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理观跟事修的运用(一)
我们讲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时候,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开示,有三种念佛: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
这个叫净土法门。这个他佛,这个“他”当然指的是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只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来感应道交。在净土宗的传承当中,以善导大师提倡这个专念他佛最为得力。善导大师强调三业专修:身业,所有的佛都不拜,只专拜阿弥陀佛;口业,只称叹阿弥陀佛;意业,只观想阿弥陀佛。他说这个三业专修,是能够万修万人去。这当然是有他的特色。
第二个,专念。惟念自佛,回观自心,圣道法门。
这个就不是净土了。他这个自,这个自佛就是自性弥陀。他修行的时候可能念佛,但是他重点在于念佛是谁。他的所观境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或者说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所以他整个修行是在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返妄归真。他的所观境不是佛的功德,他的所观境是一念心,这个是完全的自力法门。
第三个,是我们末期的祖师所强调的念佛,叫“自他兼念,自他不二,禅净双修”。
这个“自”指的是我们的心,“他”指的是佛的心。自他不二,简单地讲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这样一个同体的现前一念心性,来修习所谓的禅净双修。
150、 念佛理观跟事修的运用(二)
这个禅净双修的理论,在净土宗祖师,最早的是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他在《宗镜录》有很多禅净双修的观念。到了八祖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就有很多这种思想。到了九祖蕅益大师,把这个禅净双修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历代的祖师很少人说一句佛号三力具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本愿功德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特别是在以前的时候,善导大师的念佛所强调的是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他很少在乎能念的心是怎么回事,他不管它,反正你就是一句佛号通身靠倒就对了。可能那个时候的人烦恼淡薄。但是到了六祖,宋朝以后,可能这个法门有问题了,众生在皈依阿弥陀佛的时候,没有一些破障法门可能有困难,所以在六祖的时候净土宗就开始调整了,开始在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之外,又加一个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开始注意调伏现行烦恼的问题。你不是皈依就行了,你心中要有一定的觉悟的力量在里面。你心中颠倒,你皈依也没用。
当然,这个思想是有传承的。为什么?《无量寿经》就是这个观点。《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甚至有的古德是把发菩提心当往生的正因,他认为念佛是助缘而已。当然这两个是有争议。总而言之,到了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以后,已经知道你心中的觉悟在往生中扮演了一半的角色。就是佛力的加被,还有你自身的觉悟,这两个要加起来。
151、 念佛理观跟事修的运用(三)
所以到了蕅益大师他讲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就讲到事一心跟理一心。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强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达妄本空。这个见思就是贪瞋的烦恼,枝末无明。你刚开始要有无常无我的智慧,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要有点不随妄转的力量。你的心被妄想牵动,你要皈依阿弥陀佛是没有用的。
第二个,理一心,不为无明所乱,知真本有。它更难了。前面是达妄本空,是消除人我的对立。我们讲这个有所得心,你要能够正念真如,真实地体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才能够消灭人跟人之间的那种对立的思考。妄想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心中的对立是比较深层的东西。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刚开始修行的人很容易随妄想而转,因为我们的心都活在表层的心态。什么叫妄想,诸位知道吗?就是你过去生所累积的一些习惯性的想法,等流习性。慢慢地,你观察它是无常无我的,是妄想无性的,你就开始不动。所以,一个老修行者,你看他做什么事,他不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不动。有人说是即知即行,其实这句话也有问题——知道了马上去做。修行人知道什么事不能马上做的,要等一等。因为你的心跟所缘境接触的时候,你第一个概念往往是妄想,是习惯性的想法,你要等待你的下一个真心出现。所以你会发觉,修行人修久了以后,他的心好像比较迟钝。不是迟钝,他开始跟妄想脱离。
我过去亲近忏公师父。忏公师父以前要我去给北斋做一个教义的设计,我给他呈上一个报告书,给他看一看。他看完以后说,这件事我们再看看,放着。结果放到桌上呢,再看看,看了三个月都没有动。就是说,忏公师父是在等待内心的声音出来。我慢慢觉得,做什么事情,“再看一看”,这句话有很深层的意思。你刚开始达妄本空,你不要跟妄想完全纠缠在一起,你要慢慢脱离妄想。就是说,妄想起来的时候,你不管它,你发觉它自然消失掉。然后它起一个念头,你又不管它,它又消失掉,自然消失掉,像水泡一样自然消失掉。如果你要管它,那这件事情就没完没了。
所以说,到了末期的念佛,除了念佛以外,开始在调伏自己的烦恼。所以,到了彻悟禅师的时候就明确地说明,
“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
。当然大家会质疑,我就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要调伏烦恼呢?因为临终的时候有两个力量会引导你,第一个是你的佛号,第二个是你的妄想,而妄想是熟境界,佛号是生疏的境界。所以调伏烦恼是很重要。
我们讲到一心不乱,就是说,在末法时代修行,你要想办法把圣道的止观跟净土的对佛号的皈依合在一起,你才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希望,就是自力跟他力要合在一起,自他不二。这个大家再体会一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文:净界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