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酷酷的足球  ·  android jdk ...·  4 月前    · 
大气的芒果  ·  selenium ...·  1 年前    · 
力能扛鼎的键盘  ·  OpenCSV ...·  1 年前    · 
想发财的遥控器  ·  在Google ...·  1 年前    · 
大连:我都计划单列了,你还把我当东北那疙瘩的?

大连:我都计划单列了,你还把我当东北那疙瘩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大连人对东北的认同感为什么这么低?大连是如何与东北一步步脱轨的? 辽宁大连又是如何变成了“中国大连”的呢?


————————

撰文 | 金闪闪 安佑优

编辑 | 祝青


提及东北的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三市,可GDP常年居于东北第一的辽宁大连却常被忽略。


虽然大连地处辽东半岛,但它和整个东北地区气场的气场不太一样,倒是和山东的青岛烟台有几分相似。大连菜以海鲜为特色,与东北常见的猪肉炖粉条和锅包肉等大相径庭。大连的“海蛎子味儿”方言与东北话也是两种不同的官话,老大连人并不说“你瞅啥”、“瞅你咋地”这样的话。




大连市区内最后的渔港,渔人码头 / 视觉中国


许多大连人也对东北没有认同感,报家乡不说“来自辽宁大连”,更不会说自己是东北人。随着东北移民逐渐增多,一些老大连人甚至把东北人贬称为“北面人”,哀叹大连要被“北面的村姑占领了”。

不仅大连人不愿归属于东北,似乎连国家都给出了特许:大连作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市地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须上缴辽宁省。今天许多大连人,还梦想着大连能成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大连人对东北的认同感为什么这么低?大连是如何与东北一步步脱轨的? 辽宁大连又是如何变成了“中国大连”的呢?


100年前,大连只是小渔村


大连的命运,自古以来就和东北其他地区不太一样。大连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直是北方民族和中原王朝势力的必争之地。大连地区自汉朝以来就命途多舛战事频发,长期处于频繁动荡之中,经济和社会得不到稳定而有效的发展。尤其在南北朝之后,大连地区被高句丽占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居民所剩无几。


这种情况到了明朝才稍微发生了点儿转变。明朝统治者将辽东看作国家安全保障的战略地区,在迁都北京后,称之为“京师左臂”。统治者在大连地区设立辽海东宁道,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辽东隶于山东”的政区地理现象。当时人们将辽东与山东视作一省,一些地方甚至建立起了祭祀泰山神的“东岳行祠”。




 山东泰安,岱庙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为了巩固全国的统治和防范北方部落,明朝在其统治时期一直没有停止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明清交战前,大连地区成了城镇林立,村屯星罗,人口繁聚,农工士商各司其业,商旅不绝于途的富饶地区。


不过战争再次迫使人们分离。随着明清交战,时局不稳,大连地区的民众纷纷逃亡出走,原本繁荣的辽东半岛又变成了一片荒芜,有记载描述当时的情况:关外只有少量旗人,无有一民。


清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争,辽东地区的生产几乎停滞,清朝统治者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态,颁布《辽东招民垦荒例则》,给移民一定经济上的优惠,中原人口陆续迁入,人口才得到有效恢复。在“开垦令”的作用下,至乾隆四十六年,整个大连地区移民人口达 11.7 万人,垦殖耕地 317 万亩。




大连市旅顺口区,清代南子弹库 / 视觉中国


这个时期关内移民由海陆两路流入辽东地区,不过在大连湾一带流入的多是来自胶东半岛的山东人。大部分人在乘船抵达大连后,选择定居于此。


其实大连很早就和胶东半岛很有缘分。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前,庙岛群岛如链条一样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接在一起,群岛中岛屿最大的距离不过10公里,那时的人们可以凭借简单的小舟往来于各岛之间,从而像接力一样一站一站地到达彼岸。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是这样先后传入大连地区,成为最早传入东北地区的中原文明。




山东省烟台市,长山列岛,历称庙岛群岛 / 视觉中国


大连“海蛎子味儿”的方言也在清朝逐渐发展起来。大连方言与青岛、烟台等地通行的官话,被统称为“胶辽官话”,具有“古清音入声今读上声”的特性。有学者指出,胶东移民的方言奠定了大连、丹东、营口方言的基础。清朝以来,由于山东人口大量往东北迁移,胶辽官话从它的根据地山东半岛地区,跨海散播到东北地区。


遗憾的是,随着甲午战争爆发,大连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再一次陷入停滞与倒退。结果直到19世纪末,大连还只是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


因此,大连的古代史,就是一部动荡史。从汉朝到清朝末年,当大连地区局势不稳定时,移民便大批渡海回到山东;而在战争结束后,人口又会得到一定的恢复。这么一来二去,大连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发展,这使得它更可能成为一个发生巨变的地方。


大连,从来不算东北城市


正是由于连年动荡,大连错失了成长为一个典型东北传统城市的机会。


东北城市发展主要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60-70年代,以逐步走向近代的封建城市为主导,其中奉天(沈阳)为首位城市;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90年代,以辽河沿岸城市带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心,其首位城市为营口;第三阶段则是中东铁路开工-日俄战争爆发前,以中东铁路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心,首位城市是奉天和哈尔滨。




黑龙江绥化,中东铁路旁边的百年老房子 / 视觉中国


像长春这样的城市,外来移民早早就在长春市内中心区建成了财神庙、城隍庙、关帝庙等一批风俗祭祀、文化娱乐性建筑物。这类建筑物既不属于官府也不属于任何私人所有,而是全体市民的公共场所。这些都是大连不曾拥有的。大连错过了中国传统城市格局,也为大连的完全日俄化埋下了根。


大连城市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19世纪末。俄日两国先后在大连地区进行了长达47年的殖民统治,在他们的大力“改造”下,大连地区迅速建立了近代化城市,一举跃进到国内的前列。没有俄国和日本,就没有后来的大连。


1898年,俄国人率先抢下旅顺口和大连湾作为租借地,将其视为“经营满洲之基础”。在沙俄的建设下,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大连从无到有,从原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占地4平方公里,拥有4万多人口,基础设施先进的港口城市。




大连旅顺口日俄监狱旧址 / 视觉中国


但由于在日俄战争中吃了败仗,俄国人苦心经营了几年的旅大租借地,只好拱手相让给日本。1905年起,大连地区转而成了日本“经营满洲”的基地,被划为独立的直辖殖民地,开始了40年的日本直接统治。


比起俄国,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是倾注了举国之力在建设大连。日本实行“大连中心主义”,先后建立了侵略东北的政治中心关东都督府(关东厅)、经济中心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以及军事中心关东军司令部,大连成为日本进军中国的“突破口”。


日本将大连建设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和依托于港口贸易的近代化城市。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到1943年时,大连市工厂总数达到1825个,资金为7.36亿日元,生产额为6.13亿日元。大连还是当时日本在伪满洲的金融中心,如果你现在去大连的中山广场转一转,你还能看到当时大连作为金融中心的风韵。




大连旅顺口甲午古炮,炮身刻满各国字迹 / 视觉中国


日本人对大连市的建设可谓是尽心尽力,面面俱到。从1906年至1925年,日本当局在大连建房1.7万栋,面积为20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的是大连中心城区的中山广场、胜利广场和鲁迅路(东公园町)、世纪街和旅顺的关东都督府及其邻近地区和七七街等地。


而从1925至1941年,建设地区是京西岗区的市府广场、青泥洼商业区、星海、老虎滩等地。1925至1934年间,日本殖民地当局建设房屋130万平方米,其中公用建筑主要是行政机关、金融和工商业建筑。


除了上面所涵盖的方面以外,日本还在大连建立了城市下水系统、公园,以及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大连的文教设施、体育设施、公共和民用设施一应俱全,可谓是现如今大连的基本框架在那时就已经初具规模。




大连东关街老电车,至今仍投入使用 / 视觉中国

大连的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移民的迁入,大连不再是东北人的大连了。在日本占领的初期,大连地区的总人口为37万余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全区人口增加到 190余万。而移入人口中山东人是其中的“主流”,据统计,山东人占移入人口的 89.1%。


大连是胶东半岛人民的避难所与新的机会之地。研究发现,山东中部、西部的人民多迁移到黑龙江、吉林北部从事工矿业和森林采伐业,而胶东半岛移民东北主要目的地集中在辽宁省,其中又以大连最多。


在胶东半岛地区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小商小贩特别多,涉及经营粮栈、货栈、当铺、杂货铺、药铺、皮革铺等10多类行业。据当时的调查记录记载,当时胶东移民的职业大多是从事小手工业的,这对大连此后几十年的经济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连,东北人的梦


许多人不知道,日本投降后,大连直到1955年才回到中国人手中。二战后,大连还经历过10年的前苏联军事管制时期。从沙俄接手,到前苏联放手,20世纪上半叶大连都在外国人治下。


1955年后,大连地位日益上升,从众多重工业发达的“东北城市”之一,逐渐上升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港口城市”,再次脱离了东北传统发展模式。

从现在来看大连是目前唯一一个位于东北的计划单列城市。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其实设立了14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位于东北的就有7座城市,占了总数的一半。当时政府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老工业基地继续发挥作用,集中资源支持“一五”计划实施。




吉林市化工城掠影 / 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中央调整了计划单列城市名单。在那时,除了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东北的计划单列城市只剩下了大连。

因为大连的港口优势,1984年5月,大连与其他13个城市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此后中央又将辽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邓小平文选》中写到:“1984年2月,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1993年中央为了减少管理混乱,宣布深圳、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这6个非省会城市保留计划单列市,其余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统一被确定为副省级市。除了重庆在1997年恢复了直辖市,余下的5个计划单列市一直延续至今。




2018年4月20日,大连港首次实现10万吨级邮轮接待服务 / 视觉中国


港口的意义在百年前的坚船利炮后又一次凸显。2017年东北三省各城市GDP排名中,排全国第22,位列东北第一。


大连的经济地位得益于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19世纪末就被日俄盯上的地区优势至今还在源源不断地为大连创造财富。2017年外商在辽宁省的直接投资为53.4亿美元,其中大连市就达到了32.5亿美元。2016年大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14.7亿美元,而当年辽宁全省的总额仅为865.21亿美元。


你在大连,能见到除北上广之外最多的日本人。日本是大连主要外资来源地之一,截止至2015年3月的数据显示,已累计日资企业达4571家,实际利用日资179.1亿美元。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纬度比天津纬度要低,夏凉冬暖的海洋性气候,与胶东半岛相似度更高。因此到大连的外地人,尤其东北人找不到东北的感觉,间接造成了归属感的淡化。




旅顺口大连医科大学外的海湾里的小渔村中一景 / 视觉中国


无奈的是,身处东北,你很难不沾染东北的习气。大连的流动人口持续外流,2014年与2015年分别比2013年减少了18.4万人和24.8万人;大连也留不住大学生,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9.67%留在了大连工作,却有60%以上的毕业生离开了整个东北。


改革开放前大连的地位和东北其他大城市并无二致,都是为国家重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时至今日,大连对资源性行业的依赖仍然存在、计划经济影响仍存。大连人与其担心越来越多的东北人移入,不如想一想,大连会不会真正投入东北的怀抱呢?


参考文献:

[1]田禹. 1945年以前大连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D].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根本晃. 《新编辽东语类》与辽东方言音系比较[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语言地图集[M]. 商务印书馆, 2012.

[4]李金梅. 1912——1949年胶东半岛地区移民东北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周春英. 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 14(2):81-88.

[6]关国磊. 略谈俄日在大连地区的移民[J].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00).

[7]路遇. 民国年间山东移民东北三省初探[J]. 人口研究, 1985, 9(6):11-16.

[8]陈晓珊. 明代辽东—山东地缘关系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07.

[9]张士尊. 清代乾隆年间奉天民人口数探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0]王楠. 论“满铁”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移民侵略[D]. 黑龙江大学, 2014.

[11]党霞. 合作与冲突:旅大地区苏联与中共关系考察(1945-1949)[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2]薛衔天. 战后东北问题与中苏关系走向[J]. 近代史研究, 1996(1):53-76.

[13]俞荣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演进[J]. 党史文苑, 2014(13):50-52.

[14]大连累计审批日资企业4571家,官方鼓励日企投资. 中国新闻网, 2015-03-01.

[15]大连市统计局. stats.dl.gov.cn/

[16]辽宁统计信息网. ln.stats.gov.cn/

[17]满史会. 满洲开发四十年 (上卷)[J]. 1988.

[18]曲晓范. 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9]苏崇民. 满铁史[M]. 中华书局, 1990.

[20]JUNG Hyeong-ah. The 40-Year History of Dali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M].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08.


关于这个多态世界,如果你也时刻充满好奇,

欢迎关注他们来寻找答案。


发布于 2019-01-01 14:56