:你们还是挪吧,人家人多势众。但吴京并不信邪。电影开画之后,尽管有机关包场支持,《建军大业》被《战狼2》以碾压之势打到。

韩三平的中影收官之作难免有些尴尬。

其实,在拍摄到《建党伟业》的时候,韩三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类型方法论:他想发展一种新的类型电影。这个类型 有中国特色 ,估计在美国没有,因为美国没有这么厚重的历史。同时,他也不避讳这其中 最大的红利是免费的演员 ,“这个号召力,主要不是因为中影集团,更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这部电影。”

但这些都跟随他的退休,成为了过去式。

好莱坞的中国电影产业专家罗伯特·凯恩曾这么形容韩三平:“他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杰克·瓦伦提(美国电影协会前会长)、卢·沃瑟恩(环球影业前掌门人)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总和。”

但在中国特色的国企体制下,再强势的领导人也有退休的那一天:不像卡梅隆、伊斯特伍德这些人,老而弥坚、越战越勇。

离开了韩三平的中影,仿佛失去了他们的舵手,再也没有主控拿得出手的作品。他们最近一部被热烈讨论的现象级电影叫 《上海堡垒》:三年前开机、长久积压,最后一夜崩盘的现象级作品。

没有了大业三部曲的续作, 为国献礼 的行为不会停止,更能成为一门生意,只不过,火炬从国企中影传到了另外两家国企上影、华夏手上。操盘《攀登者》的是上影集团,而从品相更像《建国》三部曲的,是由同样有海外引进垄断权的公司华夏电影牵头的《我和我的祖国》。

这一次献礼,不仅对演员吹响了集结号,更是导演群体的空前集结 :管虎、宁浩、徐峥、薛晓路、张一白、文牧野,加一起票房过百亿。挂名总导演的,就是当初提出建国三部曲模式的那位:陈凯歌。

然而导演集结也不是第一次:《建国大业》除了黄建新、韩三平,陈凯歌、冯小刚、陈可辛也分别导演了片中的几场戏。这一次,只是把导演都署名了而已。

作为献礼片的火种式人物的黄建新,虽然在《建军大业》没有直接导戏,但是电影的监制;在2016年作为制片人参与《湄公河行动》以11亿称霸国庆档,让他成为《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也是顺其自然不二人选。

这一次,《我和我的祖国》总出品人傅若清,原是中影集团副总,韩三平的副手,在韩三平退休后,接任谷国庆,任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董事长。

或许,当年中影的小弟于冬也算是主旋律衣钵继承者。连续推出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成功后,于冬的中国骄傲三部曲被业内普遍看好。

有意思的是,国庆档《中国机长》的制片人蒋德福是韩三平的前发言人,导演刘伟强是《建军大业》的导演,故事发生地所在的四川,那简直就是韩三平的大本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峨眉电影制片厂。

但这一切都热热闹闹,仿佛与韩三平已经没什么关系。

韩三平就这样被遗忘了吗?并没有。2019年的10月,还有一部主旋律电影叫《解放之终局营救》,由韩三平监制、李少红导演,讲述1949年解放平津的历史故事。

这部电影原计划作为献礼片杀入国庆档,但随着韩三平离开了中影后,黄建新、陈凯歌、刘伟强、傅若清,都找到了各自的新战场。韩三平再度出山的这部献礼片,和其他几部作品卡司阵容制作相比,牌面完全不够看,最后就悄无声息地撤到了十月下旬。

不是世态太炎凉,只是 形势比人强 。《解放之终局营救》里最大的咖是周一围。那些最好的演员,已经在其他三个项目集结了。

早在1992年,韩三平就独立执导过一部献礼片,叫《毛泽东的故事》。那是一部长达145分钟的人物传纪片,在那部电影中,出现了一个中国观众从来没见过的晚年毛泽东:疾病缠身,老态龙钟,连端杯水的力气都没有。也因为如此,这部电影拍摄到修改经历了三年,最后他说,再也不想拍了。

如今退休几年后,由韩三平开辟的献礼片类型,在陈凯歌、黄建新、于冬等小弟们的奋进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称霸了国庆档,而已经老迈韩三爷自己主导的作品,连国庆献礼的入场券都拿不到了。

韩三平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拍摄一部就叫《毛泽东》的电影,男主角早早就想好了,是姜文。时至今日,这部电依然没有开机——如果拍出来了,那估计还得是献礼片。

2019-10-08 阅读 6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