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线

问:2017年对江铃集团来说是加速赶超、全面进位的一年。请您简要谈谈过去的一年,江铃集团的发展有哪些亮点?

邱天高: 2017年,江铃集团首次跻身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前100名,位居第98位,同时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27位,取得历史最好名次,并成功站上年营业收入800亿元的台阶,完成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23%,十年内翻了五倍。

商用车传统优势地位巩固。 2017年,江铃商用车传统优势地位不断巩固,江铃轻客、江铃皮卡和江铃轻卡在各自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分别继续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 江铃集团纯电动轿车销量连续3年保持成倍增长,市场销量首次提升至全国第5,比上一年度提升2位;集团旗下新开工建设两家新能源汽车基地,总投资达到248亿元,合计新增产能60万辆。

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7%。 2017年,江铃集团产品投资首次超过45亿元,21款新车密集上市。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去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占比7%。

智能汽车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年初,发改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智能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江铃智能网联领域加紧跟上大势,核心主干企业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总体规划。由机器人独立驾驶的驭胜S330参加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获得无人驾驶应用奖。江铃版车联网系统及“江铃智行”APP进入运用阶段。江铃域虎皮卡车在国内率先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动北斗系统在汽车前装市场得到应用。

产融结合迈出坚实步伐。 围绕汽车产业链的新热点,江铃集团投资了8个项目,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江西汽车产业基金,将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致力于2020年实现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超10%”

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去年正式发布,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推进汽车产业发展;今年的江西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稳妥推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推广应用。江铃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有何规划?

邱天高: 近年来,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成长势头良好,铺开了大发展的格局,零部件企业也在加快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团3年累计推出E100、E200、E160、E200S等 6款车型,销量超过6万辆;新推出的E400续航里程超过250公里。

提升核心技术。 集团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三电系统实验室,掌握了三电系统核心技术,率先在行业内打通“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包”全产业链。

快速抢占市场。 目前,集团已有580多家销售网点,并延伸到县、乡,私人零售用户占比99%,为全国第一位。

创新运营模式。 2016年,集团开始介入分时租赁,在南昌超过1000个充电桩遍布各类酒店、机场、停车场;推出1000多辆网约车,正在积极介入汽车共享出行、汽车充换电等新业态的培育和塑造。

未来五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将打造三大整车平台,开发十款全新车型,累计产品开发投入达50亿元,实现A00到A+级轿车、纯电动SUV和MPV车型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备的产品谱系,致力于2020年实现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超过10%的目标。

此外,集团还启动了新基地及工程研究院规划和建设。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建成后,将具备新能源整车及三电技术研发、智能网联技术研发、轻量化车身研发、试制试验、仿真分析及性能测试等能力,并将形成一整套跨学科领域的先进研发流程与体系。

提升智能水平  助力“江西制造”再创辉煌

问:今年的江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塑“江西制造”辉煌。 作为“江西制造”龙头企业之一的江铃集团将如何策应这一战略?

江铃股份焊装生产线

邱天高: 在实现“江西制造”再创辉煌的过程中,江铃集团大有可为。

一是在传统的商用车领域进一步弘扬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动江铃传统汽车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借助福特公司、五十铃公司力量,提升商用车电动智能化水平,广泛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及无车承运人开展合作,建设物流生态圈。

二是乘用车领域进一步聚合资源,加强品牌塑造,提升品牌形象。纯电动新能源车今年将推出“易至”中高端品牌,启动渠道VI形象提升。

三是打造智慧工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2017年10月开工建设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新基地,将具备钢铝混合车体、全铝车体和多种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制造工艺,同时规划了动力电池包制造和塑料外覆盖件成型工艺,设备自动化率将达到85%以上,成为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节能环保标杆工厂。未来还将有序导入具备纯电动自动驾驶技术车型的生产制造工艺。

2017年11月开工建设的江铃股份富山新能源汽车基地立足于“绿色、节能、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运用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工厂设计,结合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需求规划工序间布局。该基地充分运用防错技术、电子可视化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还将首次运用虚拟技术同步建设虚拟工厂,建立工业生产大数据系统,MES系统构架下的智能制造模式还可满足未来生产快速响应及重构需求,实现批量定制化生产能力。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江铃造”助力汽车强国建设

问:我国正加快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作为拥有70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江铃集团将如何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更好的“江铃造”“中国造”?

邱天高: 江铃集团是最早发展出口贸易的企业之一。从1996年起步到2017年,辛勤耕耘20余年,出口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国家,尤其在沿线的西亚地区。质量稳定、燃油经济的“江铃造”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在西亚区域的显著标识。

这些年来,江铃集团主要聚焦当地轻型商用车的细分市场,主力出口车型是轻卡和皮卡,出口到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及南亚、大洋洲、欧洲及中亚这六大市场区域。江铃在轻型柴油载货车的行业出口份额一直位列前三甲,在很多海外重点市场的当地零售份额都达到30%以上。

江铃在阿尔及利亚的旗舰店

当前,江铃集团海外出口战略也正在改变,从单一的营销手段向本地化KD组装和营销并举的方向转。在越南市场,江铃经过多年的拓展,已成功完成了转型。据来自越南汽车工业协会(VAMA)的数据,江铃福特品牌V348车型在越南轻客市场份额超过85%。

2017年,江铃与经销商合作建立了首家海外轻卡CKD工厂,有序推进海外销售。继越南之后,阿尔及利亚KD项目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国际化到本地化,这些开在海外的江铃工厂,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发展。

抢占新机遇  实现传统能源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驱动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请问江铃集团是如何用创新引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邱天高: 近年来,江铃集团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抢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机遇,实现传统能源汽车企业转型。江铃集团2016年加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目前正在积极与一汽、长安等21家行业“大佬”一起,参与组建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与同济大学正在筹划建设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和汽车研究院;与中汽研合作,开展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及通信标准化研究与试验验证平台”建设。

此外,整合内部资源,搭建12个协同平台,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从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协调好共平台发展和错位发展策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江铃集团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大和江西经管院等多所院校开展了长期高端人才培养,内部大力推行 “三主师”制度,并先后成立全国劳模袁政海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劳模刘辉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带动一线技能人才成长。

江铃集团2017年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江铃集团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举办了“创新 共享”和“匠心 创新”为主题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提供了1400万元的奖金和相关奖品,加大力度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集团还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为广大科研工作者长志气、蕴底气、增才气,搭建传递经验、分享心得的平台,努力打造一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批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在创新实践中进一步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